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興勇
杠桿貢獻率在融資決策的量化應用
文/彭興勇
隨著時代的發展,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業界對財務管理指標進行不斷的完善與修改,力圖與國際接軌,適應互聯網+時代對企業財務進行準確分析的要求。本文旨在以杠桿貢獻率為目標,把股東收益拆分為經營貢獻、財務貢獻,用凈負債對股東權益的貢獻比率,平衡對股東帶來的風險和收益,以彌補杜邦分析體系的不足。
杠桿貢獻率;經營貢獻;財務貢獻;平衡風險和收益
杠桿貢獻率=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其中: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經營利潤/凈經營資產,稅后利息率=稅后利息費用/凈負債,凈財務杠桿=凈負債/股東權益,凈負債=凈經營資產-股東權益 (凈經營資產=凈負債+股東權益),稅后經營利潤=凈利潤+稅后利息費用,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杠桿貢獻率是衡量凈負債對股東權益的貢獻比率,三大影響因素是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凈財務杠桿,三者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提高凈財務杠桿會增加企業風險,推動利息率上升,降低了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從而縮小了杠桿貢獻率。
目前,杠桿貢獻率尚未得到普遍適用,沒有可參照標準,各行各業也會千差萬別。從股東角度來看,依靠財務杠桿提高貢獻率是有限度的,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就是可以承擔的借款利息上限。因此,提高杠桿貢獻率的根本途徑就是提高凈經營資產利潤率。
除權益凈利率外,其他數據均需要在轉化處理。首先,在標準資產負債表基礎上,區別經營性或投資性資產,經營性或融資性負債;其次,轉化為管理用資產負債表;再次,取得上述公式中的基礎數據,分別計算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凈財務杠桿,最后,計算出杠桿貢獻率,衡量其杠桿風險與杠桿收益。(見圖1)
區分經營資產與金融資產的標準:看資產是否滿足生產經營所需,閑置資產均列入金融資產,包括其他貨幣資金、應收票據(有息)、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與持有至期投資等;區分經營負債與金融負債標準:金融負債是在債務市場上籌集的需要支付利息的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長期借款、應付債券、優先股利、融資租賃款等。其他所有負債,均屬于經營負債。
以恒瑞股份(股票代碼:600276)為例,數據來源于2010–2015年年報,同時參考了歷年報表附注和披露信息等。按上述科目調整口徑,把標準資產負債表調整為管理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按50%計入金融性資產計算),調整后數據口徑如表1:

表1

表2
杠桿貢獻率鮮有運用,且有些科目難以準確劃分金融性質還是經營性質。
(一)利用兩個不同公式的計算結果來衡量口徑劃分是否準確、可行
杠桿貢獻率1=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利潤率
杠桿貢獻率2=(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凈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2010-2014年度恒瑞股份的杠桿貢獻率1、杠桿貢獻率2計算如表2:
2010-2014年度,杠桿貢獻率1與2的差異均在-0.01%-0.02%之間,可忽略不計。結論:上述數據口徑調整是準確的,經得起考驗的。
(二)恒瑞股份杠桿貢獻分析
2010–2014年度,恒瑞股份權益凈利率:10.0%、9.7%、8.8%、9.5%、9.2%。
2010–2014年度,恒瑞股份杠桿貢獻率:1.2%、1.3%、1.2%、1.3%、0.9%。
結論1:5年來凈負債對股東權益的貢獻占比在10%-15%之間,恒瑞股份的財務杠桿作用沒有被充分發揮利用,財務狀況是非常安全的。
結論2:5年來凈利息率分別是:4.2%、4.3%、3.8%、3.6%、4.3%, 同 期凈經營資產利潤率分別是9.0%、8.3%、7.6%、8.2%、8.3%,是凈利息率的二倍,即說明在保持目前營利能力與融資規模時,融資成本(即利率)還可以在再放大一倍;或者,在保持目前營利能力與融資成本時,融資規模還可再放大一倍。恒瑞股份的融資空間大,可選擇余地大。
從傳統企業來看,單純的用權益凈利率反映企業經營者的運營能力,往往會導致經營者為追求企業的高利潤,資本市場的高評價,而做出錯誤的投資決策,使企業在權益凈利率增長而股東實際利益卻受到損害。當企業的經營財務狀況處于低谷時,經營者往往會選擇一個只要能夠提高權益凈利率,即使它會給企業帶來虧損的項目,借此來達到提高企業業績的目的,然而這種錯誤的決策卻僅能給企業帶來表面“盈利”而實際“虧損”的不利局面。
從互聯網+時代來看,新興行業、跨界經營層出不窮。企業不再單純以追求短期利潤為目標,更多是關注在行業內的市場占有率、影響力;行業環境與宏觀環境也是千變萬化,導致管理者、投資者更需要動態、清晰的平衡企業財務風險、經營機會。這就需要財務部門提供新模式下的分析支持,以滿足創新突破、管理模式變革的需求。
財務人員可以借助建立杠桿貢獻率評估模型,完善對財務風險的預測、預警、控制、防范,使財務決策更加科學化,實現財務與業務高效融合以體現財務價值。
首先,借助金融工具理論把標準財務報表轉化為管理財務報表,剝離了非經營因素對財務分析的影響,分析的基礎更扎實、精準。其次,通過建立杠桿貢獻評估模型,實現了融資成本、融資規模的量化分析。再次,從企業角度,讓決策者能夠跨越財務與業務之間的邊界,實現實時決策,更好的平衡經營機會、財務風險。
當然,單純觀察一個企業的杠桿貢獻率意義不大,還需要結合市場因素、本企業的資源與能力,以及同業標桿、財務危機企業等因素,這樣建立的杠桿貢獻率評估模型更全面、客觀,對投資、融資決策支持更強。
(作者單位:青島之楠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