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
摘要:蒙古族說唱藝術特有的表現形式為烏力格爾與好來寶,本文通過田野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對肇源蒙古族說唱音樂的發展與現狀進行闡述。文章旨在引起對漢化比較嚴重地區的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視,以更好的保護與傳承蒙古族文化。
關鍵詞:烏力格爾 好來寶 肇源
肇源史稱郭爾羅斯后旗,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兩江左岸,隸屬于大慶市。蒙古族說唱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繁榮發展,涌現了大批民間藝人,但目前多數人已過世。
烏力格爾即蒙古書,產生于清末的內蒙古東部卓索圖盟土默特左旗(今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產生原因有二:其一,從生產方式看,蒙漢通商,較早脫離游牧經濟,以農耕為主,提供較好物質基礎;其二,從地理位置來看,又是蒙滿漢人不同民族文化交匯之地,因受漢文化影響,翻譯出了很多漢族古典文學名著,如《隋唐演義》、《封神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譯成蒙文,并廣為流傳。還有的蒙古書反映了草原文化的發展進程,如《江格爾》和《格斯爾傳》傳唱至今。在音樂上烏力格爾主要源于古老的史詩音樂和民間歌曲,形成其獨特的曲調,主要伴奏樂器有馬頭琴或四胡。
好來寶,意為“聯韻”,好來寶最鮮明的特征是壓頭韻。有的是四行一韻,有的是兩行一韻,有的是隔行壓韻,交插換韻等等。好來寶在蒙古族地區流傳較廣,其篇幅有長有短,在表現方法上講究風趣幽默,節奏明快,說起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好來寶表演形式有兩種:其一敘事式單口好來寶,由一人說唱;其二“問答式好來寶”,由二人說唱。好來寶是一種坐唱藝術,或在說烏力格之前,說一段好來寶助興;或以說唱好來寶為主,附帶說烏力格,講故事和演唱民歌。
肇源比較有代表性的說唱藝人當屬博爾諾村的吳長福(1912-?),他是全縣素質較高的胡爾沁藝人,為傳承胡爾沁烏力格做出了重大貢獻。他蒙漢語兼通,技藝精湛,20世紀60年代,被呼盟電臺文藝部聘去說書,開始了職業生涯,受到整個東蒙地區蒙古族同胞的熱烈歡迎。
何永海(1940-2002),東義順蒙古族屯人。他一生不但在蒙語文研究和蒙古族傳統體育上卓有成效,而且在烏力格爾藝術上有突出貢獻。少年時代就向民間老藝人系統學習四胡和馬頭琴演奏技法,一度成為肇源縣烏力格爾藝術的高手,并擅長好來寶和民歌。他的一生登臺演出達300多場,1981年與他人自編自演的好來寶《贊火車》和《牧民心向共產黨》在省首屆少數民族匯演大會上獲創作獎和表演獎。1983年與劉瑞卿合作并演出的好來寶《歌唱新生活》在省第二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大人上獲得優秀表演獎。1987年他創作的好來寶《戰火海》又獲得省級創作獎和表演獎。他還培養了許多弟子,諸如劉瑞卿、包井春、包春杰、付景生等都在他門下學過藝,堪稱肇源胡爾沁藝術的重要傳承人。
付景生(1949-),古恰村人。自幼學習拉二胡、四胡,擅長板胡、琵琶、月琴、大提琴、小號等樂器的演奏,他多才多藝,是肇源縣知名藝術家。他從事文藝工作50年,20世紀70年代,投師何永海學習蒙古族四胡和好來寶演唱,共同參加黑龍江省第一、二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獲一等獎和優秀表演獎。經常參加各種演出和文藝匯演,他表演的好來寶《趕著牛羊奔小康》、《超等是個好地方》等節目獲得市縣文化部門的嘉獎。1982年,他進行民意“三集成”征集工作,走訪了全縣13個蒙古族村,采訪了民間藝人馬文才、馬秀英、包永祿、包玉成、何永海、趙明德等30多人,搜集整理了230多首東蒙、郭爾羅斯部落民歌,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文集收錄。中宣部、國家民委、中國文聯授予他集成征集工作先進工作者。目前他雖已退休但仍活躍在肇源縣的舞臺上,他精湛的歌唱以及對蒙古族藝術的熱愛,成為肇源縣蒙古族藝術優秀的傳承人。
劉瑞卿(1959-)浩德蒙古族鄉人,從小熱愛胡爾沁藝術,蒙漢語兼通,兒時受到良好熏陶,拜師烏云召、包玉成、何永海等人。少年時代就能自拉自唱,日漸成熟中,可以見人說人,見物說物,見景說景,逐漸走向鄉、縣舞臺。1983年末黑龍江省第二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他同何永海合作的好來寶《歌唱新生活》獲得特等獎,受到省領導的接見,《北方畫報》予以刊登。劉瑞卿在任9年的文化站長期間,多次被授獎,2011年、2012年兩年縣春節晚會又連續登臺表演好來寶,被列為大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至今積極活躍在肇源縣的藝術舞臺上。
從清末至現今,由于肇源縣在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使得蒙古族文化遺失與語言消失嚴重,說唱藝術出現了斷裂問題,并逐漸下滑,在一定成度上無法挽回的地步。筆者在肇源采風過程中,尚未發現能表演說唱藝術的年輕人,保護與繼承的問題迫在眉睫,在縣委縣政府的關懷下,雖然在縣蒙古中學已經辦起了馬頭琴培訓班,從內蒙引進了兩位年輕的教師吳文峰與韓斌,從蒙古語及馬頭琴的教授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蒙古族同胞的民族意識還需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力要進一步提高,才不至于蒙古族文化在肇源縣這個有著悠久蒙族文化的地域消失。
參考文獻:
[1]烏蘭杰.蒙古族音樂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齊占柱.胡仁烏力格爾與烏力格爾圖哆的親緣關系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3]格日樂圖.從蒙古四胡的發展歷史觀蒙古四胡的藝術表現力[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