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劉光琦
56同城: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
文/本刊記者劉光琦
近年來,在“互聯網+”模式的助力下,大力推進物流信息化水平、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企業,已成為物流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尤其是同城貨運領域,在互聯網的助推下,可謂百花爭艷,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氣勢。
但是,從物流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單一的同城貨運O 2O運作無法長久繁榮下去,對于物流而言,專線與同城貨運都屬于公路貨運的一部分,兩者存在密不可分的上下游聯系,同城貨運的發展離不開專線的支持,即便同城貨運的需求包羅萬象,市場規模龐大,但是在更為龐大的公路貨運市場面前,單槍匹馬絕非同城貨運的生存之道。
有一群人深信這一點,他們久經沙場,對物流有著深刻的理解,一直在探索同城貨運與專線的切入點,當“互聯網+”來勢洶洶之際,他們清楚,時機到了。于是,56同城于2014年底誕生了,這家新興的創業公司,有著濃厚的互聯網基因,他們堅信“互聯網+”能為專線和同城貨運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小散亂差”的問題在同城貨運與專線領域尤為突出,而這一切的根源是信息落后。在56同城看來,互聯網意味著信息和智慧,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能讓物流行業信息化、智慧化,通過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手段,并應用高效的物流裝備及物流組織方式,讓物流更便捷、更高效、更綠色。為此,56同城將自己定位成一個社會化協同平臺,專注服務物流行業,不參與具體物流業務。“一定數量的專線能形成一個干線直達網絡,它其實還包含了網點、園區等物流資源,專線是物流行業(公路貨運)的主干,是同城貨運的上游,同城貨運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附于專線資源的。”56同城希望通過整合專線資源,為同城貨運市場提供更為穩定的業務需求。
為此,56同城制定了“數據入口”戰略,并且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索專線數據等物流資源的可視化展示。經過長時間的辯證與實踐后,56同城決定開發一款名為“物流地圖”的產品,在確保數據真實有效的前提下,通過地圖化展示,將專線各環節的資源信息串聯到一起,使之具有直觀化、透明化、智能化、公開化的優點。
事實上,物流地圖本身是一個“吃力不討好”的產品,直到今天,業內外依然有很多人對其不看好,在他們看來,物流地圖不只是對基礎數據的收集,更像是物流行業的一本專線黃頁,完全看不到其盈利點,更談不上所謂的互聯網大數據。但是在56同城的規劃里,物流地圖作為“數據入口”戰略的第一步,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物流最大的問題是行業標準化程度低,或者說壓根沒有標準。”56同城內部一位高管如是說。因為行業特殊性,物流資源很容易受時間、空間等因素的影響,價格等信息時刻都在發生變化。事實上,大數據的最終目的,就是找出一個辦法,讓所有的物流資源都能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便于線上交易。在56同城看來,目前階段這很難實現,而物流地圖的最大意義,是進行物流行業標準統一的初步嘗試。
物流地圖的出現,為行業搭建了一個全新的業務場景,以區域劃分,網羅行業所有的專線、網點、園區等物流資源,形成“線上找資源,線上對接線下,線下運輸,線上評價”的生態模式。對于用戶來說,物流地圖是尋找專線資源最方便的途徑;對于56同城來說,盡管目前還無法實現線上交易,但有了物流地圖,線下交易的信息會映射至線上,能采集到以前無法想象的寶貴數據。
隨著產品的不斷完善和成熟,56同城對同城貨運和專線的思考和理解也在不斷加深。以社會化協同平臺為基礎,以物流地圖的數據導入為前提,56同城開始謀劃更及時、更全面的智慧物流平臺。
干線直達網絡以物流地圖為實現渠道,通過規模化效應,在全國每一個具備條件的地級城市構建專線起點,通往全國各地,達成兩點之間的二元關系,無數張這樣的網絡疊加,形成一個立體層疊的網絡。即使兩點之間無法直達,物流地圖通過強大的信息資源也能夠保證貨物在統一的路由法則下進行中轉,且由接貨人全程對客戶負責。如此一來,由于中轉問題而產生的時效、成本、安全、服務四大要素得到大幅提升,專線的效率也得到相應的提升。
與干線直達網絡配套的,則是同城O 2O終端網絡。事實上,在物流地圖之前,56同城旗下已經有一款成熟的同城O 2O產品,由于為物流行業量身打造,56同城內部為其取了一個直截了當的名字——“同城短駁”。有別于其他撮合型的“貨的打車”同城快運產品,同城短駁專注于物流領域的短駁運輸,通過專業的線下服務團隊,從裝卸、運輸,結算等所有環節,提供專為物流人設計的定制化服務。同城短駁在本質上是對專線運輸的補充,它完美解決了專線運輸中“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以干線直達網絡和同城O 2O終端網絡為基礎,56同城對物流行業的數據收集更加全面,除了基礎數據以外和用戶關聯數據以外,諸如專線線路變化、價格變化等數據監測也得以實現,通過挖掘和分析這些全面的行業數據,56同城得以在部分領域率先實現標準化和信息化。
在56同城看來,“互聯網+物流”的最大機遇在于挖掘物流行業的增量業務,而大數據分析的背后,也是為了尋求增量戰略的最佳實踐方式。
借助智慧物流平臺,56同城一直在嘗試物流資源的線上交易。通過對干線直達網絡和同城O 2O終端網絡的信息采集和數據分析,56同城最大化地評估每一種線上交易形式的可能性。
“物流地圖雖然也把物流資源都放到線上了,但它的本質還不是一個交易工具,而是一個信息搜索工具。但是,以物流地圖為流量入口,我們可以開始展望專線資源的B2B電子商務交易,這是最重要的增量業務之一。”
于是,56同城規劃里的第一款B2B電商產品應運而生,56同城將其命名為“56惠”,即將上市。關于這款產品的初衷,56同城相關負責人表示是為了增加專線物流企業的額外盈利。“眾所周知,專線物流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由于采取了特定線路經營的模式進行資源集約以降低成本,更大的車型,更合理的貨物結構,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對于長途線路,配載的合理性直接決定了企業的利潤狀況。但是目前而言,由于專線車輛的核載指標問題,重貨和泡貨無法達到最佳配載比例,導致車輛噸位或容積的浪費,嚴重影響單車利潤。”
在大多數員工的眼里,這款產品是一款特別“環保”的產品,因為它是將棄用的資源拿出來,幫助專線物流企業獲得額外的利潤。“就算最后幾噸/幾個方空出來了,專線物流企業也一樣得發車,現在我們通過56惠的平臺,讓專線物流企業給出特別優惠的價格,不但能滿足客戶的貨運需求,也能額外增加專線物流企業的收入。”
事實上,特惠產品的交易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標準化產品,因為它的價格都不是常規價格。但是這些特惠價格的制定,其實是基于對行業標準價格的評估。在56惠的產品模型里,每一個特惠價格邊上,都會標注一個行業正常價格,以便用戶進行比較和衡量,而這個正常價格,就是基于56同城長期以來對物流行業大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毫無疑問,這就是大數據背后的真正價值所在。
隨著56同城對行業大數據的進一步分析,物流行業的B2B電商也將獲得進一步發展,至少在56同城的藍圖里,針對專線資源的特惠產品絕對不是終點,后續的價值更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