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一
《論語》是一部充滿人性與智慧的關系學巨著。——王蔚
他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卻致力于《論語》的研究及傳播。他從1974年接觸《論語》,從1985年開始研究《論語》;從2004年春天在山東財政學院開設《論語選讀》課,至今已十一個年頭。他應邀在全國各地演講100多場,聽眾逾20000人。他于2012年創辦“山東財經大學論語研讀會”,每月舉行一次公益性講座,已舉辦了27次。他用統計學方法研究《論語》中每個人物、字、詞的出現頻率,捕捉其重點與規律。他提出了“論語六學論”,他讓《論語》詩體呈現,他把《論語》講得繪聲繪色,好聽好懂好記。他就是山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特聘專家,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三五”規劃特聘專家,山東財經大學碩士生導師、凱亞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王蔚。
情注論語
初識王蔚教授的很多人大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何一位搞經濟學的教授會去講《論語》,還講出了道道,講出了名氣、人氣,成了“大器”!在第26次公益活動“論語研讀暨首屆年會”現場,王蔚教授談起自己初次與《論語》結緣的情景:“我最早接觸《論語》是1974年,正值‘批林批孔運動。那時我在鄒平縣的蓋家村讀小學。有一天看到墻上有個標語叫‘禮復己克的子孔批狠,看不懂,就抄下來去問老師。老師也沒明白,說你去問校長吧!校長當時是我們學校最有學問的人。但是他也連連搖頭,搞不懂,問我從哪里弄的,我說從學校外面墻上抄的。校長這才說是‘狠批孔子的克己復禮!這標語是從右往左邊寫的,我卻以讀課文的習慣從左往右念,結果鬧出了笑話。從那時起,我知道了孔子,知道了‘克己復禮。”
談起1985年至1988年的研究生生活,王蔚教授說:“那個時候的生活和現在沒法比,沒有智能手機,也沒有微信、網絡等等。但是對學子來說,立學為本,樂趣輔之。我的研究生生活簡單,可謂‘兩論一曲。所謂‘兩論,一是《資本論》,二是《論語》。我的老師是位《資本論》專家,我跟他通讀了兩遍《資本論》;再就是對《論語》產生了興趣。正巧當年我一位師弟也愛《論語》,我們就經常在一起切磋研磨。‘一曲,是說《梁祝》。一盤俞麗娜的《梁祝》磁帶,我癡聽了三年。”
研究生畢業后,王蔚教授被分配到山東省一家投資公司工作。工作雖然繁忙,《論語》仍是“密友”。每次出差,一本《論語》隨身帶,茶余飯后不離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王蔚教授看來,要想把《論語》整明白,必須反復研讀原文。為此,他購買了各種各樣的工具書以及各種不同版本的《論語》。“我出差一個最大的嗜好就是逛書店,遇到好的《論語》版本必買。現在家里收藏了古今中外各種版本的《論語》。”在王蔚教授的書架上,至少有200本不同版本的《論語》。
1996年初,王蔚教授到山東財政學院國經系工作任教,承擔《世界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際保險學》等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課堂上,他經常引用《論語》原文,并用《論語》詮釋社會中的諸多現象,沒想到這給學生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國經系有很多學生出國留學,有的學生回國后常常來看老師。他們說:“我們一到國外,就會有人問:‘你知道孔夫子嗎?知道《論語》嗎?我們很尷尬。當然知道孔子,也知道《論語》了,但知道得很少。老師,您在課堂上經常談《論語》,若當時多學點該多好。”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王蔚教授覺得很有必要給學生開設這門課。2003年冬天,他向教務處提出申請,請求從2004年春天起,能為學生開設《論語選讀》課。按校方規定,這門課屬文理學院。文理學院劉院長說:“王老師,我們不反對你開,但為了慎重,必須派一位教授對您進行測試。”測試的結果是同意王蔚教授開這門課。2004年春,王蔚教授順利開設了《論語選讀》課,這也成為新聞界一檔新鮮事兒,山東人民廣播電臺作了專門報道。
至2014年底,王蔚教授的這門《論語選讀》課已在山東財大開設了整整11年,他每年為四個合堂班上課,至今已講了44遍,選課學生達5000人。
情研論語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這是《述而篇》中的一章。王蔚教授說:“我學《論語》也有這么一個階段,大約持續了兩三個月,吃飯是《論語》,走路是《論語》,連睡覺都是《論語》。也正是這段癡迷的經歷,讓我有了點自己的體會。”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論語》是生活之學、君子之學、教育之學、為政之學、智慧之學、關系之學——這是王蔚教授的“論語六學論”,是他研讀《論語》的獨特體會。《論語》是生活之學:它記載孔子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鄉黨朝廷、邦內邦外的表現,是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時隔幾千年,我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形態不會變,從《論語》中感受生活氣息,學習孔夫子快樂向上的生活態度,會更好地去熱愛和享受生活。《論語》是君子之學:孔子行教的目的是把“小人”變成“君子”。《論語》當中講了109次“君子”,106次“仁”。“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是仁者。《論語》就是教導人們向著仁者、君子的方向邁進。《論語》是教育之學:孔子是公認的大教育家,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師。《論語》中蘊藏了豐富的教育思想,像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學而時習等。孔子講“由也果,賜也達。求也藝,參也魯”,說明他對每個弟子都十分了解。他與弟子間的對話常常巧用比喻、理例結合,是妙而風趣的,充分彰顯出孔子機智的教學藝術。王蔚教授說:“一個人要想當好老師,不學《論語》不成。”
王蔚教授認為《論語》是為政之學。他說:“《論語》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管理學精髓,更好地進行管理。”日本工業之父澀澤榮一曾用《論語》作為企業培訓的教材,他的“論語與算盤”已經成為一種著名的經營模式。現在很多領導人、為政者也都在學習并運用《論語》,比如習近平主席、溫家寶總理。《論語》是智慧之學:“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在王蔚教授看來,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力求恰到好處,那么《論語》就明確告誡我們什么是中庸。所謂中庸,在孔子看來就是“過猶不及”。此外,《論語》中充滿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對言與行、內容與形式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君子欲敏于行而訥于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等名言,都充滿了生活的智慧。
在“六學論”當中,王蔚教授特別強調《論語》是關系之學。王蔚教授認為,《論語》是一部充滿人性與智慧的關系學巨著。人在社會中有六種關系:夫妻關系、父子關系、兄弟關系、君臣關系(上下級)、朋友關系、社會成員之間的關系。孔子提出了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原則——仁者愛人,一般原則——恕,基本原則——禮。不僅如此,孔子還提出了處理人際關系的具體原則:琴鳴而瑟合、父慈子孝、兄讓弟尊、君禮臣忠、友信敬久、見義勇為。
研學《論語》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孔子的教誨,也是王蔚教授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他給自己定了兩條規矩,一是虛心向所有人學習,二是聞過則喜。聞聽有《論語》研討會或講座,他必興而往之,博采眾長;而每當有人指出他的過失或不足,他也總虛心接受,欣然改正。
為了更好地提高授學效果,王蔚教授不斷思考,反復實踐。他說:“《論語》的講法有很多種,第一種按照《論語》篇章順序講,我在山東財經大學就是這樣講的。”他也曾用這種方法為魯花集團的中高層干部講《論語》。“還有就是圍繞專題講。比如講《論語》中的生活智慧,講《論語》中的教育藝術,講《論語》中的人際關系思想,講《論語》中的為政思想,我在外出講學中經常用這種方式。”“再有一種就是圍繞《論語》中的某個人物來講”。在每月一次的《論語》研讀會上,他就是按照這種方式講《論語》。
為了讓初次接觸《論語》的青年學子更輕松地學習,王蔚教授想了很多辦法。比如,他編了一首打油詩來概括《論語》:“總計二十篇,一萬六千言。孔門弟子作,人物一五三。”他編寫了《論語篇名歌》:“學政八里長,也述泰罕黨。進淵路問衛,季貨微堯張。”還有二十字的《論語宗旨歌》:“仁義禮智信,忠孝寬惠敏,溫良恭儉讓,恕勇達立人。”他甚至為每一篇制作了記憶歌謠。比如第一篇:“學有巧兮曾千弟,夏君慎兮禽父禮。有信子食貢無諂,不患他知患不知。”王蔚教授說:“背過了歌謠,不但可以速記,而且章章有條不紊”。談起他為何能創作出這些朗朗上口的歌謠時,他總是打趣道:“我畢竟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呀,講究的是投入與產出,我必須讓學生學會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學習《論語》也必須遵循這個規則。”
具體而微,細節處見功效。有一次,有人請王蔚教授擔任孔子茶文化研究會顧問。他馬上拒絕:“《論語》中出現過酒,出現過醋(醯),出現過醬,但唯獨沒有出現過茶。這個顧問我不能當。”這表現出他對《論語》研學的精細與諳熟。王蔚教授說,《論語》二十篇原文凈字數為15924字,這個字數是他與研究生們一個字一個字數出來的。對于《論語》中出現的每一個字,王蔚教授除了統計其出現的頻率外,還研究每個字的字義及其延伸。他堅持講課必錄音,每次講完課,會反復收聽,哪個地方講得好,哪個地方還欠條理,他都會認真反思。2010年,王蔚教授出版了《四言論語》。2015年,王蔚教授將出版他的新著《論語人物類編》,該書由著名作家曲直先生作序。
情獻論語
王蔚教授畢竟是一位經濟學教授,他是山東財經大學最早應用博客的教授之一,也是最早使用微博、微信的教授之一。每天早上四點到五點,當別人還在夢中沉睡,王蔚教授卻已經在更新他的微博和微信了。在 “王蔚講論語”的博客上,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辨析;有“樊遲學稼學圃的思考”以及“對德、怨、直的經濟學分析”。現在,越來越多的網友在關注“王蔚講論語”博客和“山財王蔚”的微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聯系并邀請王蔚去講《論語》。近三年來,王蔚教授講《論語》的足跡遍布省內外。他說:“有三場演講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一是財政部各省廳人事廳長處長班,他們的提問讓我有點招架不住。二是到西南大學的含弘大課堂演講,那是母校給我的殊榮。三是給章丘三角灣的農民講《論語》,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去講《論語》,對我是一個挑戰。”
將《論語》的精神傳播到身邊的每一個人,是這位經濟學教授所期盼的。他的女兒曾對小伙伴們調侃:“我最怕爸爸喝酒。別人喝了酒嘛,要么哭,要么笑,要么嚷,要么鬧。而我的爸爸呀,一杯酒下了肚,就給我講《論語》,一講就是兩三個小時,誰受得了啊?”
他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帶國際貿易學、土地管理學方面的研究生。他有一個近乎“霸王條款”的規定:“凡是我的研究生,必須抄《論語》,不許出現一個錯字。如果出現一個錯字,就得重抄”。在王蔚教授辦公室的書櫥里,整齊地擺放著19本研究生們抄寫的《論語》。
2012年5月,王蔚教授發起成立了“山東財經大學論語研讀公益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27次。為了把研讀活動辦好,王蔚教授付出了大量心血。2013年12月的研讀活動是在五龍潭公園進行的,那天下課后已是晚上六時,王蔚教授飯也沒吃就匆忙趕往會場,研讀活動圓滿結束后,他才買了個煎餅果子充饑。王蔚教授熱心公益活動,他受聘擔任孔子學堂、濟南尼山學院以及黃露書院的特聘教授。
王蔚教授是一位經濟學教授,承擔了省里的許多大小課題,經常在全省各地調研。他經常把課題調研與講《論語》結合在一起。翻開“山財王蔚”微博,我們看到他正揚鞭奮蹄:“1月6日上午到東營。下午在東營職業學院。晚6時至8時半,為東營市職業學院的同學們講課,約230人到場,課后進行了交流……”“1月7日,緊張忙碌的一天。晨去墾利黃河口鎮護林村調研,并為30余村民講一小時半《論語》。中午在利津稍息,吃水煎包。下午趕往廣饒大王鎮劉家村調研,為村民講課,其中一聽課老伯88歲。晚為廣饒政務中心講課一小時,約70人聽講。晚十一時半駕車趕回濟南。”
習主席提出了中國夢——為祖國的復興大業與富強和平而努力奮進,這就是全中國人共同的夢想。夢想,是一個多么生動又美麗的詞匯!談起夢想,王蔚教授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也都有自己的目標。我的夢想與目標很簡單,就是到2020年之前,把《論語》講遍山東的140個縣區。我的另一個夙愿是再出幾本有關《論語》的書。孔老夫子講‘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正是遵照孔老夫子的教導來進行研究和傳播《論語》的。”
行走在研究與傳播《論語》的大道上,他飽含一腔熱血,用自己獨有的見解、獨特風趣幽默的言談,將孔老夫子的生活與情操,將《論語》的思想與精神,從不同角度去賞析詮釋。他用《論語》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陶醉在傳播《論語》大道與智慧的喜悅中。這就是一位經濟學教授對《論語》的情有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