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寧
(太原市北晨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9)
從渾源會館27號院修復工程看古建筑防火設計
田 寧
(太原市北晨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9)
闡述了渾源會館院落群的歷史概況,對渾源會館院落群的現狀及修復措施進行了分析,主要從防火分區設定、建筑材料、耐火等級設定等方面研究了修復過程中所考慮的防火設計要求,以滿足古建筑防火設計及消防安全的要求。
古建筑,修復,防火,消防
歷數中國的古建筑,由于以木材為主,所以很多都在火災中受損和倒塌。現今社會對歷史性建筑的修復和保護顯得越發重視,而現如今對古建筑的修建和恢復就必須滿足建筑防火設計及消防安全的要求,保證修復和改建后建筑的安全使用,成為我們面臨的難點和需要協調的技術重點。現就渾源會館院落修復工程中所涉及到的防火設計方面做一個了解。
太原市精營西邊街現狀保存古建筑有18號院、23號院、27號院及渾源會館。四座院落均為清末民初時期建筑,其中18號院為民國省府一陳姓官員所建,抗戰爆發后去重慶未歸。為兩進院,正房為兩層樓。該建筑頗具北方民居的特點,尤其是后院二樓木雕彩繪精美;23號院原為一財主宅院后改為四通銀行,二進院,梁枋有瀝粉貼金彩畫,有磚雕。“四通銀行”由票號、錢莊發展而來,解放前為私人民間銀行。該院建成年代有100年以上,房屋為主偏院分布,布局合理,裝飾精美,功能齊全,建有地下金庫,建筑風格頗具晉商大院之恢宏,也不失小巧玲瓏,雕繪等頗為精美,為北方民居建筑之典范;27號院是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楊愛源的公館,建成于民國初年,閻錫山高官楊愛源曾在此辦過公,布局為四合院,大門坐北朝南,有磚雕影壁;楊愛源公館西側跨院為舊警察所,現門牌為27號甲,為解放前舊警察所辦公場所。該
院建筑風格頗具北方民居的特點,代表一代時尚建筑風格,具有時代特色,特別是楊愛源公館,樸實無華,備有地暖設施;舊警察所院心寬大,建筑精美;渾源會館位于精營西邊街,為清末明初時期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尖拱形窗,有磚雕。該院系山西渾源商人集資興建,建成于清末,為主偏院結構,有宿舍、議事堂(八角樓)、食堂(后院)等,建筑古樸典雅,布局合理,體現晉商團結、互助、勤儉的風格。為渾源縣駐省城辦事處和渾源商人議事、交流、住宿等場所。抗戰期間為日軍侵占,解放后由渾源商人后代居住,現已搬出(見圖1)。

由于建筑群落存在潛在的垮塌風險,已經不能滿足文物建筑日常的使用及安全,結合市政府全面整治保護歷史街區,恢復文物建筑原有的歷史風貌,因此需對該街區建筑進行有效的修繕維護。在修復工程中采用的原則是修舊如舊,盡量保持原有的形制及結構,盡量保證本體原料不變,堅持運用傳統工藝施工,保持文物與本體環境的協調。
這次修復的主要是院落群中的27號院,27號院修復工程包含原楊愛源公館(四合院)和西跨院(舊警察所),現修復方案按兩院合并考慮,整體實施。修復后布局為四合院+西跨院。正房為兩層帶檐廊(柱式),東西廂房為二層挑檐廊(垂花),南房為一層半挑廊(假);西跨院北屋為兩層,南屋為一層半;其中四合院一進院東西廂房同為兩層但不做檐廊,二進院東西廂房二層通過穿山廊與正房檐廊相連(見圖2)。

對于古建筑而言,由于采用了木質梁柱、木屋架,火災荷載高于現行的國家標準規定的火災負荷量,起火后對建筑的危險非常大。古建筑中的木材,歷經幾十年、上百年的風干,材料的含水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干材,因此極易燃燒。一旦起火,火勢將沿著整棟建筑的柱、梁直至屋頂而燃燒起來。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構件,表面積大,木材的裂縫和拼接的縫隙多,大多數通風條件比較好,發生火災后火勢蔓延快,燃燒猛烈,極易形成立體燃燒。
3.1 耐火等級的設定
古建筑多采用木質結構,其耐火等級低,多為三、四級。所以當我們在做修復工程的時候對于防火方面不能把標準定位過低,古建筑的使用時間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考慮到院落舊址所在地塊界限尺寸有限,加大防火間距勢必破壞建筑群的整體性,因此我們將建筑的耐火等級定為二級,等同于目前低層商業及多層建筑的耐火等級要求,東西房與兩個正房的防火間距均為6 m以上,這樣在保證了整體的同時也滿足防火要求。
3.2 建筑防火分區的設定
現代建筑防火分區的劃分是防火安全體系最重要的基礎,也是防止火災蔓延以及人員疏散的安全保證,是保證結構安全的樞紐。因此,通過火災危險性的分析我們對27號院落中根據實際的距離大小來劃分防火空間,形成物理性的防火分隔,再以此空間的間隔,規劃設置各項防火措施及設備,達到防火安全目的。
在27號院落里面的兩個正樓一、二層建筑面積為100 m2~200 m2左右,按照現在的防火標準可設為一個防火分區。在樓下均設有一層地下室,我們將每個地下室劃分為不大于500 m2兩個防火分區,并且每個防火分區中均設有直通室外的疏散樓梯和垂直疏散口,以此來符合現在制定的防火設計規范和要求。
在地下室建筑組團西側和南側均設有消防車道,在西跨院和四合院設計有室外消火栓,每個房間配置兩個干粉滅火器。這樣在防火設備上就含有移動和固定兩種滅火設備。
3.3 建筑材料的使用
古建筑原先所使用的材料很難達到現在的防火規范標準。對于古建筑的修復,首先在保證結構的安全和堅固的基礎上,所使用的材料還要采用必要的防火措施來滿足疏散和救火的要求。
原有27號院落群的主體建筑采用的是磚木材料,根據多方探討和研究決定在修復院落群建筑原貌的同時要積極運用現今成熟的工程技術和材料做法,因此院落的主要屋面和樓板采用基底材料,墻體基底則選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和加氣混凝土砌塊,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整座院落的耐火性能基本達到現今砌體建筑的水平,同時在建筑里還砌筑有砌至梁底的防火墻,并在木構件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從而為發生火災時人員的安全疏散和救火留有一定時間。
為保障安全疏散過程中人員的安全和盡量地延長逃生時間,在建筑中設置防火門成為必備的逃生和防火設施。會館建筑里設置有雙扇乙級防火門,管井門為丙級防火門。
在這次對渾源會館舊院落群的修復工程中,我看到現今在對古建筑的安全防火方面的保護還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和發展的理論和技術。
構建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古建筑防火消防體系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古建筑群體的防火和消防技術保護,另一個是古建筑單體的防火和消防技術保護。在古建筑群體中應考慮如消防設施的安全布局、消防車輛與消防車道、消防水源、防火間距、防火分區及安全防范監控等等方面。對古建筑單體而言,應注重耐火等級的制定和建筑材料的阻燃技術、單體建筑設立的火災報警技術、滅火技術、電器的安全和對火源的控制及防雷技術等方面。
從長遠方面來看,古建筑防火消防保護技術應向性能化、綠色環保化、信息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S].
[2] GB 50016—200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S].
See the ancient buildings fire protection design from the No.27 yard repair project of Hunyuan guild hall
Tian Ning
(TaiyuanBeichenComprehensiveDevelopmentLimitedLiabilityCompany,Taiyuan030009,China)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history situation of Hunyuan guild hall courtyard group,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and repair measures of Hunyuan guild hall courtyard group, mainly from the fire fighting zone setting, building materials, refractory grade setting and other aspects researched the fire protection design requirements in repair proces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fire fighting design and fire safety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of ancient building.
ancient building, repair, fire protection, fire fighting
2015-02-08
田 寧(1981- ),男,工程師,國家一級建造師
1009-6825(2015)12-0010-02
TU-8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