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亮
一、文正學院簡介
“文者文章,正者道德,長學問,學做人”,基于這樣的理念,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在1999年創立,成為江蘇省首批建立的公有民辦二級學院之一;2005年,學院按照教育部教發[2003]第8號文件精神及江蘇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申請改辦為以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本科層次的二級獨立學院(辦學運作的機制是在學院專業建設和師資選聘方面均與蘇州大學相關學院共建,學院沒有自己的在編教師)。
多年來,學院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積極深化教學改革,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強化學生參與民主管理,既體現了學生主人翁意識,又實現了學生管理工作中的群眾性監督,突出、增強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識。目前,學院辦有各類社團20多個,社團活動的廣泛開展,為廣大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提供了舞臺。排球社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平臺。
如今,文正學院正以“培養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辦學宗旨和以“通才、實用、強調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辦學特色,成為省內外具有相當知名度的獨立學院。
二、排球社運作概況
學院的社團活動是學生參與學院民主管理的重要體現,體育社團是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者,排球社運作概況如下:
1. 排球社的組織
文正大學生排球社是學院大學生體育社團之一,社團組成的結構主要是由老帶新和毛遂自薦,完完全全建立在大家對排球運動的喜好上,社團擁有固定的名稱并選出了負責人(更恰當的稱謂是召集人)。
2. 排球社的管理
排球社制定有簡單的管理章程和組織措施,但缺乏固定的經費來源。根據社團的活動情況進行申請,不定期得到學院購置活動器材資助和聘請專項教師兼職指導的幫助。
社團的日常管理原則是強調在校園文化的統一思想指導下,做到以社團成員為主體,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以健身強體調理心情為目的,以擴大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間的交往能力為樂趣,形成了每周數次鍛煉“隨需而發”的寬松局面,從而做到了持之以恒。
3. 排球社的成果
文正學院鼓勵學生社團工作的廣泛開展,為廣大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提供舞臺,把學生社團活動作為充分提供各種參與社會實踐的空間來對待,從而使得學院屬下的各大學生社團的活動豐富多彩。
排球社作為大學生社團之一,自成立以來,長期開展活動,送走了一屆屆畢業生,又迎來一批批新人。社團取得了如下成果:一是在社團成員組織活動鍛煉的同時,帶動了大批同學們熱情參與,豐富了課外活動內容,在不知不覺中落實了“陽光體育”運動;二是由社團成員組成文正學院代表隊參加蘇州大學排球賽,在蘇大二十幾個學院參賽的競爭中名列前茅,特別是曾在蘇州大學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背景下也牢牢地占據了前三名的位置,為學院爭得了榮譽;三是曾獨立參加市級比賽,在蘇州市第十二屆運動會高校組的比賽中,男女雙雙獲得亞軍的成績,為學院的體育史添上了光彩的一筆。
三、幾點感想
1. 學生社團活動是學院管理的得力助手
1999年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后,我國逐步邁進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全國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數激增,學校資源使用飽和成了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在此背景下,隨之而來的是各高校大規模擴張,出現了中國高校的“圈地運動”,建新校區情況普遍,但新校址遠離母校,教職工每天匆匆忙忙趕班車,師生共度的時間大為縮短。體育師資在課外活動方面的指導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公有民辦二級獨立學院的情況更是如此。因此,在學生的管理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
2. 蘇大文正學院學生排球社運作是成功的
共同的興趣愛好,寬松的組織形式,廣闊的社交空間,促進了學院形成濃郁的校園體育鍛煉氛圍和全員參與的群眾性體育鍛煉風氣,吸引廣大青少年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培養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習慣,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這就是體育社團的魅力所在。
蘇大文正學院學生排球社開展的課外排球活動吸引了眾多學生的參與,這一現象說明排球運動因其自身特點是非常適合在高校開展的一項運動,因為它科學安排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并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3. 高校將更為重視學生的社團活動
2015年國務院“養老金并軌制”落地,從2014年10月起,事業單位將要為教職工繳納20%的養老金和8%的職業年金,這無疑增加了用人的成本負擔。有研究指出高校師資老化和缺編的情況普遍,不難推測這種局面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所以,高校將會更加重視學生參與民主管理,使學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自我教育的意識,學生的社團活動會有更廣闊的空間,體育社團也將會在學生的課外活動中擔負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