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偉 浦同燦
摘要:簡述了生態養雞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供廣大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生態養雞技術;雞舍;問題
中圖分類號:S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3-0047-01
農產品的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由于部分商家或養殖戶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不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在生產管理過程中使用違禁藥品,將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危害。在此前提下,生態養雞生產的禽蛋產品由于其無污染且味道鮮美收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歡迎。
1 生態養雞的定義
所謂的生態養雞就是將經過挑選的健康土雞放到這些更接近他們生活習性的自然環境中放養(注意放養要在完成育雛工作后才可進行)。在養殖的過程中將人工喂食與自由采食相結合,利用這種方法飼養土雞不僅投資小,而且與人工飼養相比,這種方法飼養的土雞味道更加鮮美,肉質更加細韌。
2 生態養殖中存在的問題
2.1 雞舍衛生條件差、建舍地點選擇不科學
養殖人員在建造雞舍時常忽視雞舍的通風性與透氣性,導致雞在休息的時候由于通風性、透氣性差而產生較高的病死率,另外養殖戶很少對雞舍進行消毒,這也增加各種疾病的發生幾率。
2.2 飼喂方法不科學
很多養殖戶在飼喂雛雞時還使用傳統的飼養方法,將米糠、大米、小麥、青菜、雜草或者是剩飯拌合在一起飼喂雞雛,這樣做不僅浪費了飼料,而且還會由于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不全面使雞的生長受到影響,同時致使抵抗力降低,易引發疾病。
2.3 不注重雛雞的優選
一些養殖戶在選擇雞雛的時候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選購一些沒有經過接種疫苗的雛雞,這種做法雖然節約了資金卻為今后養殖生產埋下了安全隱患。
3 解決的策略
3.1 科學選址建舍,及時清理雞舍
雞舍建造的時候要做好雞舍的透氣、通風為此可以建造一層或者是多層的可以為雞提供休息的架子,其材料可以是鐵網,也可以是木或者是竹,這樣就可以避免雞因過度擠壓而死亡。每層架子之間的間隔距離可以保持在20~30 cm。地面可以鋪上鋸末、細谷草等,每周打掃一遍雞舍,把鋸末、細谷草等連同地面上的雞糞便一起清理出去,保持雞舍的整潔。
3.2 采用科學方法飼喂雛雞
購買雛雞后應在30 min內提供飼料與食物,然后連續3 d在雞雛的飲水中加入維生素C、或是抗菌類藥物。合理保持雞的飼養密度,使雞雛的密度保持在8只/m2。在第一周內使用全價飼料喂養雛雞。第二周可以改用谷物或是過渡性飼料輪換喂養,6周之后就可飼喂谷物與雜糧的混合料,同時在飼料中添加一些青飼料,增加飼料中的維生素含量,使雞得到更全面的營養。
3.3 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
為了降低疾病的感染與傳播要定期對放養場與雞舍進行消毒,對病死雞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避免病情傳播。在飼養中要通過觀察及時發現雞的異常變化,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
3.4 選擇品種優良的雞雛
雞雛的選育是養殖的關鍵,在選擇雞雛時一定要購買接種過疫苗的雞雛,除此以外還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選擇銷售情況較好的雞雛進行培育,這樣才可以保證養殖的成功。
4 小結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來說,生態雞更符合現在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但是由于經濟條件,市場以及養殖等方面的因素,生態雞的養殖還未形成規模,其產業鏈條還需進一步的完善與發展,做強做大生生態養雞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政府與養殖戶應在實踐中不斷克服困難,摸索出一條生態養雞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