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煥 邢俐



【摘 要】職業技能鑒定是大學生在大學校園乃至就業過程中相對重要的一項學習內容,職業技能培訓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進而對提升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作用。目前越來越多的高校已經將此項內容納入學分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對獨立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更為重大。
【關鍵詞】職業技能 學業自我效能感 獨立學院大學生
一、職業技能的相關介紹
1.職業技能鑒定的相關理論
對職業資格證書普遍認同的說法是“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職業資格證書反映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標準和規范以及勞動者從事該職業所達到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
職業技能鑒定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它是指“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2.職業技能鑒定分類
國家職業證書共分為五個等級:
(1)國家職業資格五級
初級技能:能夠運用基本技能獨立完成本職業的常規工作。
(2)國家職業資格四級
中級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獨立完成本職業的常規工作,并在特定情況下,能夠運用專門技能完成較為復雜的工作;能夠與他人進行合作。
(3)國家職業資格三級
高級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和專門技能完成較為復雜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規性的工作;能夠獨立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指導他人進行工作或協助培訓一般的操作人員。
(4)國家職業資格二級(技師)
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和專門技能完成較為復雜的、非常規性的工作;掌握本職業的關鍵操作技能技術;能夠獨立處理和解決技術或工藝問題;在操作技能技術方面有創新;能組織指導他人進行工作;能培訓一般操作人員;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國家職業資格一級(高級技師)
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和特殊技能在本職業的各個領域完成復雜的、非常規性的工作;熟練掌握本職業的關鍵操作技能技術;能夠獨立處理和解決高難度的技術或工藝問題;在技術攻關、工藝革新和技術改革方面有創新;能組織開展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和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具有管理能力。
二、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現狀及影響因素
1.自我效能感相關理論
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or Sense of self-efficacy)的相關理論于20世紀70年代之后形成并發展起來,其內涵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A.在1997年提出,“指個體對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諸方面能力的知覺或信念,是人類動因的中心機制,是人們行動的重要基礎”。“學業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業領域的具體表現,是指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和主觀感受”。學業自我效能感作為一種支配學習行為的動因對學習行為及成績有重要影響。
2. 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現狀
分別對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在性別、年級上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后表明:男生與女生存在顯著差異,在實際過程中,從參與的程度來看,女生的參與率高于男生,男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低于女生;不同年級也存在顯著的差異,大一、大二學生參與的人數高于大四學生,對年級間的差異分析發現,大一剛剛邁入大學,對學習的掌控力比較強,隨著年級的不斷增加,對周圍的環境越來越熟悉,交際面的擴展,各種誘惑接踵而來,大學生相繼出現“遲到、早退、逃課、學業倦怠”等現象,導致無完善的學業規劃,缺乏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意志薄弱,進而關注點從學習轉移到學習以外的生活,從而對學習的調節掌控較差。
3. 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特點
通過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調查研究發現,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往往學習動機不明確,缺乏最起碼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如果在學業上能多次體驗到成功,就能對自己的學業結果有比較確定的預期,并且能穩固地泛化成功,以提升學業自我效能感。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偏低,原因之一也是獨立學院學生在高考之前的各類考試中感受到的挫敗感相對較多。
職業技能培訓以理論學習為主,實踐環節為輔,有利于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幫助大學生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動手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豐富了專業知識,以促進其知識結構的完善。因此,職業技能培訓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對改善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偏低這一現狀有重要的意義。
三、職業技能培訓提高獨立學院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1.職業技能培訓補充專業技能知識結構
社會上的培訓項目繁多,現以“會計從業資格證”為例,進行專業人群參與情況分析。
會計從業資格是指進入會計行業,從事會計工作的一種法定資質,是進入會計職業的“門檻”。如上圖所示,財管專業參與會計從業資格證教育的人員所占比重比較大,工程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社會工作以及漢外等其他專業人員也有所參加。
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涵蓋了《會計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基礎會計學》,同時開設的會計從業資格證課程包括了《財經法規》《會計基礎》《初級電算化》三門內容。二者存在交叉學科,學生在學習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同時補充了有關財務方面的相關知識,使得知識構架進一步清晰化,促進學生在課堂及考試中得心應手,并以此激發其學習興趣,成績得到提高,從而增強學業自我效能感。endprint
2.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學生信心
在獨立院校中,以耿丹學院為例,每年的參與人數千余人,結合2011-2013年參與職業技能鑒定的人數情況,如下圖:
可見,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已在各大獨立院校中普遍開展實行,各大獨立院校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培訓學生掌握職業技能,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綜合能力,特別是自主學習和不斷更新知識繼續學習的能力。
職業技能的學習也有助于幫助學生“學會認知”,了解當前社會的需求,提前進行學業規劃,從而適應職業變化,“學會做事”,進一步充分自由地發展個性,激發每個人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潛能,使之增強信心。
以耿丹學院 “見習機械設計工程師”的參與情況為例,其考試內容涉及大三的專業課程,學生只有認真學習大三的專業課程才會順利地通過此項培訓內容。據統計,近三年的平均通過率為90%。所以,職業技能的開設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使其在學業上找準方向,不斷地攫取更多的知識能量,在學習成績上定將取得滿意的結果。
3.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學習力度
職業技能培訓在獨立院校中,課程開設會集中在周末或者其他休息時間,由此一來,避免了學生在周末出現懶散狀態,對學到的知識起到鞏固和強化作用。部分獨立院校現已將技能培訓納入學分制,學生完成培訓,取得相應的證書后將會獲得一定的學分,算入最終的總成績。北京吉利大學管理學院的物流管理(汽車方向)專業,在畢業生畢業條件中明確規定:至少獲得國際物流師和國家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的其中之一。根據《羊城晚報》資料顯示: 北理工珠海學院將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圖員、計算機程序管理員、網絡編輯員、維修電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理財規劃師、秘書等多個工種作為試點專業納入了大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即學生考取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后,將獲得2個學分。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在課程規范第十四條中指出,依照《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培訓課程(項目)學分認定管理辦法》,根據學生參與課程及考試情況進行學分認定。
政策的實施,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不斷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自我學習能力,不斷使學業成績得到提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而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
四、結論
職業技能鑒定的課程設置及培訓不僅改變了獨立學院大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基礎差的特點,更督促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規劃、研究,鍛煉了其實際操作能力,增強了其學業自我效能感,對學生學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曉玲.高職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必要性[J].西安航專學報,2010(01):66-67.
[2]張軍科,徐勃.淺談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J].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9).
[3]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4]邊玉芳.學習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