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梅,龔惠玲,白 亮
金塔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金塔 735300
金塔縣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與控制對策探討
李文梅,龔惠玲,白 亮
金塔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金塔 735300
目的:根據2006—2012年流腮流行特征分析,為制定有效的控制對策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和縣疾控中心年度傳染病疫情調查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年度發病率3~4年呈現出一次由高峰下降后再次大幅度上升的周期,季節性高峰明顯,不同年齡段、鄉鎮發病率有明顯差異,直接效益:成本=27.10。結論:對所有中小學生實施以流腮成份疫苗的強化免疫為主要手段的干預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發生或流行,也是最經濟的方法。
腮腺炎,流行性疫情;分析;控制對策
流行性腮腺炎(痄腮、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兒童腮腺、唾液腺腫大、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呼吸道傳染病,也可以引起睪丸炎、腦膜腦炎,1989年起列入我國丙類傳染病[1-2]。近年來由于免疫規劃針對傳染病發病得到明顯控制,而流腮發病卻逐年上升,常在幼兒園或小學甚至中學造成暴發流行,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備受社會關注。為了解金塔流腮的流行特征,為制定有效控制對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對2006—2012年疫情分析如下:
1.1 資料來源 從《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子系統《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統》,按照發病日期、現住址統計。
1.2 治療費用 由專業人員到縣、鄉醫療機構對10%的患者進行實地調查,求平均值。
1.3 統計學方法 用EX C E L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處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流行強度 2006—2012年共報告流腮病例1 720例,平均發病率17.244/萬,年度發病率3~4年出現一次出由高峰下降后再次大幅度上升的周期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 346.28,P<0.05)。疾控中心傳染病漏報調查,漏報率在2.5%以下。見表1。

表1 2006—2012年流腮年發病情況
2.2 流行特征
2.2.1 發病季節 2007年后各季度、大部分月均有病例發生,但11月出現上升,12月達到高峰,次年2月份后有所下降,但4月份又逐漸上升,5月再次出現一個小高峰后逐漸回落,表現出 明顯的季節性。見表2。

表2 2006—2012年流腮月發病情況 例
2.2.2 性別、年齡特征 以男性為主,男、女性別比1.43:1。0~75歲年齡均有病例出現,但7~15歲發病數占90%以上,用加權法計算7年平均發病年齡11.26歲。見表3。

表3 2006—2012年流腮發病年齡 例
2.2.3 職業分布 以小學、初中學生為主, 占總病例數的82.7%以上。見表4。

表4 2006-—2012年流腮職業分布 例
2.2.4 鄉鎮分布 病例分布在全縣12個鄉鎮,但人口較多、流動性比較大的鄉鎮較多,其發病率比較有顯著差異(χ2=684.40,P<0.05),這可能與當地疫苗接種情況有關。見表5。

表5 2006—2012年流腮發病年齡 歲
2.3 腮腺炎疫苗接種情況 2006年,該縣對1-17歲的20 284名兒童實施了流腮單價疫苗普種,報告接種率達到61%,2008年8月份以后按照國家擴大免疫規劃開始對18月齡兒童麻腮風三聯疫苗的接種,2009年以后麻腮風疫苗報告接種率都達到了99%以上。2009—2012年調查接種率分別為100%、97.3%、94.5%、100%。見表6。

表6 2006—2012年疫苗接種率
2.4 暴發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6—2012年全縣由于暴發疫情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13起,發病405人。其中流腮5起、199人,起數、發病人數占暴發疫情總數的40%、49.1%。還有7起水痘、發病193人,1起手足口病、13人發病。見表7。
2.5 經濟學 每年抽15名患者通過家長回憶、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核對,計算出每例患者平均治療費用,以此推算,7年來患者家庭直接經濟損失近200萬元(直接治療費用)。如果按照目前麻腮風三聯疫苗每人2劑1次可以預防流腮[1,2],直接治療費用就是接種疫苗后產生的效益。而疫苗成本就是直接成本。按照麻腮風三聯疫苗每劑20.8元(本省訂購價)推算,則直接效益:成本比27.1∶1。見表8。

表7 暴發疫情統計 例/天

表8 2006—2012年流腮發病年齡
近年來,金塔縣流腮報告發病率與所在的酒泉市及我省其他縣一樣,在逐年增加。發病率僅次于乙肝,遠高于其他傳染病,而且由其暴發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社會、學校、兒童家庭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較大的影響,所以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疫情呈現出年度周期性增加類似于河南周口[3],每年12月、1月出現第一個高峰,5~7月出現第二個高峰期,但兩個峰值在不同的年份會出現交替變化。季節性高峰依然明顯,時有較大的暴發或流行。這說明我縣2006年的1~17歲流腮疫苗普種及2008年以后對1.5歲兒童實施麻腮風或麻腮疫苗的效果還沒有真正體現出來。
從發病年齡上看,6歲以下124人,占總數的7.2%,6至15歲組發病1 459人,占發病總數的84.8%,20歲以上人群137人,占總人數8%。這可能與2008年開始擴免只針對1.5歲人群免疫有關。所以要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控制流腮疫情,應該對所有中小學生(6~17歲)實施以流腮成份疫苗的強化免疫為主要手段的干預措施[4-7]。
疫情在鄉鎮之間出現的差異性,與一個鄉鎮疫情暴發顯性或隱性感染刺激人群產生免疫力而后數年發病數減少,也與暴發后采取應急接種有一定關系,符合自然規律。
2006年全縣開展了一次單價流腮疫苗普種、2008年以后三價疫苗在1.5歲人群保持了很高的接種率,但因年齡范圍較窄或劑次數偏少,對各年齡段都有病例發生的流腮疫情控制效果不理想。目前研究較集中的看法是,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安全、有效,而且麻腮風三價疫苗與腮腺炎單價疫苗免疫效果沒有差異性[8-11],且保護率最少3年,甚至可以達到8~12年,實施兩劑次免疫戰略,長期保持高覆蓋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12-15]。
應用衛生經濟學成本效益分析,效益中對三聯疫苗中預防麻疹、風疹不納入計算,成本消除疫苗儲存、運輸等費用,則效益十分明顯。
[1] 程周祥.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活疫苗接種的現狀及其免疫效應[J].世界感染雜志,2007,3(7):691-692.
[2] 夏正香.單價風疹及腮腺炎疫苗初種的免疫持久性探討[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12(14):1488-1489.
[3] 羅宏偉.河南省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與控制對策分析[J].疾病監測,2013,2(28):112-114.
[4] 成慧,王東海,郭世成,等.江西省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2007,5(13):461-463.
[5] 孫家明,陳美英,李明珠,等.麻疹-腮腺炎-風疹疫苗對腮腺炎免疫效果研究[J].預防醫學文獻信息,2000(2):62.
[6] 徐維禎,張國民,粱爽,等.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活疫苗免疫學效果和保護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1,5(17),426-430.
[7] 留佩寧,杜季梅,吳麗慧,等.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活疫苗接種3年后對人群的保護性[J].寧夏預防醫學,2002,11(24):691-692.
[8] 劉勒.衛生經濟學常用評價方法淺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2(19):1913-1915.
[9] 梁永謙.冰片穿心蓮乙醇浸液外用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66例[J].河北中醫,2011,33(9):1317-1317.
[10]張艷秋.黃梔花口服液治療小兒流行性腮炎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22(6):75-75.
[11]張寶震.半導體激光穴位照射聯合蒲地藍口服液治療成人流行性腮腺炎61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1,33(3): 370-371.
[12]趙梅,王洪飛,馬華朝.中藥外敷配合板藍根沖劑口服治療小兒流行性腮腺炎36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 (9):1313-1314.
[13]孔德英.布洛芬與病毒唑聯合治療流行性腮炎[J].中國實用醫藥,2009,4(6):177-177.
[14]彭燕.中醫辨證護理對小兒流行性腮腺炎臨床療效的影響.西部中醫藥,2013,26(8);122-123.
[15]任竹慶.柴葛消腮湯治流行性腮炎60例療效觀察[J].江西中醫藥,1998,29(5):38-38.
D iscussion on Controlling Strategiesand Epidem ic AnalysisofMum ps in Jinta County
LIWenmei,GONG Huiling,BAILiang
Jinta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nta 735300,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effective controlling strategi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epidem ic features of mumps from 2006 to 2012.Methods: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diseas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reportmanagement system,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and annual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 ic investigation.Results:Annual incidence w ithin three to four years showed the cycle of decreasing from the peak and increasing substantially,seasonal peak obviously,therewas significant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in different ages and the townships,direct benefit:the cost=27.1:1.Conclusion:Intervention measures mainly including inoculating the students in primary andm iddle schools againstmumps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incidence ofmumps,which iseconom ic.
mumps;epidem ic;analysis;controlling strategies
R512.1
A
1004-6852(2015)08-0060-04
2014-10-25
李文梅(1970—),女,主管醫師。研究方向:免疫規劃及傳染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