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瑞澤
摘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近年對藝術的關注度逐年升溫,鋼琴教育亦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傳統的鋼琴教育已難以適應新的發展需求。本文從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四個方面,探討了傳統鋼琴教育模式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教育目標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教育內容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在專業之外能夠掌握一門藝術特長。鋼琴作為一種頗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樂器,得到很多人的垂青。截至2010年,中國已有3000多萬人學習鋼琴,學鋼琴的兒童數量居世界第一。高等院校中50%以上都開設有音樂專業,鋼琴課程的設置也可見一斑。但其傳統的教育模式并不符合現實中鋼琴教育需求普遍性發展的時代特色。因此,需要探索出創新性的鋼琴教育模式,提高我國鋼琴教育水平。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育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不斷轉變。與之相適應,鋼琴教育的目標也需要進行重新定位。傳統鋼琴的教育模式目標是給學生傳授鋼琴知識,訓練其鋼琴演奏能力。某種程度上存在著功利色彩。很多人學習鋼琴沒有主觀興趣和愛好,或是為了滿足自我的虛榮心,或是因為鋼琴教育與等級考核掛鉤,不但容易喪失對音樂的興趣,而且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質量。偏重對技能的單方面的側重培訓,就容易忽視學生對音樂的正確感知與理解,要創新教育模式,就需要樹立宏觀的教育目標,弱化鋼琴學習的功利化色彩。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藝術修養的培養,使學習者能夠通過鋼琴學習陶冶情操,提高藝術欣賞力與音樂鑒賞力。必須對此教學目標加以正確的確定和引導,才能對相應的教學模式進行合理的有效制定,進而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鋼琴教育體系。
二、教育理念
傳統鋼琴教學模式以傳授為主要教學方式,重點是對鋼琴知識的教授和鋼琴技術的傳承。以教師為主體,通過對學科知識系統講授,將鋼琴技能傳授給學生。在當前的環境下,鋼琴教學應該隨著社會發展變化和課程改革作出改變,由教師為主體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從屬地位。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條件下,加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主要起引導和啟發的作用,帶動學生的自主性。對鋼琴學習來說,對音樂敏銳的感知力和想象力與專業技能同樣重要。缺乏熱情和聯想力,學生很難充分學好鋼琴音樂。所以,鋼琴教學必須要將傳授、啟發和引導等充分合理結合起來,需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作能力進行相應的培養,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和決定進而對知識與技能加以擴展。這樣,學生才會獲取更加豐富的感受和靈感,即使面對教師沒有傳授過的作品也能夠獨立進行演奏和設計。
三、教育方式
除了在教學理念上的創新,還要在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上加以改變和嘗試。傳統鋼琴教育一般都是采用一對一的個別授課方式,以教師講解樂譜、進行示范演奏為主,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上演奏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從而培養起學習者正確、有效的演奏方法。這種個別授課方式是與精英教育相適應的一種教學形式,但是容易限制學生思維,造成學生模仿痕跡嚴重,對作品的處理上缺乏自己的理解和審美認識,難以適應當今鋼琴教育的現實狀況。
創新的鋼琴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充分結合學習者的個人特點和技能水平,從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做為基礎點,加大鋼琴教學活動的安排與設置,增加鋼琴音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互動性,如集體授課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班級、小組組織模塊練習等。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多進行即興的演奏,組織各種即興表演的比賽,培養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演奏前學生首先講述自己對作品創作思想、風格背景等的理解,演奏完畢后,教師和同學們共同進行探討分析,學生再根據獲得的合理意見進行二次創作或再演奏。這種方式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尊重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感和主體地位。研究表明,學生參與到課堂設計中比單純的聽課效率要提高70%。課外多組織創新性活動。比如組織策劃鋼琴音樂講座或音樂會。通過各種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方式上盡量體現多樣化,結合多種表現形式及教學手段,提高我國的鋼琴教育水平。
鋼琴教育還需要學生有豐富的對鋼琴音樂作品的欣賞積累經驗。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欣賞和訓練技法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進而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和音樂風格特性自主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見解與評價,通過師生之間的探討,對自己的演奏技法加以改進。既能提升學習者的知識水平,拓寬眼界,也會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音樂鑒賞力。
四、教育內容
20世紀著名波蘭鋼琴家霍夫曼曾說過:“現代技巧中有種令人遺憾的傾向,就是技巧本身成了目的。”傳統的鋼琴教育模式注重對技巧的訓練,一般1個小時的課程,15分鐘做基礎練習,40分鐘講解,5分鐘練耳。創新的教育模式除了對技巧的指導,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樂感和審美情趣。教學當中注意內容的實用性,從實際出發開展集樂理、曲式、即興伴奏等多方面于一身的鋼琴教學,課程設置上既包含基本的鋼琴演奏知識與技巧,也涵蓋了綜合的音樂知識和曲目,涉及優秀鋼琴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樂曲、音樂、技巧三個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培養起學生的綜合音樂才能,提升審美意識和音樂素養。技巧最終是為音樂本身服務的,只有在演奏中要深刻地理解和詮釋作品,融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才會有感染力,能夠引起聽眾的共鳴。
五、結語
文章重點對鋼琴教育傳統模式的創新性分析,是基于傳統的鋼琴教育模式進行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師開展合理的鋼琴教學,進而促進新時期素質教育背景下鋼琴教育模式的創新與改進,促使我國的鋼琴教育可以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提高我國鋼琴教育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楊梅.略談如何創新鋼琴教育[J].音樂時空.2014,(08).
[2]楊林嵐,黃亞萍.淺析我國鋼琴教育教學模式創新[J].大眾文藝,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