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煜 蕊
(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39)
閬中古城環境藝術中的風水文化
陳 煜 蕊
(西華大學,四川 成都 610039)
闡述了風水文化的產生和研究現狀,以古城閬中景觀風水意象格局為例,結合閬中古城保護以及旅游開發的現狀,從環境藝術的角度拓展傳統風水理論的實踐價值,指出風水文化是中國人對于人和環境關系古老而傳統的理解途徑。
風水,環境藝術,古城,文化
中國風水文化是中國獨特的景觀評價系統,它是集天文學、地理學、環境學、建筑學、園林學、倫理學、預測學、美學于一體的古建筑理論的精華。風水文化是中國古代園林寺廟,建筑群落環境的規劃、選址、意境營造、設計中的基本原則、規范和指導思想。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中第一次出現“風水”一詞。中國人對于傳統風水文化的探索,體現出人類對和諧人居環境的追求。古城閬中是一所極具代表性的風水古城,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環境藝術是一門系統的學科,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條件和生活條件下,根據一定的自然法則,工程技術和藝術規律,創造滿足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和符合美的規律的綜合性空間藝術[1]。環境藝術設計涵蓋了城市及地區的規劃設計,廣場的公共空間設計,園林、景觀設計,雕塑、壁畫,城市公共環境等裝飾設計,室內環境設計,環境設施設計等。今天的環境藝術發展也應遵循自然的發展規律和民族的價值標準,在設計中體現出中國自身的文化需求。
中國風水講究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把人居環境甚至人類活動同自然結合起來,使人類周圍的自然地理環境,氣候,天象等形成和諧互助的關系,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地,這與西方的景觀規劃學研究結果殊途同歸。可以說,風水是一門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學問。這與《城市意象》的作者凱文·林奇在理解城市的方法上如出一轍,西方研究城市從人類感知的角度出發,中國的風水理論也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的特殊方法。
四川省閬中市,與云南省麗江市,安徽省歙縣,山西省平遙縣都被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鎮。閬中位于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閬中古城山圍四面,水繞三方,山水均呈蟠龍蜿蜒之勢相依,自然、人文景觀相融,是中國天造地設的“風水古城”。她以其山水名勝而聞名于世,其城市格局及自然景觀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風貌,被廣泛認為是中國理想風水模式的代表。
2.1 古城地貌
郭璞在《葬經》中形容四神的神態:“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府”。從閬中布局選址中可看出是受此風水理念影響頗深的。閬中與其地處大巴山脈、劍門山脈與嘉陵江交會格局相合,北倚的蟠龍山。據縣志:“蟠龍山,為閬城之鎮山也,在縣治北三里,蜿蜒磅礴,橫闊十余里,西至西巖,東至東巖,皆其旁支”。蟠龍山,為“華夏祖脈”昆侖山的大巴山余脈。其由嘉陵江水一路歡騰護送而來于城北形成城市的天然屏障和靠山,可視為閬中之來龍深遠去脈奔騰的“覓龍”;嘉陵江,古稱閬水、渝水,在城北玉臺山沙溪場入水口之后數條支流匯聚,可視為載氣納氣的“水”;錦屏山、黃華山、白塔山和大像山等布秀呈奇的“砂山”的衛護之下偎城抱廓繞古城三面,從蟠龍山東側形成一個巨大的“U”形環帶。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閬中已經完美地齊備了“龍、穴、砂、水、向”的所謂“地理五訣”,形成了金城環抱的風水絕勝之地。
2.2 街巷建筑布局
閬中的街巷布局是嚴格按照風水意象而規劃的,是按照在通過對龍,穴,砂,水的仔細考慮和周密部署中確定下來。以下幾點可以看出功能分區受風水影響明顯。第一,以中天樓為軸中心,古城從中心位置按照“十”字向東南西北四面分布。“中天樓”地處北街,南邊雙柵街,西街,武廟街的十字交匯處,城內其余街巷都以中天樓為核心。各街巷取向多與遠山朝對,如蟠龍山,白塔山,錦屏山等等(見圖1,圖2)。第二,行政舊址建于古城西部鳳凰山下。第三,居民住址聚于城東南,合乎東南聚氣生財的原則。根據風水建置“閬苑第一樓”——華光樓,以此鎮守城南“生方”之氣。華光樓與南津關隔江相望,成為重要標志性景觀。最后,古城對面的文峰塔、奎星樓,地勢高則增高增勢,象征文運昌盛,同時與古城形成對景。不難總結出,閬中街巷系統合理的依照風水理論布局,整個城市功能分區合理,標志建筑明確,交通規劃完善。有效避免城市內外各種不利干擾,體現了豐富而有層次的環境景觀。

閬中祠廟、古塔、樓臺、亭閣等傳統古建筑元素較多。齊整的青石板街巷,古式的木門板店面,伸向路邊的屋檐,整體設計科學、匠工精細,與百余棟明清民居交相輝映,十分和諧。古街如線,古院則如珠。院落集合了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的風格特征:“串珠”式建筑院中套院、園中有園;“品”字形建筑左右對稱、藏風聚氣;每一處院落都是獨一無二的,系統全面的詮釋了建筑風水理論和明清建筑的精髓。
宅院流水天井及水池天井見圖3,圖4。
2.3 閬中古城保護開發現狀
地理環境的封閉性使得古城原有面貌 有了較好的保護,使得古城免于當今發展中“千城一貌”的建設性破壞。鑒于目前古城旅游開發的現狀,當地政府做出“跳出古城,建設新城”的城市規劃大方針。一些不符合古城開發保護的建筑被取消重建,原有的破壞古城景觀的錦屏山索道被拆除,對維護古城的景觀軸和環境現狀起到積極的作用。

風水的實踐價值也在古城旅游開發中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古人對于風水追求出自生殖崇拜,安全心理,宗族社會(血緣關系),美學欣賞等目的,今天的風水文化在環境景觀開發中的運用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設計中充分挖掘風水文化的意義表現在:1)科學理解場地,順應自然規律。當今城市化進程中以破壞環境而滿足功能需求追求效益最大化,風水學的最高原則是追求天人合一,從自然與社會中尋求統一的思想方法。重視風水文化將建立對于人類兒童時期的記憶,感受到人與自然之間的對話,反省當今創造性的設計而變成控制性的設計。2)彰顯地域特征。城市語言在地域文化背景中擁有獨特的特色,也是居住者長存的記憶。閬中風水文化源遠流長,設計時將其進行抽象提煉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環境,將最大化引起當地人歸屬感和認同感。
風水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應該科學的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使之在當今城市發展中得到最合理的運用。古城的生活空間不僅僅是為居住者及其子孫而言,同時也是留存游客心中的記憶,規劃者應充分考慮中國獨特“風水”中的文化和情趣,這種“文化場所”將為閬中古城增添極大的魅力。
[1] 龍 婷.初探環境藝術設計的定義及辨析[J].山西建筑,2010,36(22):33-34.
The geomancy culture in Langzhong ancient city environmental art
Chen Yurui
(XihuaUniversity,Chengdu610039,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gener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geomancy culture, taking the ancient city Langzhong landscape geomancy image pattern for example, combin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gzhong ancient city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from the environment art angle, expand the practice value of traditional geomancy theory, pointed out the geomancy culture was the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approach of Chinese to water relations and environment.
geomancy, environmental art, ancient city, culture
2015-01-04
陳煜蕊(1988- ),女,助教
1009-6825(2015)08-0032-02
TU-8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