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就業矛盾凸顯,就業壓力加大;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以及廣大農村還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如何引導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緩解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值得我們思考。政府作為管理事務的主體,如何在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中做好宏觀調控,值得我們研究。
一、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中政府宏觀調控責任界定
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基本方針是,“建立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努力實現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政府的宏觀調控在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調控
高等院校的專業和學科設置還不能很好滿足基層的需要,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需要把高校人才培養與基層社會需求結合起來,同時調整各省市、地區的高等院校的分布格局,合理調整重點大學、一般本科院校以及專科院校的比例,對民辦高校中有良好基層就業前景的專業加以扶持,實行宏觀調控。
(二)對經濟結構的調控
經濟因素是影響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層經濟快速發展,能夠創造出更多、更具有吸引力的就業崗位,從而實現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和經濟較好發展的良性循環。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對經濟結構進行有效調控。
二、大學畢業生基層就業中政府宏觀調控責任的缺失
當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是:一方面,一部分大學生就不了業;另一方面,廣大基層就業單位招聘不到畢業生,出現了人才缺乏現象。政府作為管理社會事務的主體,在宏觀調控上存在一定缺失。
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不充分。隨著近幾年來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生源質量急劇下降,出現了人才過剩的情況,從而導致大學畢業生無業可就。高校在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教育上投入不夠,而政府又沒有有效地進行調控,導致部分大學畢業生不能正確地轉變就業觀念,出現了有業不就的現象。對經濟結構的宏觀調控不充分,現行的產業結構模式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西部地區財政投入力度不夠、第三產業的發展受一定局限等,都需要政府出面進行一定的宏觀調控。
三、落實政府宏觀調控政策,擴大基層就業需求
(一)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
政府作為市場宏觀調控的主體,應及時出手對高等教育加以調控。在招生規模、專業結構設置上進行調控,達到人才的合理配置,適應基層的快速發展;對就業率統計過程進行調控,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控制高校的招生規模,提升生源質量
高等教育的大規模擴招導致大學畢業生的質量急劇下降,這就需要政府對高等教育進行宏觀調控,提升高等教育的錄取分數線,控制高校的招生規模,對就業情況不達標的高校逐年減少招生計劃,對生源仍不足的院校(錄取率低或報到率底)采取兼并或代管的辦法,進行資源整合,從根本上提升生源質量。
2.合理調整專業結構,適應基層經濟的快速發展
政府根據市場需求及社會需要合理地調整專業結構,讓高校的專業設置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適應地方經濟的同步發展。如以第一產業發展為主的地域,應積極開展農業、畜牧業及類似的相關專業,畢業生畢業之前便進入頂崗實習、帶薪實習階段,把科學技術有效轉變為生產力,從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通過第一產業帶動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最終走上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
3.建立新的就業率統計模式,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大學畢業生就業制度已經演變到“自主擇業”階段,受復雜因素的影響,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過程相對較長。就河南省而言,每年8月25日以前各高校將本校本年度的初次就業率上報省大中專學校學生咨詢與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最后匯總上報教育部備案。近幾年來,媒體曝光了部分高校就業率弄虛作假的現象。筆者認為首先要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就業率的統計可以待畢業生畢業半年或一年后進行統計。其次從目前公布的就業率來看,國家只重視就業率高低、就業人數的多少,沒有把就業的專業相關度、職業發展空間、薪酬水平等包含進去,新的就業率統計方法有待進一步完善。如教育部門可以通過學信網讓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就業情況進行反饋,學信網應增加學生就業專項欄目,并加以細化,把大學畢業生是否就業、就業單位名稱、地址、聯系人、聯系電話、對口就業情況、薪酬等詳細指標逐一列出,并及時更新。政府宏觀調控,高校只做引導。
(二)政府對經濟結構的宏觀調控
西部、基層等不發達地區,以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為主,接收大學畢業生的數量有限,同時接收大學畢業生較多的第三產業又很少,這就要求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來加快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加強對中西部和基層區域第三產業的扶植和發展;同時通過減免稅收、貼息貸款等途徑增加中小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接收數量,在大力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使更多大學畢業生到基層、農村就業后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劉志峰.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政府責任[J].中國就業,2010(9).
[2]張成福.責任政府論[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2).
[3]陳建先.政府責任的多維度思考[J].廣州大學學報,2006(6).
[4]王成棟.政府責任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
[5]崔翠利.大學生農村基層就業激勵機制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6]莊光耀.我國當代大學生就業的政府責任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