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翔 陳祖強 劉平歡
(湖北建藝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荊州市中醫醫院專科大樓創作紀實
鄧 翔 陳祖強 劉平歡
(湖北建藝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通過探討荊州市中醫醫院專科大樓的設計過程,摸索了在現代高層醫療建筑中傳承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和文化的方法,重點對新舊建筑空間的呼應、功能與形式的統一以及傳統元素做法尺度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以創造出該建筑特有的風格。
醫院,建筑,傳統元素,文化
荊州市中醫醫院是全國首批示范中醫醫院、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三級優秀中醫醫院、湖北省知名中醫醫院,始建于1956年,醫院占地面積4.5萬m2,建筑面積達5.24萬m2,業務用房2.57萬m2,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醫院。
原有園區為20世紀80年代中期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完成,江南園林式庭院規劃布局,建筑風格提取了古典元素進行創作的現代建筑風格,風格顏色統一協調。2000年左右,在入口位置新建了一棟門診樓,建筑風格是現代風格,與原有建筑沒有呼應關系。
在新的專科大樓設計過程中,院方這次提出考慮到是中醫醫院,因此要求采用中國傳統建筑樣式,用地盡量緊湊,減少對原有場地的影響,提出了L形布局的構想。
傳承與創新一直是建筑設計不變的話題,特別是在中醫醫院這個特定的環境下。醫院是西方現代文明的產物,而中醫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精髓之一,中醫醫院是兩者結合就如同中西醫結合一樣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因此作為一個建筑單體的風格選擇上,我們認同院方的要求,采用中國傳統建筑樣式更能體現中醫醫院的特色。
該項目為一類高層建筑,建筑層數為9層(局部10層),總建筑面積約10 680.13 m2。項目用地較為緊張,主要功能垂直分區,1層~8層為中醫治療和住院病房,總床位290張,9層設有8間手術室,滿足了荊州市中醫醫院作為三甲醫院床位緊張和手術室不足的功能需求。
1)平面布局。
經過反復比較和溝通,最終采用了八字形布局(見圖1)。主要是考慮主墻面與江津路平行,與城市空間呼應,八字形成環抱形布局,比常規的一字形更加舒展、活潑。由于江津路并不是正東西走向,原住院樓考慮功能需求為南北朝向,與江津路不平行。本樓左邊的翼角就是考慮與原有的住院樓平行,這樣既能與原有建筑呼應,又充分考慮了城市景觀,完成了院內建筑空間向城市空間過渡(見圖2)。

從內部空間來看,單層面積1 000 m2左右,屬于規模很小的住院樓,折線形的走道讓人一眼看不到頭,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VIP客房設在兩翼,也增加了私密感,減少與普通病房的相互干擾(見圖3)。護士站和重癥觀察室設置在中部,方便兩邊及時護理和處理緊急情況。

醫療建筑中最復雜的部分是手術室區域的布置,人流復雜,潔凈區域和污染區域要隔離區分并組織好流線。本樓的9層共設置了2間百級和3間千級的層流手術室。在相對緊湊局促的空間內,精心設計了醫護人員的清潔通道,手術的潔凈通道和術后的污物通道,并與不同的電梯相連,避免潔污通道交叉感染(如圖4所示)。

2)建筑風格。
中醫是中國的國粹,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之一,中醫醫院的專科大樓采用現代或者簡歐風格,都會顯得不倫不類與名不符實。原有的規劃采用中國園林的院落式布局,建筑風格提取了中國古典元素,采用的仿古建筑樣式。因此采用中式古典樣式成為本項目建筑風格的不二選擇,既能延續原有建筑風格,又能體現中醫專科大樓的民族特色。
3)功能與形式。
醫院和現在的理療體系都是西方現代文明的產物,包括從門診、醫技到住院的醫療建筑功能劃分,都是沿用西方的醫院模式。中醫醫院作為中西合璧的結合體,內部功能要滿足現代醫療體系的要求,也應延續中醫文化。該樓從功能屬性來說屬于現代醫療建筑,采用中式古典樣式本身就是個矛盾。因為除了塔、樓、閣以外,中國的傳統建筑不論級別、規模,都以低層平展舒緩的空間為主,而該樓由于用地限制,只能建高層建筑。荊州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有不少優秀的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在這種氛圍下,做個高層仿古建筑,壓力相當巨大。雖然北京、西安等地有一些高層仿古建筑,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很多被批評為“穿西裝戴瓜皮帽”。因此,除了復雜的內部功能、流線外,建筑的體量關系、比例尺度、色彩搭配也是本項目設計的重點和難點。另外,中國傳統古建筑幾乎都是木結構和磚石結構,如何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表現出中國古建筑的神韻也是難點之一。
4)尺度與細部。
作為醫療建筑的仿古風格,我們并不想做得太古,但又不能失去古典韻味,所以我們著重對屋頂、檐口和入口門廊等重點部位做了刻畫。屋頂經過對廡殿、歇山、馬頭墻等多種形式的比較,最終采用了類似于樓閣的四角攢尖頂,但屋頂的尺度很重要,因為建筑很高,按常規尺度站在入口處或者馬路對面看不到,如果做得太高太大,從江津路遠處看會覺得頭重腳輕,比例失衡。經過模型反復推敲,最終確定做6 m高,這個高度從道路的遠景看比例協調,從道路對面看也能看到屋頂的全部(見圖5)。

在檐口和入口門廊的處理上,對角梁、斗拱等傳統細部構件做了提煉簡化處理,用柔和的混凝土構件代替,對額枋、雀替、戧脊等眾多構件在比例尺度上都完全滿足法式的尺度要求,像比較精細的飛椽構件,在精心放樣設計都成功地施工出來(如圖6,圖7所示)。

在色彩和材質的選擇上,基本與園區老建筑統一協調,又考慮傳統建筑的顏色,以淺黃為主,朱紅的柱子為點綴。
總之,對這次仿古現代建筑的設計過程,可以用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來形容,主要擔心還是高層仿古建筑的尺度把握,唯恐對城市景觀造成破壞,所幸反響還較好,已成為江津東路東來西往的重要的城市街道對景,也達到為荊州市中醫醫院樹立一個標志性建筑的設計初衷。
On-the-spot record the creation of Jing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pecialty building
Deng Xiang Chen Zuqiang Liu Pinghuan
(HubeiJianyifengEngineeringDesignCo.,Ltd,Wuhan430000,China)
Through the design process of Jingzhou specialize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ilding, we grope how to inherit and spread Chines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culture in modern high-rise medical buildings. Especially make some explorations on the echoing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architectural space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forms and functions, and a new interpretation between the practices and standards of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etc, with a view to create special architectural style.
hospital, building, traditional elements, culture
2014-11-27
鄧 翔(1974- ),男,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陳祖強(1956- ),男,高級工程師; 劉平歡(1982- ),男,工程師
1009-6825(2015)04-0004-03
TU2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