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配電網建設項目設計深度的分析與建議
摘 要:在配電網建設過程中,配電網項目暴露出了其管理短板,其中,工程設計質量深度不足是最為棘手的問題之一。通過研究配電網項目設計深度不足的問題現狀,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然后針對難點提出操作性較強的建議,進而改善配電網工程項目設計深度,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關鍵詞:配電網;建設項目;設計深度;工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F426.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09.053
1 概述
電網作為公益性基礎設施,直接關系到電力的安全供應,對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隨著電力網絡的日趨完善,尤其是110 kV以上高壓電網的結構日益優化,電力傳輸能力不斷提高,抗故障能力顯著增強。但同時,20 kV及以下電網的缺陷越來越明顯,電網公司近幾年加強了對20 kV及以下配電網的投資力度和管理強度。然而,配網工程建設和管理由于缺乏技術支持和政策重視而表現出了一些問題。
電力配網工程的典型特點是工程數量大、規模相對小、項目繁雜、市政干擾較多。在我局近幾年配網工程竣工結算辦理過程中發現,配網工程設計深度不夠的現象普遍存在。設計深度不足使得工程投資估算不準確,工程實施的可行性低、設計變更頻繁、進度與造價不受控,嚴重時,可能導致工程存在設計功能缺陷,影響項目運行安全,無法實現項目的最終目標。
2 配網設計深度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2.1 主要問題
設計深度不夠,導致設計內容無法實施、設計變更的現象普遍存在。
造成設計變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應該說工程參建各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主要有:①設計方在短時間內就需完成大量的施工圖設計,使得設計人員沒有時間或沒有充足的時間到現場勘察,設計人員往往閉門造車或照套典型設計,使得圖紙與現場情況相差較大,有的工程甚至無法照圖紙施工,而有的設計漏項較多;②設計單位未按照施工圖設計深度的要求提交必要的支持性文件,包括規劃報建批復文件、用地許可文件、勘測文件、可能發生的青賠預算等,造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缺乏依據,實施困難,經常發生位置、路徑無法實施而不得不變更的情況;③設計單位人員流動大,委派給配網工程設計的人員有一半是設計單位經驗尚淺的年輕人,入職才一兩年,專業技術水平有限,現場實際經驗不足,但是設計單位內容審核不嚴,未對此部分人員的設計文件質量嚴格把關,導致圖紙錯漏百出,現場設計圖紙套用不當,導致工程設計出現較多變更;④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對于變更把關不嚴,不一定需要變更的也同意施工單位變更,或者業主方要求增加原設計中沒有的內容,造成變更上的難管理和不受控。
2.2 問題解決的最大難點
問題解決的最大難點為:①設計深度要求的剛性執行亟待細化和強化;②過程管控亟需加強;③設計單位考核機制未健全也未能發揮真正效應。
3 解決方案與建議
本論題解決方案主要從加強設計深度的剛性執行、加強設計環節過程管控、合理運用考核機制等方面著手。
3.1 落實責任制剛性執行設計深度要求
設計深度、重點要達到規程規范要求,同時要保證適當的超前性。關鍵是要求設計單位加強設計管理,完善內部校審制度。為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設計單位保證配置足夠的設計人員從事配網工程設計,滿足投標書人員要求,從而確保充足的設計時間和良好的設計質量。如果未按投標書要求配置的,應取消其項目可研評審通過資格,勒令加配人員,并在
設計單位評價中予以扣分。②提高標準設計的合理應用水平。對于因現場環境限制而未能按南網標準設計實施的,應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可行的合理化修改方案,不得簡單套用標準圖冊,以減少施工階段由于現場限制而不能按原圖施工導致的設計變更。③設計人員應按照可行性研究內容深度規定以及設計評審質量控制文件的要求,在科研及施工圖設計階段提交相應的支持性文件。在可研階段,重點是選址選線的相關許可文件,應取得規劃許可,但暫無法在可研階段取得規劃許可的項目,在施工圖設計階段應取得規劃許可,方可完成審查。在施工圖設計階段,要重點做好現場勘查工作,確保設計文件與現場實際相符,加強電纜通道地下物探,對新建電廠和鐵塔的基礎地質要進行勘探,并作出完整的地質勘探報告。根據不同地質情況,設計時采用相對應的基礎形式。對于非新建電纜走廊,需采用原有電纜走廊敷設電纜的,需對原有走廊進行勘察通管工作,確保原有電纜走廊全線暢通。④加強設計圖紙內部校審力度,嚴把圖紙出口關。同時,設計人員需提高自身經驗和設計質量水平,避免設計圖紙和預算經常出現錯項漏項。建議制訂施工圖與預算關鍵內容質量問題處罰制度。
3.2 加強設計環節過程管控
加強設計環節過程管控,重點是加強前期設計的配合與審核以及實施過程的變更管理。
3.2.1 完善營配一體化,更新地方配網信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完成好設計任務,首先應做好配電網規劃設計和立項工作。項目立項需要有效的實際數據支撐,立項才能準確、科學。而營配一體化系統正是系統管理配電網數據的應用系統,建設單位應充分利用此系統,盡快完善營配一體化的基礎數據,同時要求地方縣局鎮所及時更新管轄區內實際現狀線路單線圖及村鎮規劃圖,為設計提供準確有效的設計基礎資料。
3.2.2 發揮屬地化管理,逐級負責,責任到人
各縣區級供電局是開展配網工程勘測設計工作的責任單位,應積極主動地組織設計單位開展各項設計工作,控制設計時度,及時提供相關基礎資料。由于配電網點多面廣、數量大,只有發揮好屬地化管理的作用,逐級負責、責任到人,才能有效地開展好設計工作,所以代表業主的各區鎮所應發揮主人翁精神,為自身管轄區域內的配電網立項勘察設計負起責任。具體要做到:①項目開展可行性研究時,鎮所、班組應充分參與,主動配合提供數據支持和進行現場勘察,項目必須指定相關責任人,對項目可研的數據真實性和實施可行性進行審核。②項目科研審查和施工圖設計審查時可采用責任分配矩陣法,對于項目的必要性支持數據、現場勘察、電氣方案、選址選線支持性文件、概預算文件等分別進行審核,由相關責任人和相關部門會審并簽字確認。③充分發揮屬地人員與村鎮兩委的聯絡關系,提高項目實施的可行性。線路確定時,一定要當地村鎮兩委和供電所人員到場,共同確定,并請村鎮兩委提前介入,主動做好與鎮村的民事調解工作。通過與村委及相關人員簽訂相關用地協議,保證前期工作落到實處,避免因前期工作協調不到位導致實施困難,產生設計變更。解決勘測過程中民事糾紛等問題,并做好農戶解釋說服工作,爭取得到理解和支持。選址選線一經確定,盡量不作更改,減少事后變更和農戶對工程施工的阻止,保障工程進度。
3.2.3 加強設計變更管理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引起設計變更的原因很多,其中,除因工程設計深度不夠導致工程實際與設計圖紙不符外,還存在客觀原因,例如技術規范改變、當地居民阻擾、現場環境變化等,具有一定的不可抗力。在過程管控中,重點要把控非不可抗力造成的設計變更,尤其要嚴禁通過設計變更擴大建設規模,增加建設內容。確實需要發生的設計變更必須按照規定要求履行審批手續,審查尤其重要,必須由項目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共同進行現場確認,達成共識,然后出具設計變更申請并由監理工程師、設計工程師簽署確認后報項目建設單位審批。另外,在設計初期就應該加強供電局內部各專業間的溝通,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機制,避免因信息溝通不到位而造成相關專業部門未參與設計審查,導致實施過程不得不進行設計變更、項目變更,甚至項目取消。
3.2.4 加強管線資源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
加強管線資源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確保公用管線資源不被隨意占用或破壞。加強對工程前期電房選址、線路路徑、青賠等協調溝通青賠工作,避免由于業主方前期協調溝通理賠工作不足而導致工程實施困難,需要變更電房位置、線路路徑,進而產生設計變更。
3.2.5 注意事項
確實屬于原設計不滿足工程質量要求、設計遺漏或有誤以及與現場不符,無法施工的,則一定要改。設計變更必須說明原因,例如工藝改變、設計選型不當、設計漏項、設計失誤或者其他原因。杜絕原因不明,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變更。
杜絕未做好開工準備,設計深度不夠,造成邊設計邊施工、邊施工邊變更的情況。施工前四方交底時,由參與各方現場勘察對方案施工的可行性作最后的確定,并由監理單位出具四方交底會議紀要和差異分析形成施工交底檔案,以便對項目實施時的變更提供依據。
電網企業相關管理人員應加強項目管理和設計變更有關規定的學習,嚴格辦理設計變更手續,規范設計變更的審批流程。
4 合理運用考核機制并逐步完善
有效應用設計企業評價考核的規定,每季度對設計企業打分進行評價考核并公開公布考核結果,加大考核結果對今后項目招投標的影響,以引起設計單位的足夠重視,從主觀能動性方面驅使設計單位盡量提高設計深度。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設計深度的提升與合同約束密切相關,建議對設計合同約束條款進行修編和補充,增加相應的設計深度相關約束內容,目前建議在對施工圖關鍵內容錯誤和與有設計責任的設計變更金額相掛鉤方面增加設計費用相關處罰條款,提高設計合同對設計單位的約束力,從而促使設計單位提高設計深度。
5 結束語
通過上述建議和措施,為設計深度剛性執行、過程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據。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需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積極進行各方面的協調,并不可能一成不變、一視同仁地處理每一個工程項目,這正是持續改進的科學性所在。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