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昌芹
經常聽身邊的同事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辦事拖拉,不遵守作息時間,孩子也一定沒有時間觀念,做事磨磨蹭蹭的。可我就不信,我天生是個急性子,恰偏偏碰上一個愛磨蹭的女兒,我常常叫她小“蝸牛”。
女兒丹丹今年6歲,自從上了幼兒園后,做什么事情都不著急,早春時節春寒料峭,或許還比較冷吧。每天早晨小鬧鐘響過之后,丹丹才在我的不斷催促下揉著惺忪的睡眼慢騰騰地坐起來,半閉著雙眼有意無意地摸索著床邊衣服,等穿好了衣服,也足有半個時辰了。這還不算什么,之后的刷牙、洗臉、吃早飯,起碼還要半個小時,算起來至少也有一個小時。要是我不反復催促她,不知道要遲到若干次了。可是我每天很忙,總不能一早上把時間都花在催她上學上吧,要是丹丹養成這種壞毛病,這可怎么辦呢?
那天,我跟同事聊天,話題扯到丹丹的事。同事說他們家女兒可不是這樣的,既聽話,又懂事,生活上從來不拖拉。于是我向同事請教方法,同事笑著告訴說:“這還不簡單,那是你家丹丹還沒嘗到苦頭。如果孩子體會到這一點,她做事自然就會快起來了。所以,你不妨讓孩子嘗嘗自己磨蹭所帶來的后果。丹丹起床慢騰騰的,你就讓他磨蹭下去好了,她如果上學遲到,你看老師會不會批評她,她只要挨了批評,自己就會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了,以后她還會磨蹭嗎?”聽了同事的話,我感覺她說得很有道理,想想哪怕明天就是耽誤一會時間也要對付這個小“磨蹭”了。
第二天早晨小鬧鐘響了,我沒有催促她,只提醒了她一句時間到了該起床了,她還是照例不緊不慢地揉著眼睛找著衣服,好長時間過去了,她才開始刷牙、洗臉,我裝著沒有看見的樣子任由她磨蹭。誰知道,快到8點才拿碗準備吃早飯,我把手機給她看了看時間,這時她一下子急了,把碗一丟,拿起兩塊面包放進書包里,然后背起書包一個勁催促我快出發。我也是不緊不慢地騎著電瓶車,沒到學校門口,老遠就聽到鈴聲響了。只聽得身后傳來長吁短嘆的聲音,“不好,今天遲到了……”,到了學校門口沒等我停下車來,丹丹“呼”地跳下車去,拎著書包旋風似地奔向教室。我看在眼里,心在想著:哼,馬上有你好看的,你等著挨批評吧!
傍晚放學的時候,我去學校接她,一出大門口,就看到丹丹一臉的不高興,我估計是遭到老師的批評了。等丹丹坐上車,我先開口了:“唉,今天真倒霉!早上上班遲到了,沒想到被領導扣了工資!”“媽媽,我也遲到了!”丹丹說,“媽媽,你怎么也遲到了呀?”我告訴她:“你的上學時間跟我上班時間一樣的,我先送你上學,再去上班,怎么能不遲到呢?” “媽媽,你們上班遲到為什么會扣工資呀?”丹丹困惑地問我。“這是單位規定。”我說道,“誰遲到了都會扣工資的,當然也扣媽媽的工資了。”接著,我問起她不高興的原因,一起分析了情況,同時告誡她:“以前每天早晨都是媽媽催促你,如今你越長越大了,不要媽媽老催促你了,自己要學會抓緊時間,講究效率,不管做什么事,要像小兔子那樣迅速,否則你以后還會挨老師批評的。”
自從那次挨了批評,丹丹漸漸認識到了時間的價值,有了時間觀念,磨蹭的壞習慣也逐漸改掉了。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不妨讓孩子親身經歷一次,讓其吸取教訓,這樣“蝸牛”也會變成“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