文/溫建東 編輯/丁小珊
國際收支統計工作新局
文/溫建東 編輯/丁小珊

國際收支統計可以全面反映一經濟體涉外經濟交往情況和對外資產負債狀況。對《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的修訂,可以在提高數據質量的同時降低統計負擔。
新修訂的《通過銀行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完善國際收支統計工作的大事,對未來相關工作的改革、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際收支統計是宏觀經濟的四大統計賬戶之一。它全面反映一經濟體涉外經濟交往情況和對外資產負債狀況,從而可為宏觀調控提供重要參考。國際收支統計意義重大,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韓國就是因為統計低估了外債存量,加劇了金融危機。因此,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修訂《實施細則》的迫切性日益增強。
第一,間接申報統計是為數不多極其重要的宏觀經濟大數據,須與時俱進。目前,我國每年的間接申報數據達4000多萬筆,累計收支金額近5萬億美元。它屬于逐筆數據,時效性高(支出T+1,收入T+5),且反映了非銀行部門跨境資金流動狀況。目前國內、國際形勢變化較快,我國跨境資金流入、流出進入雙向波動的“新常態”。在這種復雜的形勢下,及時、準確地監測跨境資金流動更顯重要。鑒于原《實施細則》是2010年發布的,監管部門有必要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間接申報內容,以適應新形勢、新變化。
第二,間接申報需要與國際接軌,適應最新的國際標準。間接申報是編制國際收支統計產品的主要數據來源,其必須適應國際標準。而目前最新的國際標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較之此前的版本,其在國際收支統計項、明細程度等都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因此此次《實施細則》的修訂,主要是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為依據,以原有的《通過金融機構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業務操作規程》(匯發〔2010〕22號)為基礎,并整合了一些其他規定中的相關內容。新《實施細則》重新梳理了間接申報流程,且更多的是原則性描述;易于變化的、具體的間接申報要求將在《操作指引》中進行闡述。也就是說,未來《實施細則》將基本保持穩定,但《操作指引》將定期或不定期修訂。
第三,本次修訂還考慮了降低申報負擔的問題。本著便利企業和服務企業的目的,此次《實施細則》的修訂,放松或取消了一些以前的限制性要求,比如提高了免申報限額。以2013年的數據為例,免申報限額由3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后,涉外收入免申報筆數由743萬筆提高至約1027萬筆,占比由19.8%提高至27.4%;涉外支出免申報筆數247萬筆(全部為新增的免申報),占涉外支出總筆數的18.8%。根據測算,在免申報限額提高、范圍擴大后,銀行和客戶間接申報的日工作量可減少1.5萬筆。
第四,新的《實施細則》注重創新性和可操作性。隨著新事物、新情況的不斷出現,間接申報也遇到一些實際操作類的問題。此次《實施細則》的修訂將統計原則與實務操作相結合,盡可能地便利銀行操作。如在這一版《實施細則》中,電子單據申報方式得到完全認可,并細化了交易編碼和交易附言等重要申報信息的申報原則。
近兩年,國家外匯管理局著力加強了統計監測工作。2013年11月9日,李克強總理簽署了《國務院關于修改〈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的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從2014年開始,國家外匯管理局加快了《申報辦法》配套法規的修訂整合工作,先后修訂或新增了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交易統計、涉外收支交易分類與代碼,以及憑證管理等規范性文件。通過此次對《實施細則》的修訂,我國最終將形成以《申報辦法》為統領、以間接申報和直接申報為主,以抽樣調查為輔,以數據核查為保障的多層次統計體系。
在間接申報制度方面,最終將形成包括《申報辦法》、《實施細則》、《涉外收支交易分類與代碼》以及《操作指引》的,由粗到細、由原則到落實的完整的法規體系。外匯局在間接申報數據的基礎上匯總,并每月公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統計報表;同時,從2010年起,每月還據此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資金流動檢測報告》。此外,外匯局還可以針對形勢變化,依據間接申報統計數據,及時監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各個細項跨境資金流動的變化。例如,針對今年6月末股市大跌前外資提前撤出證券市場的傳言,進行了專門統計,結果顯示:2015年第二季度,我國企業和個人證券投資項下跨境資金流入477億美元,流出379億美元,凈流入98億美元;其中通過QFII/ RQFII以及“滬港通”機制流入約197億美元,通過QDII及“滬港通”流出約199億美元,凈流出2億美元;2015年6月15日至7月7日,證券投資凈流入7億美元,整體較為均衡。
間接申報數據是編制國際收支統計數據的主要數據來源之一,該數據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將直接影響到外匯局對外公布國際收支平衡表和國際投資頭寸表的時效性和準確性,進而也會影響到統計的公信力。鑒此,間接申報數據質量已被列為考核各級外匯局、各個金融機構的重要指標,各級外匯局和各商業銀行均應高度重視國際收支申報工作。為使新的《實施細則》切實得到的貫徹落實,各級外匯局應加強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應該繼續做好間接申報數據質量的把關工作,督促轄內機構提高數據報送質量。新版《實施細則》在內容上對原22號文進行了一些調整,外匯局相關人員應仔細研讀文件,以便更好地指導轄內機構開展間接申報工作。各地外匯分/支局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完成間接申報數據的非現場核查和現場核查工作;要事先制定“不申報不解付”的具體規定并報總局備案。此外,關于國際收支申報的核查工作,總局將出臺新的核查制度,覆蓋間接申報、直接申報和貿易信貸等統計業務;同時,總局還將提供全國統一版本的核查軟件,用于各外匯局進行間接申報數據的非現場核查。
二是各地外匯分/支局應加強和完善轄內的制度建設,盡快與總局制定的《實施細則》以及其他國際收支統計制度相協調。
作者系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副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