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笙
摘要:京韻大鼓是曲藝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曲藝之一,小說《紅樓夢》又是四大名著中最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通過本文的研究,從京韻大鼓的經典的“紅樓”作品中研究“紅樓”文化在曲藝音樂中的滲透、延伸,深刻分析“紅樓”唱詞的框架,感受更深層的“紅樓”文化。
關鍵詞:“紅樓”曲目 唱詞 “紅樓”文化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作品,也是被大家公認的古典小說完美之作。作者曹雪芹有著很高的文學造詣,在《紅樓夢》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用奇妙的手筆描寫著世態炎涼、人情世故,深刻地反映封建階級不平等以及當時家庭腐朽的現狀,不免會用到一些深奧的語句,使得讀過《紅樓夢》的人雖看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卻不能輕松地理解小說所蘊含的深刻學問。京韻大鼓是曲藝音樂中最容易被大眾接受的藝術形式,由于他的語言簡練,合轍押韻,能夠將長篇幅復雜的語言變成短小通俗精悍的唱段,通過聆聽京韻大鼓“紅樓”曲目,觀眾可以更好地感受“紅樓”文化帶我們的民俗、哲學思想。
一、“紅樓”曲目的創作來源
京韻大鼓的唱詞早期都沿用明清時期的“鼓詞”曲本,后來吸收其他地方曲藝音樂形式(比如樂亭大鼓等)的唱詞,最后形成了我們本文所說的京韻大鼓曲目。早在上世紀70年代,《紅樓夢》文化就已經滲透到了曲藝音樂中。1983年,天津曲藝團建團30周年,恰逢曹雪芹先生逝世220周年,天津曲藝團演繹了兩臺《紅樓夢》的曲藝專場,受到了各界的好評,這可以說明“紅樓”作品在民間已有了一席之地,且“紅樓”文化的應用在當時就占了極大地比重。其中,一部分曲目是直接從小說中摘錄出來,還有一部分曲目是后人創作改編的作品。這些紅樓曲目大多是文人特作并吸收其他藝術形式創作出來的,作曲家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學功底可以讀懂《紅樓夢》,還需要精通各種藝術形式,這為“紅樓”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紅樓”唱詞的篇幅精悍
通過研究各種曲藝的“紅樓”曲目,我們發現京韻大鼓早在明清時期是以長篇唱詞為主,后來流入了城市,隨著聽眾的流動性增加,且受到書場中時間的限制,藝術家們漸漸的開始演唱短篇唱詞,作曲家們也紛紛開始創作短篇唱詞來適應觀眾的各種要求。短篇唱詞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潔明快,能在短時間內展示藝術家精彩的演唱技能,所以受到了各層次觀眾的追捧。《祭晴雯》是“紅樓”曲目中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源自《紅樓夢》原著的第七十八回,故事生動有趣,在藝術家沈彭年先生的改編下,成為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唱詞,受到許多演唱家的喜愛,被駱玉笙、馮新蕊等名家演繹并推廣。
三、“紅樓”唱詞的結構獨特
京韻大鼓的唱詞結構一般由“詩篇”、“正文”和“結尾”三部分組成。“紅樓”唱詞也不例外,它的“詩篇”能夠簡單提出主旨,“正文”能夠講述故事,“結尾”則有不同的功能,它獨特的結構使它在演唱中層次分明,婉轉流暢。下面以《寶玉娶親》為例來分析“紅樓”曲目的結構。
(一)《寶玉娶親》的“詩篇”也是正文的引子。曲目引子寫道“中秋十五月輪高,月下人園樂更饒。金莖玉露空中落,桂子天香云外飄。嫦娥應悔偷靈藥,弄玉低吹引鳳簫。”它的性質有如“單弦牌子曲”中的“曲頭”,一般可以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伏筆并交代故事即將發生的時間背景、時代背景等,且每一個“詩篇“都是與主題緊密聯系。
(二)《寶玉娶親》的“正文”也就是曲目的主要部分,是所述故事的主體,篇幅比例較大,句數不固定。本曲目“正文”劃分為兩大部分,每段落最后一句(又稱“甩板句”)都是為了加強唱腔結束感,常在句間加用“垛字”,在句末加用“搭尾”詞。第一段的甩板句“是聽見,珠絡銀光華燦,香焚寶鼎篆煙飄,五彩懸門多喜氣,紅氈鋪地一條條,賓相插花披紅綿,樂工擊鼓捧笙簫。”這里七字垛的巧妙使用,是曲藝音樂中普遍的格式之一,之后的“面龐兒紅潤精神兒爽,笑語兒香甜意興兒豪”是一個標準的“搭尾”,在唱腔上形成句式后的大型結束,使得演唱是結束的平穩、厚重。
(三)《寶玉娶親》的“煞尾”:是全篇的結束部分。這時故事已經敘述完整,作者要根據故事內容提出來一兩句訓誡性質的詩句。曲目中最后一句寫道:“他這里洞房花燭生奇變,不料那瀟湘館內魂魄散。這一回寶玉娶親鸞鳳顛倒,下一回哭黛玉,寶玉慟嚎啕,他那遺恨永難消。”這里便是根據故事的內容提出來的諷刺,訓誡的詩句。通過“煞尾”,作者表達了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人們都比較迷信,由于賈母聽信了算命人的話,選下“金命”的寶釵與寶玉完婚,才最后釀成了不可挽回得到悲劇。所以“煞尾“不但使得作品結尾更加完整,還有一定的民俗學、社會學的意義,讓觀眾久久回味。
四、“紅樓”唱詞的句式豐富
京韻大鼓唱詞的句式,不僅同其他大鼓、墜子等唱詞的句式相同,而且與中國所有的板腔類的戲曲文學的句式相同。
(一)每組由對稱的上下兩句唱詞構成,每篇由無數組構成。每一組上句末字用仄聲,可以無韻;下句末字用平聲,一定要押韻。例如:《元春省親》中“百鳥諸禽鳳為魁,食金宿玉不能飛,繁盛的賈府如油烹火,還仗著元春入宮闈。”這是全篇的前四句,唯獨第一句例外,大都用平聲,且押韻。
(二)“紅樓”唱詞的最基本的句式就是二、二、三型的七字句式。所謂二、二、三句式就是一句唱詞中分成了三個小單位,即:二字一逗、二字一逗、三字一逗。例如:《元春省親》中的一句:“方廈、畫棟、寶石砌(二、二、三)”這樣的唱腔排列整齊,觀眾聽起來也十分和諧。
五、結語
“紅樓”曲目有悠久的淵源、豐富的題材、完整的結構以及獨特的句式,使得這些優秀的作品得以流傳至今。《紅樓夢》是文學界的經典之作,它的曲目同樣也是曲藝音樂中的經典,通過作曲家們巧妙的結合,使得“紅樓”文化被更多的曲藝形式所吸收;“紅樓”作品被更多的藝術大家所演唱;“紅樓”曲目被更多不同行業、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所接受,讓我們感受小說《紅樓夢》帶來的不一樣的文學魅力。
參考文獻:
[1]于林青.曲藝音樂概論[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2]中國曲協研究部編輯.曲藝藝術論叢[M].北京:中國曲藝出版社,1983.
[3]于會泳.曲藝音樂概論[M].北京:中國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