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妮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改革,作為高職公共課的英語正日漸被“邊緣化”。如何擺脫公共英語被邊緣化的困境,突出公共英語實用性的問題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探討被邊緣化的原因和尋求對策,使公共英語課程服務于專業課的學習,滿足就業市場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綜合素質的需求。
【關鍵詞】高職公共英語 邊緣化 原因 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道路”為辦學理念,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社會就業壓力的加大,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高等職業教育得以迅猛發展。為適應市場需求,高職院校大刀闊斧地進行課程改革,以社會需求開設專業,以就業崗位需求設置課程教學。由于總課時有限,為了給專業技能課程騰出課時,就要壓縮公共課的課時,作為高職公共必修課之一的大學英語首當其沖,逐漸走向“邊緣化”。
“邊緣化”從廣義來說是指人或事物的發展向主流的反方向移動、變化;從狹義來說某事物或者某人不入主流。“被邊緣化”就是某事或某人被社會排斥、冷落了。高職公共英語作為高職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在社會高速發展強調個人綜合素質的年代,公共英語課程卻有被取消、日漸走向“邊緣化”的趨勢。
一、被邊緣化的原因
1.區域位置不理想。地處邊遠、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職公共英語被邊緣化的現象比較普遍。主要由于本地區就業環境中絕大多數就業崗位對英語的需求不多,學了也用不上。
2.急功近利的思想。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和社會就業壓力的加大,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設置,把就業率作為唯一的目標,不斷減少公共課課時,增加專業技能課時。過窄的專業教育,過弱的文化熏陶,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向“工匠”方向發展。
3.教材內容的情況。高職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而整體而言,教材內容過多而復雜,側重商務英語方面,詞匯艱深,內容與本專業相差甚遠,缺乏實踐性,實用性不強,而且對于生源質量不斷下降的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更是看不懂,聽不明白,覺得索然無味,怨學、困學現象不斷增多。
4.教師的教學狀態。一方面,教師對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也感到困惑,用導讀或者啟發式進行教學,學生看不懂,跟不上,無法配合教師,教師只能自問自答。如果通過篇章段落翻譯,分析課文,學生又覺得索然無味,造成授課單一枯燥,課堂又是一言堂形式,無法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形式。另一方面,在高職院校,一個教師往往擔任幾個不同專業的英語課教學,理工學科專業知識種類繁多,難以把握,制約著專業英語課教學深度拓展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5.評價方式的單一。考核標準大多采取平時成績占30%,期考卷面成績占70%。筆試卷面成績比重較大,即使平時成績得到滿分30分,卷面成績也不能低于43分,由于高等院校不斷擴招、單招,造成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逐年下降,學生大多是勉強識字,記憶書寫對他們來說無法完成,平時能拿到滿分30分,但期末綜合評定不一定能及格,因此怕學、困學的情況日趨嚴重。
6.師資隊伍的銳減。當前高職院校對公共英語課程有所忽視,隨意縮減課時,甚至取消英語課。許多英語教師不得不轉向了商務、公關、交際類等的實用課程,有部分英語專業骨干也不得不從事秘書或者行政類工作。
然而,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實用型人才?!蹦敲?,“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高級實用型行人才不僅僅是一名“工匠”,而應該是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開放的視野和具有競爭力的綜合素質人才。
二、擺脫被邊緣化的對策
1.明確教學目的。作為高職高專的一門公共課程,要以“應用為目的,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前提,樹立“應用型、職業型人才”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有用的內容并加強實踐訓練,讓學生在課堂中切身操練體會英語的實際運用,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這樣學習英語才有動力。
2.教師水平提升。教師要轉變觀念,不能被動地等待外出進修學習培訓,通過反思教與學的過程,主動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學習掌握一些邊緣學科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把新知識有機地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不斷自我調整、自我構建,從而提升自我的專業素質。逐步向技術型、技能型、實用型轉變,提高英語課程的實用度。
3.課程內容調整。注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在使用的基礎教材中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容。力求以專業目標崗位群中最常用的英語知識作為基點,確定相關專業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嘗試專業英語的教學,為即將就業的崗位起到輔助的作用。
4.教學方法方式。教師要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層次類型、已有基礎、學習背景、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方面考慮設計差異性教學。可以采取必學加選學的方式設計有差異的教學內容;也通過任務分級的方式設計有差異的學習任務,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和多元化的學習過程。這樣既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給基礎較好的學生發展的空間,做到“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促進有差異的發展”。
5.評價的多元化。第一,評價形式的多元化??梢圆扇¢_卷與閉卷相結合、口試與筆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等形式。第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可以把評價內容按聽說讀寫類別分成幾個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具體的評價標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選擇測試部分。第三,評價主體多元化。以教師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為輔,充分尊重學生作為評價參與者的主體地位。第四,以質性評價為主要手段,量化評價為輔助手段,關注學生的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態度、動機、情感和興趣。既要看到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要看到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
6.教師的幸福感。在高職高專院校這個重點放在培養專業技能人才和應用型、實用型“工匠”的校園里,英語教師承擔的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在校內地位不高,不受重視。課程存在著某種隨意性、不穩定性。英語教師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員,英語作為公共課程,是“家園”的一員,應該讓每一位教師對校園有著“家園”之感,有被關注、被需要、被重用的幸福感,從而能義無反顧地、全力以赴地獻身教育。
公共英語課程作為高職高專的基礎性課程,要緊緊地圍高職教育的“應用性、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明確教學目的,以社會需要為基點,調整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方式,提高教學水平,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只有認清原因,明確方向,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才能凸顯英語課程的實用性,擺脫被邊緣化的困境,為職業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教學基本要求[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篤勤. 樹立正確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觀[J].大學英語教學,2009(1).
[3]周瑾. 高職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 中國成人教育,2007(9).
[4]馬君.學習興趣的形成與培養[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2).
[5]王薔. 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