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槐
摘要:對規?;i場豬瘟的產生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綜合防制措施。
關鍵詞:規?;i場;豬瘟;綜合防制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3-0011-01
豬瘟又叫“爛腸瘟”,是由黃病毒科豬瘟病毒屬的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發熱、接觸性傳染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防治不及時會產生很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規?;i場的發展,因此針對規?;i場豬瘟的綜合防治措施進行研究和探討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 規?;i場豬瘟的產生原因
1.1 外界因素的干擾導致預防不及時
豬瘟病毒為一種小RNA病毒,病毒粒子呈球形,能通過各種細菌濾器,該病毒對乙醚敏感,對溫度、紫外線、化學消毒劑等抵抗力較強。在自然干燥的條件下病毒易于死亡,污染的環境如保持充分干燥和較高的溫度,經1~3周,病毒即失去傳染性[1]。規模化豬場豬瘟的產生很多都是因為衛生防御措施不健全造成的。如豬場的設施簡陋,沒有及時通風換氣就會導致病毒的滋生;規?;i場豬的數量龐大,如果密度不合理,就會造成空氣流通受阻,為病毒的生長提供了溫床;外來人員進入豬場應該嚴格消毒,如果監管不嚴格,就會造成外來病毒侵入,破壞豬場內的生態平衡,發生豬瘟的感染和傳播。另外,防疫體系的缺陷也是造成豬瘟肆虐的一大原因。規?;i場從外面引進豬群,引進后直接與原有的豬群混群飼養,從而易造成病毒的擴散。
1.2 規模化豬場豬瘟的間接性感染
由于廣泛地應用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我國有效地控制了豬瘟的大范圍流行,但是近年來豬瘟的流行形式轉變為多地區、散發性流行,并呈明顯的波浪形和周期性[2]。規?;i場豬瘟的產生并不全是直接由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種類病毒引起的并發癥。如仔豬在發育過程中沒有補充足夠的營養物質,或者提前喂食飼料,飼料使用不得當就會造成發育遲緩,導致仔豬的身體健康和抵抗力下降,易受到外界病毒細菌的侵擾而患上傷寒、豬肺疫等疾病,從而引發豬瘟的感染。另一方面,由于在免疫階段沒有按照規范的程序操作或免疫過程監管不嚴格都會造成豬瘟的發生。在進行疫苗免疫接種的時候分批次接種容易造成疏漏現象,如果母豬在懷孕期間感染病毒就會危害到胚胎,仔豬在出生后就會因為豬瘟病毒暴發而死亡,所以對于母豬的預防尤其重要。
2 規?;i場豬瘟綜合防治措施
2.1 確保豬場內養殖系統的整體健康
一些藥物如抗菌素中的痢特靈、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類藥對機體B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會影響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3]。豬瘟的發生傳播具有普遍性,豬瘟病毒不易被輕易地消滅,可能還會直接傳染給胎兒。因此,針對不同的豬要選擇不同的疫苗和劑量進行免疫,且單苗的免疫能力比聯苗的作用更加顯著。此外,要保持豬場的空氣流通,尤其在夏秋季節天氣比較干燥炎熱的時候要注意通風,同時要補充水分,在幼仔時期應該及時補充營養,保障45 d左右的吮乳期,使仔豬獲得足夠的營養和免疫能力。當仔豬群體中發生傷寒等疾病的時候不能放松警惕,以防引發豬瘟的感染。另外在進行疫苗接種時也應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注意疫苗的保存時間和溫度等。
2.2 建立健全防疫衛生制度
建立健全防疫衛生制度,加強飼養管理。發現疫情的豬場,嚴禁調入或調出豬只,對病豬和可疑病豬立即進行處理[4];對于豬舍中的食槽等用具設施也應該進行及時、徹底的消毒處理;外來人員在進入豬場時必須經過消毒或者穿著無菌工作服;在進行疫苗接種時應該認真做好記錄,在疫苗接種前后留意觀察豬群的反應狀態,有利于及早發現疫情,提前進行處理能夠把損失降到最低。在規?;i場中如果疫情頻發,則需要對剛出生的仔豬進行疫苗接種,接種完成后2 h再進行哺乳,這樣有利于建立仔豬自身的免疫系統,增強其體質,提高其抵抗力。針對規?;i場的特點,應該及時開展或加強豬瘟免疫抗體的監測,以便在抗體水平不高時及時補免疫苗,有效地對豬瘟進行綜合防治。
3 小結
我國在對付豬瘟病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疫苗的接種能夠起到一定的控制豬瘟蔓延的作用,但是豬瘟病毒類型仍在不斷的變化,產生新的病毒形式,所以科研人員必須創新豬瘟綜合治理的方式方法,對豬瘟的變化進行及時的預防、監測,采用科學方法進行治理,促進規?;i場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夠提高豬場的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郝建偉.規?;i場豬瘟、豬偽狂犬病綜合防控及凈化[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2009.
[2] 郝 飛,湯德元,羅險峰,等.規模化豬場豬瘟凈化措施的研究[J].畜牧與獸醫,2013(7):89-92.
[3] 張正榮,張 偉,宋 禾,等.論規?;i場豬瘟的綜合防治措施[J].西昌農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0(4):7-9.
[4]范雅芬,柳 林.規?;i場豬瘟的預防與控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10):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