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朵
【摘 要】河北省屬資源性缺水地區,水資源承載能力“先天不足”。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逐年增加,遠超出了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為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地下水資源,嚴格控制超采區地下水開采,遏制超采區擴展,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已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河北 地下水開采 重要性 效果
1建設背景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河北省的缺水問題日趨嚴重,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供需矛盾與日俱增,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按照國家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部署,2014年在河北省地下水超采最嚴重的黑龍港流域,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試點范圍包括衡水、滄州、邢臺、邯鄲四市的49個縣(市、區),土地面積3.6萬平方公里、有效灌溉面積2712萬畝、地下水超采量27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超采量21.5億立方米,分別占全省的19%、40%、45%和70%。
2建設的重要性
(1)是遏制水環境持續惡化的需要。近年來由于水資源短缺和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河流、地下水水質及水生態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水環境容量減小。加之工業擠占農業用水,地表水逐年減少,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導致地面沉降和地裂、河流斷流干涸等環境地質災害,地下水水位連年下降,形成了嚴重的漏斗區。
(2)是當地人民生活生產的需要。河北地下水的持續超采和長期以來對京津的貢獻,造成在地下水超采方面成為全國最突出的省份,嚴重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危及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以及人民的供水安全。為保證河北省人民的基本生活,加快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加強地下水管理和保護已刻不容緩。
(3)是促進河北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河北省內環京津、外環渤海,地處海灤河、遼河、內陸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32mm,在我國沿海省份和經濟大省中降水量最少;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05億m3,人均水資源量為307 m3,僅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7。此外,河北省是全國少有的沒有過境(入境)大江大河的省份,客水資源嚴重不足,經濟社會發展用水不得不依靠長期超量開采地下水維持。缺水已成為影響和制約河北省經濟發展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因此,在河北省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可有效遏制地下水超采,修復地下水環境,緩解當地人民供水的緊迫性,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3建設措施
要確保壓采目標的實現,應以節水為核心,“控、蓄、養”相結合,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有效涵養水源。
3.1結構節水
在深層地下水嚴重超采區選擇無地表水替代的部分區域,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包括改種低耗水農作物,壓減冬小麥種植,改種玉米、花生等低耗水農作物;非農作物替代農作物,實現耕地、河湖休養生息,采用低密度的造林模式,改種楊樹、榆樹等耐旱耐瘠經濟生態樹種;推行弄藝節水措施,推廣冬小麥春灌一水穩產配套技術、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等,既節約用水,又提高農產品產量及質量。據統計,河北省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85.3萬畝,推行農藝節水241萬畝,實現地下水壓采3.23億立方米。
3.2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重點謀劃和實施從水源至田間的引、提、蓄、灌等水利工程,優化水源結構,高效利用當地水,外調水。針對作物種類、土地流轉規模、農業農村改革現狀等條件,擇優發展噴滴灌、微灌、高標準低壓管道等節水模式;按照設施配套、用水高效、運行良好、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灌區建設標準,擴大渠灌區對井灌區的覆蓋,實現地表水對地下水的置換;通過建設引、蓄、提和溝渠連通、田間配套工程等高效節水工程,增加外來水使用量,實現工業、農業等產業間的水量置換。據統計,通過水利工程建設,河北省可治理灌溉面積359萬畝,減少井灌區面積246萬畝,形成地下水壓采能力4.08億立方米。
3.3創新機制體制
注重運用市場手段,凝聚群眾智慧,不斷探索總結,力求在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田水利產權制度、工程良性運行管理、政策法規保障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如“一提一補”水價機制、農業終端水價制度、“城管一體化”的水管體制改革等,可實現地下水壓采量0.3億立方米。
3.4其他措施
嚴格地下水管理,把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與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相結合,強化地下水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開展人工增雨(雪)作業,加大云水資源開發力度,以增加降水。
4效果分析
河北省為嚴重缺水區,地下水超采嚴重,已形成嚴重的地下水漏斗區,通過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可達到以下效果:
(1)全省灌溉水利用效率可顯著提高,灌溉水量明顯減少,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得到有效緩解;
(2)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通過水利設施建設,可減少渠系損失,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增加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置換,增加外來水使用量,從而減少地下水開采量;
(3)可提高全省環境用水規模,增加境內河湖、坑塘蓄水量,提升鄉村周邊水域面積,有效改善區域水環境,為綠化美化鄉村周邊河網、溝渠,建設美麗鄉村奠定良好的基礎;
(4)通過建設地下水超采監控系統,建立健全地下水動態監控體系和非農業取用水戶取水計量體系,可有效控制地下水開采、修復地下水生態,為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
總之,在河北省實施壓采,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全省的水資源供需矛盾,還可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和農產品品質,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對發展鄉鎮企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事業,都有一定直接和間接的社會效益,為促進當地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帶動河北省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全面發展具有顯著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燕彬.淺談超采地下水引發的生態問題.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23).
[2]張慶偉.強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河北水利,2014(10).
[3]蔡鳴利.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方案通過專家審查.《中國水利》,2014(10).
[4]周迎久.河北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試點.國土資源,2014(6).
[5]許志榮.河北省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A].黃河流域部分城市水環境論壇論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