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娟
(大同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6)
用地受限立交匝道設置設計思考
張 慧 娟
(大同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大同 037006)
以北京上莊路南延道路設計項目與五環路相交節點為例,探討了用地受限立交匝道的設計方法,通過分析周邊土地利用現狀、預測節點交通量,給出了具體的設計方案,并提出了當用地條件受限時,在某個象限利用垂直空間設置匝道的思路。
道路,立交匝道,節點,線形設計
立交橋占地面積較大,在城市內部,土地資源十分寶貴,征地拆遷費用昂貴,因此,將立交節點周邊土地被立交分割成的不同部分視為四個不同的象限,對于土地征用難度較大的象限,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避免立交匝道大范圍的經過該象限。本文以北京市上莊路南延道路設計項目與五環路相交節點為例,介紹如何因地制宜地設置匝道,為今后的立交設計提出參考意見。
北京肖家河橋立交位于五環路與圓明園西路相交路口處,位于圓明園遺址公園西北角墻外,五環路北側緊鄰清河,南側緊鄰中央黨校和圓明園遺址公園。五環路是一條截流、疏導市區過境交通,連接市區邊緣集團的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環。圓明園西路以五環路為界,五環路以內為城市快速環路之間的快速聯絡線,其主要功能是使市區交通向環路上快速疏解,五環路以外為北京市西北地區次要放射線,是聯系市區和海淀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城市主干道,此立交形式為單側苜蓿葉形互通式立交。該立交采用五環路下穿圓明園西路,轉向匝道均布置在圓明園西路東西兩側清河河道之上,為避讓圓明園西遺址公園北角圍墻,將由南向東右轉匝道設置在清河北岸,再由北向南上跨清河及五環路后向東并入五環路。在清河北岸圓明園西路輔路與立交匝道交叉,同時輔路需穿過主路由單側改為雙側,因此圓明園西路主路抬高形成雙層形式。該立交主要由五環路、圓明園西路主路、輔路及八條匝道組成,橋梁有圓明園西路主路橋、圓明園西路輔路橋、六座跨清河匝道橋、五環路段為U形槽(見圖1)。

北京市上莊路南延(閔莊路—黑龍潭路)道路目前為在設階段,五環內規劃為城市主干路,五環外規劃為城市快速路。承擔緩解北京市交通擁堵狀況、解決海淀山后與市中心區南北向出行問題、完善規劃路網、打通斷頭道路的功能。上莊路南延于香泉環島處與五環路相交,該處設置樞紐型立交一座,現況五環路為高架橋(香泉橋)。
五環路是一條截流、疏導市區過境交通,連接市區邊緣集團的全封閉、全立交的高速公路環。香泉路(現況香山路)規劃為城市次干路。該節點出于對此處景觀的影響及與隧道段豎向銜接的優劣,采用下穿五環路方案。本立交的設置應盡量滿足五環路同上莊路的快速聯系;同時本立交地處香泉環島,是香山地區同山后地區聯系的重要節點,立交選型同樣應考慮香山方向的交通同山后地區的聯系方式。
2.1 周邊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現況香泉環島兩側五環路為填土路基段,香泉環島處立交(香泉橋)采用16跨28 m高架橋形式跨越香泉環島,凈空為5 m。五環路設兩對進出口匝道接入香泉環島。
香泉環島東南側旱河路以北范圍內現況為香山林場,現況有多座1層~3層混凝土樓房。立交匝道及輔路設置均以現況樓房為控制條件。
五環路外環西側約100 m,現況為一根D700高壓燃氣管線,線位基本與五環路線位平行。
五環路西北側為香山路、植物園和中科院用地。
由于用地的控制,本立交橋匝道只能在第三象限布置。
2.2 節點交通量預測
根據交通量預測,五環路節點早高峰機動車交通量如圖2所示。

2.3 節點線形設計
由于香泉環島處五環路橋跨僅為28 m,因此道路在五環路立交橋下分為上下行兩幅隧道分別穿過兩座橋跨,兩隧道間留出現況五環路兩跨橋梁的距離,其中一跨作為西郊線下穿五環路的通道。由于受到西山林場現況建筑、五環路橋墩、西郊線線位、普查登記文物(袁近南墓)、植物園管理處用房等條件的限制,立交處主線左右線均為兩個S形曲線相接,最小半徑320 m,圓曲線間設置緩和曲線。
2.4 節點方案
方案豎向為下穿五環路立交,立交選型采用部分定向加環形匝道的立交形式:分別設置北部地區與五環路間四個主要方向的定向匝道,五環路進入中心區的轉向交通均采用定向匝道接入項目線位主線或輔路,市中心進入五環路轉向交通通過輔路及香泉環島實現。同時北部地區進出香山地區均可通過定向匝道及環島進行交通轉換(見圖3)。

北五環—山后:改造現況五環出口和減速車道,從北五環外環駛出,沿新建右轉匝道駛入西山隧道去山后方向。
山后—北五環:從西山隧道去市區方向駛出,沿環形匝道上跨旱河路、香泉環島后,駛入北五環內環,改造現況五環進口及加速車道。
西五環—山后:從西五環內環駛出,右轉上跨旱河路后,沿環形匝道駛入西山隧道去山后方向。取消現況西五環至環島出口匝道,新建五環出口和減速車道。
山后—西五環:從西山隧道去市區方向駛出,與山后至北五環車輛并行一段后,沿匝道分流段駛離,跨過西五環路后,沿環形匝道駛入西五環外環。新建五環進口和加速車道。
北五環—市區:沿外環方向進入西五環后,駛入西五環外環位置環形匝道,與五環路分離,沿匝道駛入上莊路南延(旱河路)西側輔路。
市區—北五環:從旱河路主路駛入輔路,右轉沿香泉環島,經玉泉山路后與山后至北五環方向匝道合流,再駛入北五環內環。
西五環—市區:從西五環內環駛出,沿匝道右轉駛入上莊路南延(旱河路)西側輔路。
市區—西五環:從旱河路輔路繞香泉環島,沿現況西五環進口駛入。
山后—香山:從西山隧道去市區方向駛出,與山后至北五環車輛并行一段后,沿匝道分流段駛入香泉環島,繞行去香山。
香山—山后:從西五環外環現況進口駛入,沿西五環路外環處環形匝道上跨西五環和旱河路,在沿環形匝道駛入西山隧道去山后方向;或經環島駛入旱河路,通過旱河路與金河路路口調頭實現。
五環—香山與香山—五環主要按現況交通組織方式通行,部分借用新建匝道。
本立交方案需對五環路香泉環島現況進出口進行改造,根據匝道車道數增加五環路加減速車道。
方案優點為立交基本解決了五環路與本項目的快速聯系,同時解決了香山地區同北部山后地區的快速交通聯系,減少現況環島壓力,同時避開了對西山林場建筑的拆遷。缺點是占地及拆遷面積較大。
本文對現況實例進行分析,通過指導設計得出以下結論:通過以上兩個實例總結當用地條件受限時,可在某個象限利用垂直空間設置匝道。
[1] 杜海濤.綜合因素影響下城市道路立交橋選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 錢 霞,陳 吉.地形限制情況下的立交選型[DB/OL].2009.
The design thinking of overpass ramp setting when land limited
Zhang Huijuan
(Datong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Datong037006,China)
Taking the intersection node of Beijing Shangzhuang road southern extension road design project and Fifth Ring roa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design method of interchange ramp land limi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surrounding land use state, predicted the node traffic volume, gave specific design scheme, and put forward the idea in a quadrant use the vertical space setting ramp when land limited.
road, overpass ramp, node, linear design
2015-01-05
張慧娟(1982- ),女,工程師
1009-6825(2015)08-0154-03
TU412.35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