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軍 熊 唱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景觀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汶川岷江東岸景觀道路市政建設工程項目綜述
鄭 軍 熊 唱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景觀分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以汶川縣災后重建民生工程為依托,研究了項目設計在尊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與習慣,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傳承的基礎上,景觀及配套建筑設計的技巧,闡述了利用當地的木作、亂石墻等傳統工藝手法,較好地表達了設計尊重場地及地域特征的設計原則。
景觀,道路,設計,建筑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災害損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震級達到里氏8.0級,最大烈度達到11度,并帶來滑坡、崩塌、泥石流、堰塞湖等嚴重次生災害。數萬同胞在災害中不幸遇難,城鄉居民住房大量損毀,數百萬家庭失去生活的家園。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堅強地領導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展開了艱巨的災后重建工程。《國家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工作方案》指出: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確保災區人民基本生活生產條件、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工農業生產設施得到全面恢復,達到并好于災前水平。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由廣東13個市對口援建汶川縣13個鎮和鄉,其中廣州市對口支援汶川縣城——威州鎮。2008年10月5日,根據廣州市對口支援威州鎮前線工作組要求,我院確定承接威州鎮岷江東岸景觀道路市政建設綜合工程的設計工程任務,由建筑景觀院總負責成立項目設計組,開展岷江東岸的方案設計工作。
“汶川縣岷江東岸景觀道路市政建設綜合工程”是威州鎮災后重建建設范圍最大的市政建設工程,包含整個汶川縣縣城——威州鎮岷江東岸的沿岸濱江帶狀公共綠地的景觀、服務建筑、市政道路建設等內容。項目用地全長約3 000 m,沿岷江東岸展開,呈不規則帶狀,用地最寬處78 m,最窄處8 m,面積約8.5萬m2。用地內有岷江橋、威州橋及紅軍橋三條過境橋梁,使項目具有重要的交通組織功能及景觀展示功能。
項目組成員接受設計任務書后多次赴威州鎮現場踏勘,積極收集地塊有關資料,了解當地居民休閑活動習慣,多方案研究規劃布局,力求在有限的設計周期內打造出具有落地性、生命力及復合功能的優秀項目。
1)方案設計。項目堅持“科學重建、以人為本、厲行節約、保護傳統文化”的原則。總體布局充分利用可利用的濱江空間,在人流集中處設置開放型活動廣場、視線焦點處設置景觀型構筑,以路徑為鏈,串聯各大小景觀節點,形成開合有致的線性景觀廊道。
各具特色的景觀節點沿江而布,其中岷江橋頭的鍋莊廣場、威州橋廣場等節點為汶川居民提供了難得的集中性群眾娛樂活動場所,形成東岸連續性的生態綠色文化長廊。同時,設計充分考慮災時需求,合理布置應急避難場所及設施,平災結合,最大化的利用場地。


2)施工圖設計。由于援建工作的特殊性和緊迫性,設計工期非常緊張,很多設計直接由方案設計進入施工圖設計階段,出圖時間往往只有常規工程的幾分之一時間,根據前線工作組和代建單位的要求,在本工程一二期施工圖設計幾乎同時設計、編制并提交成果,后綜合現場變化和各方意見又進行多次修改。
3)技術和工藝的應用。建筑立面造型從汶川地區羌族建筑的傳統出發,結合現代建筑的實際功能和體量,進行具有現代感的立面造型設計,力求創造出新時期下的現代“羌風”。建筑外立面材質以片石、涂料外墻為主,同時輔以仿木色裝飾進行點綴。在建筑及景觀細部設計中,設計了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的飄窗、挑廊等。同時為傳承傳統羌族建筑風格,在細節上融合進了大量的羌族元素:片石砌筑的外墻具有強烈的收分感、墻身不同材質的運用、女兒墻頂的羌式紋樣線條、樓梯間的碉樓造型,以及外廊、窗洞等大量細節處的精心設計,無一不體現著濃郁的傳統羌族建筑特色(見圖1)。
在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了汶川地區的特殊性,將防災避險的設計理念貫穿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根據相關規范要求,按8度進行結構設防,保證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能。
照明設計首先滿足功能性,并且創造城市形象,凸顯城市的個性和魅力,增加城市活力,提升人們在夜晚對城市的感知度。燈具選投光、內透的形式,藝術手法簡潔明了,重點照明,光源色彩的選用,喚起人們對特有地域文化的體驗。光源的選用采用節能燈、LED燈,燈具避免眩光,降低鎮流器噪聲,減少功耗(見圖2)。
同時汶川地區年平均降水汶川不足500 mm,降水偏少。而相應的卻達到蒸發量1 000 mm。考慮污水處理廠的中水,經過簡單過濾處理后的岷江水以及部分山體設置雨雪水收集池作為景觀用水。具體措施有:
沿著濱江綠化帶設置綠化專用管網,對濱江綠化帶沿線綠化管網進行定時補水。沿線綠地,山坡綠地,設置埋地根部滴灌,微灌管網,定期對植物進行根下澆灌。沿綠化帶景觀道路30 m間隔設置灑水栓,定期對場地進行澆灑,沖洗,增加空氣濕度,保持地面清潔(見圖3)。

我院本著全心全意為災區奉獻大愛的精神,在廣州市對口支援威州鎮前線工作組的領導下,舉全院之力,提供優質的設計服務和施工服務,較好地完成工程的設計工作,以實際行動為災區人民獻上我們的愛心和努力。
現工程已完工并交付使用,受到汶川人民一致好評以及川粵兩地政府領導的贊賞。
Overview on east Minjiang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n Wenchuan
Zheng Jun Xiong Chang
(BuildingLandscapeBranchInstitute,SichuanAcademyofBuildingDesign,Chengdu610041,China)
Taking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Wenchuan county as the background, the thesis studies local cultural and habit considered in the project design. Based on resp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and landscape building design techniques, it describes local wood and outdoor stone wall and other traditional technological methods, which better expresses design principles of following field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 road, design, building
2015-02-28
鄭 軍(1981- ),男,工程師; 熊 唱(1981- ),男,工程師
1009-6825(2015)13-0008-02
TU98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