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 斌
【質量沙龍 第21期】
電商產品質量監管需抓三點
文/俞 斌
電子商務產品是指借助電子商務手段進行交易的產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交易的便捷,網購海淘越來越多。與此同時,網絡交易引發的產品質量糾紛逐年增多。由于電子商務產品交易渠道的不同,質量申訴舉報案件取證難、調查難,對開展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提出了挑戰。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是產品質量監管的組成部分,筆者認為,質量監督部門可以從三個重點環節強化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工作。
《產品質量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監督抽查是產品質量的主要監督檢查制度,是產品質量事中事后監管的主要方式,對電子商務產品同樣重要。
與線下產品相比,而電子商務產品監督抽查的難點在于如何取得樣品和確認樣品。日常監督抽查的樣品由抽樣人員在市場上或者企業成品倉庫內待銷的產品中隨機抽取,而電子商務產品只能看到產品的介紹,抽樣人員往往無法直接接觸樣品。網絡平臺或網店作為受檢企業無法直接提供證明,生產企業往往很難確認。為了有效取得樣品,且獲得電商確認,建議采取“網店倉庫抽樣”或者“網店下單購樣”的模式?!熬W店倉庫抽樣”是由抽查人員直接到網絡平臺、網店發貨的倉庫抽取樣品,與日常監督抽查所采取的方式基本一致?!熬W店下單購樣”是由抽查人員通過網絡平臺、網店下單購買樣品,對到貨產品進行登記,核查樣品是否符合檢驗要求,并登記入庫。
需要注意的是,“網店下單購樣”需要商家提供發票,證明樣品取得來源。下單要做好產品介紹截屏,打印訂單詳情,記錄具體網址。抽查人員要做好來樣包裝的拍照,按照樣品情況填寫抽樣單,備注說明快遞單號等信息,附發票和快遞簽收單。樣品拆封過程以及備樣封存過程要全程攝像。同時,抽查人員要核查樣品符合檢驗要求,并登記入庫。還可以采取公證等方式,通過這些措施,證明樣品來源,便于確認和核對經營者主體。
網絡交易中,電商平臺提供者扮演著展銷會組織者和商場柜臺出租者的角色,并且完整記錄交易的每個過程。因此,督促電商平臺提供者承擔責任,加強對電商經營者的約束和管理,是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一個重點?!断M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則進一步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應當對進入平臺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者自然人進行身份信息審查和登記,并在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或者自然人從事經營活動的主頁面顯著位置標明營業執照和相關許可證信息,或者營業執照的電子鏈接標識,或者是自然人身份信息經審查真實、合法的標識。”綜合相關規定內容,電商平臺提供者的責任有:對進入平臺的經營者進行身份信息審查和登記;將經營者信息在平臺上對外公示;對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質量糾紛進行調解和處理;對明知或應知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承擔連帶責任;電商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電商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督促電商平臺提供者履行好這些責任,充分發揮平臺作用,能使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也是市場主體作用的充分體現。
近年來,網絡消費投訴舉報案件數量與網絡交易量成正比上升,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要以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申訴舉報案件為突破口,在辦好質量申訴舉報案件的同時,做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開展針對反映集中領域和地區的產品質量專項整治活動,提升對電子商務產品質量違法案件的發現和處理能力。一是注重電子證據的收集,新《行政訴訟法》將電子證據作為行政證據的一種法定類型,執法人員要針對網絡交易的特點,提高對電子證據的采集和分析能力;二是及時固定產品質量違法責任主體,由于網絡交易平臺的虛擬性,部分經營者采用匿名方式進行登記,一旦發現質量違法線索,要及時針對經營者開展調查詢問,防止違法者損毀證據或者逃匿;三是既要加強與其他地區產品質量監督部門的聯絡溝通,也要加強與公安等部門的聯絡溝通,形成監管合力。
加強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是新形勢新常態的需求,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依據法律法規規定,開展好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落實電商平臺責任、加強產品質量執法工作,貼近電子商務產品質量監管的重點難點,守護產品質量底線,維護市場經濟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