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樹江
【摘 要】任溶溶(1923—),當代著名兒童文學翻譯家、作家。向國內譯介的作品多達300種,在兒童文學翻譯領域是大師級的人物。本文對中國學者發表的關于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的28篇文章加以總結,簡單介紹任溶溶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在中國的評介,以期為中國兒童文學翻譯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任溶溶 兒童文學 翻譯策略
一、引言
任溶溶1923年生于上海,廣東鶴山人。他身兼兒童文學翻譯家和作家的雙重身份,以翻譯為主,1949年后歷任上海少兒社編輯部副主任,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1946年,在《新文學》 雜志發表其第一部譯作,即土耳其兒童小說《粘土做成的炸肉片》。任溶溶通曉俄、英、意、日四國語言,在他跨世紀的翻譯生涯中,向中國譯介了300余種外國兒童文學名著,涉及10多個國家。主要翻譯作品有《安徒生童話全集》《木偶奇遇記》《洋蔥頭歷險記》《彼得·潘》《柳樹間的風》《長襪子皮皮》《小飛人》等。這些作品讓中國的兒童開闊了眼界,也為國內兒童文學作家和譯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鑒。2012年12月6日,任溶溶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金波曾認為“在中國兒童文學史上,集作家、翻譯家、編輯于一身的任溶溶是道無可替代的風景”。任溶溶是當代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翻譯家,值得學者們深入研究其翻譯思想。
二、兒童文學翻譯——特殊的文學形式
“兒童文學就是以兒童為主的文學,有成人專門為兒童所創作的,但也包括兒童們在成人文學中所選擇、所繼承而來的文學。這些文學都具備了真善美的內涵,可是由于時空的變更,常使三者在作品中無法同時并存,或互有消長,但仍不失文學的本意,像這種作品我們可稱為兒童文學。”這就限定了其目標讀者群必須以兒童為中心,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和閱讀需求,兼具教育功能和兒童的審美功能。但是,兒童文學的創作者和譯者基本都是成年人,他們的心理和視角與兒童截然不同,因此,創作者和譯者應該從目標讀者的角度出發,采用特殊的語體。兒童文學譯者要根據讀者群的特殊性,采用有別于成年人心理的童心去閱讀和理解原作,既要把異域文化傳達給小讀者,又要適合兒童的語言和認知水平等特點,滿足小讀者的期待,并起到教化和娛樂的作用。面臨這些挑戰的情況下,譯者要選擇恰當的策略,才能得到與原文讀者類似的心靈啟迪。
三、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
隨著國際交流不斷擴大,吸收國外先進翻譯理論和研究理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顯得不那么空洞,更具說服力。因而,2007年以后才逐漸出現對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評述的文章,筆者在中國知網上檢索到,2007年至今僅有28篇相關文獻。筆者研讀后發現,雖然大家采用了不同的理論支撐,但總結出的思想基本趨同。在下文中,將按時間順序,選取典型代表,就國內學者對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的評介進行介紹。
王珊珊(2008)總結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時說,首先,童趣在兒童文學翻譯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標讀者很明確就是兒童,因此,任老將小讀者的反應放在首位。其次,口語表達是兒童文學翻譯的另一個關鍵要素。任溶溶曾說過:“我從年輕時從事文字改革工作,因此特別注重口語。雖然我學過點國學,但后來始終以口語為主,這對我的兒童文學工作極有影響,極有幫助。原作者要他的孩子好懂,自然用口語,我也用口語,我就是這樣翻譯的。”(2008:132)最后,創造性對于小讀者獲得與原讀者同樣的感受幫助巨大。任溶溶認為譯兒童書和譯大人書又不同,不能加很多的注解。碰到有文字游戲的時候,譯者最好能想個相應的中文文字游戲,字面上可能不那么忠實于原文,但精神上是忠實于原著的。
何伊麗(2009)指出,“忠實原則”是任溶溶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中一個基本原則。任溶溶曾說過:“譯者好比以為演員,要揣摩不同人物,表現不同風格。演員投入一個角色,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把原作盡可能貼切地翻譯過來。原作者風格各異,翻譯的時候也應保留原來的風格,我覺得翻譯就是一個字——“信”,不但文字,整個作品都要忠實于原著。”(2009:30-31)另一個策略是“口語化原則”,任溶溶認為讀者對象是孩子,首先讓孩子看懂,即使用兒童化的語言,還要語言優美。“童趣原則”是任溶溶翻譯的又一個策略。李倩(2012)以目的論為理論基礎,研究EB·懷特所著的三本兒童文學作品的任溶溶譯作,也總結出這三個原則。孫婷婷(2013)從生態翻譯學角度,探討了任溶溶的翻譯原則,也提到相似的觀點。
趙翠翠(2012)以任溶溶漢譯本《吹小號的天鵝》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原著與譯本,運用接受美學理論,歸納總結任溶溶兒童文學的翻譯技巧:在翻譯過程中,任溶溶通過運用短句使結構簡單化,通過使用重復、感嘆、擬聲詞使表達形象化,通過使用押韻使語言音韻化,通過使用歸化法和刪節法使文化差異最小化,使文章從靜態的文字符號還原為鮮活生命,從而引導讀者閱讀和接受。
郭靜(2012)以接受理論及任溶溶的翻譯三原則,通過比較分析《夏洛的網》的兩種中文譯本,研究任溶溶的翻譯策略是如何在翻譯實踐中體現出來。任溶溶在兒童文學翻譯過程中時刻以兒童讀者為中心,選用口語化色彩強的詞匯,化抽象為具體;注重語言的生動性;善用短句;在文化層面,做到歸化與異化相結合。類似的觀點,王鳳嬌(2012)也曾提到過。她以《毛絨兔》的任譯本為例,基于目的論的指導下,結合兒童文學的特點和兒童讀者的特殊性,認為 “翻譯兒童文學作品應當以歸化為主,異化為輔,擬聲詞、兒化音的運用能增加兒童閱讀的興趣”(2012:11)。
劉秋喜(2013)談到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原則時,從實踐活動中選取典型例句總結出,忠實原則體現在詞匯和風格上忠實于原著;口語化原則;童趣原則體現在文字游戲上;有別于其他觀點的是情境化原則,指文中的描述能讓小讀者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文字產生畫面感,充滿畫面感的情境化語言能讓孩子們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和樂于接受作品。另外,劉秋喜還從具體的詞匯和句法層面探討了翻譯策略,指出任溶溶為了遵守翻譯原則,采取了不同的翻譯策略,體現在詞匯層面是保持簡單、生動和可讀性,如兒童用語、擬聲詞、感嘆詞、疊詞和押韻的運用;體現在句法層面,盡可能采用短句和減少注釋。
李鶴藝(2013)談到,任溶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兒童文學翻譯思想和原則——兒童本位, 由此選擇的主要翻譯方法為兒童化表達和創造策略, 比如感嘆詞、擬聲詞、重疊詞、俗語和故事類語言的使用, 韻腳和文字游戲的創造以及多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等。所以他的譯作能使小讀者獲得與原讀者同樣的感受, 字面上看似不忠實于原文, 實則在精神上達到了與原文的高度統一。
從實踐角度,司鳳(2013)探討了在兒童文學的翻譯過程中,如何使原文與譯文實現最大限度的對等化。獨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將自己的譯作與任譯本對比得出論斷。作者認為“兒童文學譯本的語言一定要做到清晰簡單、生動活潑、幽默風趣”(2013:7)。從語音層面、詞匯層面、句子層面和語義層面分析了如何翻譯好兒童文學。語音層面對小讀者的吸引力主要體現在疊詞、象聲詞與感嘆詞,以及押韻的妙用上。詞匯層面的特殊體現在選詞與換詞上。句子層面就是句子的結構:長句和固定句型。語義層面主要體現在文化含義和內在含義上(2013:7-16)。直接評介不妥之處的還有,徐瑜蔓(2013)研究了任溶溶版《夏洛的網》譯本,發現了一些有待商榷之處,比如“不自然的表達、對兒童來說不易理解的表達、不符合譯入語文化的表達、太過生硬的表達等”(2013:45-46)。作者獨樹一幟,指出譯本中類似不恰當的翻譯還有很多。
另外,陳晶(2014)結合兒童情商繪本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根據兒童文學文本的基本特點,即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提出任溶溶譯本的翻譯策略——簡潔化、口語化和音樂化。(2014:6-9)
綜上所述,人們從任溶溶的譯作中了解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兒童作家、作品,得到了可貴的借鑒。任溶溶從事翻譯的態度嚴肅、認真,十分注重在譯作的文字上下功夫,他翻譯的作品或是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結合得比較完美,或在創作上有獨特的風格,不僅切合小讀者的特點和理解水平,而且對我國兒童文學創作和翻譯起到了促進作用。但現有對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的研究還不足以凸顯任溶溶的地位,而且多數觀點重復,需要進一步探索。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前人的研究進行描述性總結,了解國內研究現狀與不足, 彰顯翻譯家任溶溶的文化貢獻, 從而確立翻譯家作為文化創造者的身份和地位,給國內兒童文學翻譯工作者、創作者及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以促進我國翻譯事業的發展。研究表明,國內學者對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的研究,在原有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借助翻譯理論為支點,逐漸拓寬了研究的視角,雖然有一定發展,但還有許多領域有待開發和探索,比如,忽略了社會文化語境。西方學者在“文化轉向”的指引下,將兒童文學翻譯置于大環境下研究,而國內鮮有學者用這種方法研究,語言運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存在差異。在任溶溶跨世紀的翻譯生涯里,不同時期的譯作特點肯定存在差異,這方面的研究很少。另外,應該批判性地看待譯作,語言過時或方言,不可廣泛推行。
譯者是原作與譯作之間的一道橋梁,能否采取恰當的翻譯策略,直接影響著一部譯作的命運。任溶溶是兒童文學翻譯界的金字招牌,他的譯作不僅娛樂和教化了幾代小讀者,而且其翻譯思想也影響著中國兒童文學翻譯家和創作者,是我國兒童文學翻譯史上的一座豐碑。本文通過系統梳理前人對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的觀點,并批判性地指出不足,希望能夠為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晶. 談兒童文學文本特點及翻譯策略[D].太原:山西大學,2013.
[2]郭靜. 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策略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2.
[3]何伊麗. 兒童文學翻譯家任溶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
[4]司鳳. 《夏洛的網》翻譯報告[D].太原:山西大學,2013.
[5]孫婷婷. 任溶溶的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6]王珊珊. 任溶溶兒童文學翻譯思想研究[J]. 瘋狂英語:教師版,2008(03):131-135.
[7]徐瑜蔓. 評任溶溶版《夏洛的網》譯本不妥之處[J]. 文學界:理論版,2013(01):44-46.
[8]趙翠翠. 接受美學視角下任溶溶外國兒童文學翻譯技巧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