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標準委全國安防標委會(SAC/TC100)委員
上海天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彭華
國家標準《普通高等學校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要求》(GB/T 31068—2014)概要解讀
● 國家標準委全國安防標委會(SAC/TC100)委員
上海天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 彭華

彭 華


筆者為本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本文就以下幾個方面對標準做概要解讀:標準立項背景、標準中界定的重點防范區域、標準主要章節設置、標準要求要點以及目前高校安防系統與標準要求的可能差異。
2010年5月25日,SAC/TC100在北京召開校園安全防范國家標準研討會,啟動了本標準的起草。
在標準啟動會議上,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廖琪副處長和教育部辦公廳鄭志強處長在會上發表講話,表示公安部和教育部相關部門非常重視和積極支持校園安防國家標準的制定工作。會議聽取了北京、上海、浙江和廣東4個地方標準的制定、實施情況和標準主要技術內容的介紹,會議決定分別起草《高等院校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要求》、《中小學、幼兒園安全技術防范系統要求》兩項國家標準。
本標準是作為強制標準立項的,但在標準稿征求意見時,包括教育部在內的多位專家認為本標準作為適應全國范圍實施和應用的技術標準,定位為推薦性標準為宜,最終標準定位為推薦性標準。
作為高校安全防范系統技術要求,最為重要的是系統防護目標的確定。在本標準中將高校的防范目標劃分為兩大類:重點要害部位和重點公共區域。
1.重點要害部位
下列部位確定為學校安全技術防范系統的重點要害部位:
(1)承擔涉及國家機密項目(課題)的研究機構場所;
(2)機要室、檔案館、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價值教學與科研設備存放場所;
(3)核、生、化、爆等實驗室及危險品生產、使用、儲藏場所;
(4)管制物品、貴重物品集中存放或生產、制作及銷毀場所;
(5)財務中心、資金結算中心場所;
(6)信息中心、監控中心、有線廣播(電視)中心機房及校園網絡中心機房;
(7)燃氣站、水泵站、變電站;
(8)其他自行確定的重點要害部位。
2.重點公共區域
下列區域確定為學校安全技術防范系統的重點公共區域:
(1)校園周界、校園出入口、校園主干道交叉口;
(2)圖書館和辦公、教學、科研場所;
(3)校園制高點、中心廣場、體育場館、會議中心、學生活動中心等大型活動場所;
(4)學校醫院、食堂、宿舍、賓館、招待所等場所;
(5)機動車停車庫 (場) 、非機動車集中存放場所;
(6)其他自行確定的重點公共區域。
本標準的章節設置如下:
1.范圍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基本要求(含7條要求條款。)
5.防護要求
5.1 重點要害部位
5.2 重點公共區域

表1 學校重點要害部位安全技術防范設施配置表
5.3 防護要求(含20條要求條款。)
6.系統技術要求
6.1 入侵報警系統(含3條要求條款。)
6.2 視頻監控系統(含5條要求條款。)
6.3 出入口控制系統(含4條要求條款。)
6.4 電子巡查系統(含6條要求條款。)
6.5 安防管理平臺(含2條要求條款。)
6.6 監控中心(含5條要求條款。)
6.7 系統校時
6.8 系統供電(含2條要求條款。)
7.檢驗、驗收、維護要求
1.標準中幾個需要關注的要求
(1)關于視頻監控的隱私要求
在標準中特別提出條款:學校應有針對安全技術防范系統的保密和保護人員隱私的措施。
(2)關于安防系統的傳輸網絡與校園網
在我國高校,校園網已經是應用非常廣泛的傳輸網絡。本標準中針對此現狀,提出的要求是:宜采用專用網絡。利用校園網作為傳輸網絡時,應保證信息傳輸的安全。

表2 學校重點公共區域安全技術防范設施配置表
(3)安防視頻監控系統傳輸協議要求
在本標準中,考慮到數字安防系統的兼容性等,要求視頻監控聯網系統的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符合GB/T 28181的相關要求。
(4)關于系統聯網管理
考慮到高校區域大、點多,以及有多個校區等情況,在本標準中,提出高校安防系統聯網管理要求:
①系統應通過管理平臺實現入侵報警、視頻監控、出入口控制等子系統的綜合應用管理。
②應建立集中管理的監控中心,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分控中心。
③有多個校區的學校,各校區應分別建立監控中心,宜通過安防管理平臺與集中管理的監控中心聯網。
④監控中心應具有向上級管理部門(含公安機關)聯網的接口。
2.重點要害部位和重點公共區域安防系統設施表
本標準針對高校重點要害部位和重點公共區域,提出了清晰和操作性很強的配置表(見表1、表2)。
1.報警系統
(1)信息的存儲應大于等于30 d。
(2)報警與圖像聯動響應時間應小于等于4 s。
2.視頻系統
(1)圖像指標:監視大于等于400線,回放大于等于300線,監視、回放圖像幀率應大于等于25 fps。
(2)視頻圖像保存時間應大于等于30 d。
3.出入口控制系統
(1)應與火災報警系統聯動,火災發生時不要鑰匙能通過。
(2)時間、地點、人員等信息記錄存儲應大于等于180 d。
4.電子巡查系統
(1)采集裝置在更換電池或掉電時,存儲的巡查信息不應丟失。
(2)采集裝置或識讀裝置的識讀響應時間應小于等于1 s。
(3)采集裝置存貯的巡查信息應大于等于4 000條。
(4)巡查信息在管理中心的存儲時間應大于等于30 d。
5.系統計時、校時
設備與北京時間的偏差應小于等于5 s。
6.系統供電
(1)應根據實際情況配置備用電源。
(2)備用電源應保證入侵報警系統正常工作時間大于等于8 h,保證視頻監控系統的攝像機、錄像設備和主要控制顯示設備正常工作時間大于等于1 h。
(3)保證出入口控制系統正常工作時間大于等于8 h。
我國高校安防系統建設現狀與本標準要求的可能差異
主要可能在以下3個方面:

表3 我國高校安防系統建設現狀與本標準要求的可能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