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珠等
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社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科學、合理地選擇、規劃利于全民健身的運動場地迫在眉睫。通過對運動休閑園區科學地規劃研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人們對運動休閑的精神需求。該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著手,提出相應的規劃策略,旨在對運動休閑園區的規劃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對相關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全民健身 運動休閑園區 規劃策略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b)-0112-01
1 宏觀層面的規劃策略
該文從規劃用址的地域性、交通性、土地開發三個宏觀層面進行相應的策略研究,這三個因素對運動休閑園區規劃的影響十分重要,在規劃中不容忽視。
1.1 選擇適應地域環境的模式
不同的自然環境,其地域特征和環境條件也不同。所以,進行運動休閑園區的規劃必須要尊重不同的地域空間,做到因地制宜,使城市的功能得到優化。
平原地區的運動休閑園區在規劃中以集中式的發展模式作為其選擇的最好方案。集中式的發展模式有以下好處:第一,在城市地區,運動休閑功能時刻與城市中心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使得一種復合型的城市運動休閑中心得以產生和發展。第二,城市的運動休閑功能還能與城市中的點狀運動休閑區結合起來,拓寬城市運動休閑的空間。
例如:成都市的運動休閑園區的規劃模式選擇為集中式,形成城市中點狀運動休閑區域,與郊區的休閑區相呼應,共同形成與城區內部相配合的運動型的休閑帶,達到一種復合型的規劃狀態,雙線協同發展。
山地或者丘陵地區通常采用“楔塊”式的空間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可以使得城市不會盲目地形成模式密集擴張,而是有機地形成多個組團或者分散發展格局。這樣的分散和組團,有利于山地或者丘陵城市形成多個具有生態效應的斑塊綠地或楔形綠地。為使城市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在城市運動休閑區的規劃中,可將城市運動休閑園區與綠地結合起來統一規劃,使之成為城市中功能多元化的“綠肺”。“楔塊”式發展模式是丘陵和山區城市對運動休閑空間規劃中最適宜的選擇。例如:湖南張家界市的運動休閑區的規劃以“楔塊”式的空間發展模式,在城市外圍進行綠地和休閑帶的規劃設計,形成由中心向外圍發散的休閑帶,以構成點—線—面的綠色運動休閑園區。
1.2 構建良好的交通條件
城市運動休閑園區的有效利用離不開城市交通的發展,構建便利、人性化的交通條件,才能使運動休閑園區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運動休閑園區的構建必須在城市交通系統的分析和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群眾參與不同的休閑活動和到達不同的運動休閑場地采用的交通方式肯定會不一樣。譬如參加籃球訓練或者大規模的時間限制性的休閑運動通常會選擇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地鐵,而參加不受時間限制的休閑游憩活動,可以采用公交車或自駕的方式到達園區。因此,規劃中必須考慮到不同人群對運動的需求及時間因素,合理、科學地將交通方式納入到考慮中,構建良好的交通條件。解決好城市休閑的交通問題,建立公共交通主導的市內游憩通道,可有效提升城市居民休閑品質。因此,規劃要在不影響城市經濟和生產活動的大前提下進行思考,建立一個良好的交通基礎是發展運動休閑園區的重中之重。
1.3 考慮土地的持續開發,帶動周邊功能區有序發展
土地開發的可持續性,也是運動休閑園區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在城市土地開發中,大多數的產業發展都是以經濟利益為核心,忽視城市中休閑空間本身對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而對城市中的休閑空間進行擠壓。所以,在進行運動休閑區規劃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土地開發對周邊的功能區發展的影響。在運動休閑園區選址的時候,應充分考慮周圍的環境,避開污染源(化工工廠),選擇利于人們容易到達的空地或街頭綠地,挖掘運動休閑區的功能及作用,讓運動休閑園區成為一個能夠滿足人們娛樂健身需求的場所,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例如北京馬甸公園以“自然與運動和諧共處”為主題,在此指導思想下進行詳細規劃,考慮了土地的合理開發,充分利用地形規劃廣場以及園路等景觀要素,來合理布置休閑園區,具有很好的帶動作用。
2 微觀層面的規劃策略
微觀層面主要從運動休閑園區內部的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其內部廣場設計、交通規劃及景觀設計規劃。
2.1 園區廣場設計
廣場設置的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可以娛樂休閑的場所,當然,美觀大方的廣場也可以提升一個城市的整體形象,同時,也是一個彰顯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城市文化特色的通道。設計中,運動休閑園區的廣場設計要考慮到不同人群的運動需求。針對不同年齡結構的群體特征,規劃出相應的運動空間。比如老年人和小孩,休閑運動區域適宜選擇在廣場容易到達的地方,在美觀的同時,也應注意安全的防患。廣場的設計還應在緊急時注重有疏散和聚集人流的考慮,在出入口、水邊、建筑周邊、道路交匯處都可設計形成廣場。
2.2 內部交通規劃
第一,交通設計應從車道設計上著手,將城市混合車道以及過渡車道結合起來進行規劃設計,將社會車輛的臨時停靠點及公交車的停靠都規劃在這些車道里。第二,為保證園區廣場內部的交通順暢,要對機動車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設置專用的機動車停靠區域。第三,運動休閑園區的廣場入口設計不僅要考慮人人分流、人車分流、車車分流,還要考慮好廣場入戶空間設計對于人的感官影響。第四,休閑園區中道路要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據自然環境的地勢地形及路程遠近提供適宜的交通工具。例如可在有大湖面的園區上設計園橋等水上交通工具,在一些峽谷或者陡崖處可以設置纜車用來進行交通聯系。
2.3 園區景觀設計策略
首先,運動休閑園區的景觀設計要考慮場所的休閑性及舒適性。因此,景觀設計中要注重廣場植物規劃布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可用葉大蔭濃的喬木和灌木來進行空間的分割及圍合,便于人們休閑游憩。尤其在夏季,可為人們提供大量休息納涼的綠蔭空間。其次,它必須要具有調動全民積極參與健身的空間規劃、景觀塑造及運動設施。廣場應由一個不同區域空間構成,以滿足不同人群的休閑需求,但其規模應該與一般的城市廣場進行區分,以體量為宜,滿足園區用戶的悠閑需求。如果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休閑園區廣場的景觀可以和體育場館以及周圍的設施相結合。在園區,進行一些熱身運動設施的建造,以利于人們的運動熱身。可適當放置些自由形式的園椅或者運動雕塑,合理運用色彩來營造一個比較熱情、活躍的空間,以烘托出一種強烈的運動氣息。
3 結語
全民健身計劃是以健身為主的,隨著開拓體育休閑公園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大力重視發展體育鍛煉以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在這個背景下,拓展城市運動休閑園區空間顯得十分迫切。目前,中國是在后奧運時代,國家體育發展的重點已經向社會體育以及群眾體育方向傾斜,為了使得中國的體育壯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體育強國,科學、合理的運動休閑園區的規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保繼剛.旅游地理學[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吳承照.現代城市游憩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3] 許學強著.城市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