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典芝
摘要:美聲唱法是西方歌唱藝術形式的一種,美聲唱法在流入到中國后與傳統的民族唱法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美聲唱法在中國聲樂文化的發展進程中不斷本土化并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聲唱法向我們展示了西方的聲樂文化,推動了我國聲樂文化事業的發展,對我國聲樂作品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本文就歌唱技巧等方面對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間的差異進行探討,并為這二者的完美融合提出相關看法。
關鍵詞:美聲唱法 本土音樂 融合
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歌唱方式,然而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對本國的經濟文化事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此前提下,西方的美聲唱法流入到我國,并且成為我國聲樂史上的重大轉折。我國音樂界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在傳統的民族唱法中融入了西方美聲唱法的特征和技巧,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越來越相似。中國傳統民族唱法和西方美聲唱法的融合不僅促進了世界音樂文化的發展,還推動了我國聲樂教育事業的進步。本文探討了東西方聲樂文化交流的重要意義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本土音樂文化與美聲唱法融合的必要性
美聲唱法最初以歌劇的形式出現,歷經了四百多年的發展才達到了今天的成就。西洋美聲唱法作為世界公認的科學唱法,到20世紀才正式被引入中國,是中國音樂歷史變遷的有力見證。美聲唱法的科學性使得它在世界范圍內廣受好評,更多的音樂家在使用傳統的方式演繹作品時加入一些美聲唱法的技巧,這樣演唱出來的歌曲不僅有獨特的民族韻味,還體現了對傳統唱法的創新。世界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產生了以法國學派、德國學派為代表的無數聲樂派系,但是美聲唱法在我國的發展卻頻頻受挫。我國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民族唱法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難以撼動,然而在世界音樂文化中傳統民族唱法卻很難與其他國家競爭。因此要想提高我國的民族唱法在世界文化中的競爭力,就必須借鑒美聲唱法中優的優秀成份,做到與時俱進,推動我國民族唱法在世界范圍內的流通。目前在我國美聲唱法還很大程度獨立于傳統的民族唱法之外,它們相互借鑒融合的速度過于緩慢。盡管一些音樂家努力的嘗試把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相結合,也創作出了像《黃河大合唱》、《我愛你,中國》、《大海啊,故鄉》等優秀的音樂作品,但是離國際化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我國必須加強與西方國家音樂文化之間的交流,豐富傳統民族唱法的內涵,使我國的聲樂文化事業跟上時代潮流的發展,增強聲樂文化的國際競爭力。
二、美聲唱法與中國本土音樂文化融合問題的探討
(一)吐字不清成為中國美聲發展的阻力之一
許多歌手使用美聲唱法來演繹中文歌曲時常常會產生聲音含糊、吐字不清的情況。實際上周恩來總理在五六十年代就對此這個問題非常重視,但是卻一直得不到解決。即使一個歌手能在唱歌時擁有動聽的聲音、恰當的技巧以及合適的情感,但是只要吐字不清就會影響整首歌的美感,讓人聽了不舒服。這個問題一直阻礙著我國聲樂事業的發展,人們也逐漸認為吐字不清是美聲唱法無法克服的難題,中文歌曲很難用美聲唱法清晰的唱出來。但事實并非如此。首先,美聲唱法本身不存在咬字不清的特征;其次,結合美聲唱法在其他國家的本土化發展,美聲唱法很明顯的能夠與其他語言文化融合,不會咬字不清;最后,雖然中文音韻相比于其他國家較為復雜,但是本質上還是適合歌唱的。所以用美聲唱法演唱中國歌曲就意味著咬字不清是完全不成立的。世界上有很多種美聲唱法學派,其中俄羅斯學派對我國的聲樂教育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但是俄羅斯學派發音本身就存在問題,倘若我國的聲樂學家只是進行照搬,用與之相同的辦法來演唱中國自己的音樂作品,效果必然很差。
(二)完美的演唱效果要注重內外部條件的結合
事實上我國還是有很多優秀的美聲歌唱家的,他們不但能唱好外文歌曲,對中文歌曲也把握得非常好。如著名的維吾爾族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爾就能用清晰的漢語要演唱許多中外名曲。在談及如何嫻熟地駕馭各種歌唱語言時,迪里拜爾女士表示只要合理把握美聲歌唱技巧,認真感受語言的特征,就能自然而然唱出動聽的歌曲。當代我國相繼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歌唱家,如彭麗媛、宋祖英等等,他們不僅擁有來自國內外的支持者,有的還走出國門舉辦了自己的個人演唱會,這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用美聲演唱中國本土歌曲之前,要首先對歌曲的整體情感進行把握,了解歌曲所處的時代背景和藝術結構,這樣才能夠對歌曲進行正確的藝術處理。同時演唱者要不斷地練習,摸索出最為理想的方式來將歌曲傳達給聽眾。此外良好的演唱效果也離不開其他的外部條件,如伴奏等等。所以要想帶給聽眾完美的美聲表演,就必須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三、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文化程度越來越高,他們對聲樂藝術表演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國的聲樂事業必須要跟上世界音樂文化發展的腳步,與國際接軌。美聲歌唱家應該積極主動的吸取西方音樂界先進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并且把他們學到的優點運用到中國本土的民族唱法中,從而產生具有中國特色的美聲唱法。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我國的聲樂文化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同時也有利于推動中國傳統民族唱法在世界范圍內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易娟.淺談美聲唱法與中國民族唱法[J].大舞臺,2010,(01).
[2]蔡炫琴.從中國的美聲唱法與民族唱法不同階段的比較看中國聲樂的發展[J].黃河之聲,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