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的進行,小學數學教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查看小學數學教材可發現里面涉及較多的情景圖,具有生動性、簡潔性及鮮艷性,可使抽象及深奧的數學問題轉變為形象化及通俗化,可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可認為是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第二語言”。為此,本文以蘇教版數學教材為例探討情景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戴龍蘭(1976-),女,江蘇鹽城人,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
情景圖以特有的“場景”與“情境”有機融合,且富有圖文并茂及科學的數學理趣,使知識、情感及思想集于一體,深受學生及教師的青睞。情景圖教學已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利用情景圖,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教師對其認識不足,出現生搬硬套或機械照搬現象,造成教學效率的低下,影響了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下面介紹如何運用情景圖教學。
一、利用情景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很多事物都存在兩面性,情境圖也是如此。小學數學中的情境圖很多都是非常貼近于生活,因此具有非常強烈的趣味性,情趣中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東西,兒童心理學表示小學兒童的注意力還比較分散,注意力往往會集中在比較絢麗的景物上,因此在情景教學中常會出現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情境圖的數學教學變為了看圖說話,面對這種現象,教師就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使用學生的眼光來進行教學,摒棄掉抗阻因素,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數學教材中富有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這些情境都隱含著學生將要學習的知識,帶領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可讓學生把周圍生活進入到數學課堂中,利于學生感悟理解知識及接受知識。同時,利用情景圖可使學生在圖畫中尋找學習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及靈感。
《確定位置》一課中,教材中選了教師座位圖,這幅圖比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且可遷移到日常學習生活中。教師就可這樣教學:讓學生自習觀察這幅教師座位圖,并找一找小軍同學坐在哪里,并表達其位置。由于教師座位圖學生較感興趣,貼近現實生活,通過情景圖制造及渲染認知沖突,進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的學生認為小軍坐在第3排第4個,而有的學生則認為小軍坐在第4組第3個。由于每一位學生的觀察視角有所不同,導致所查看的角度也不同。通過設置這樣一幅情景圖,能夠將生活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掌握位置的概念,建立基本的數學感知。
二、利用情景圖,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當下,大多數教師都認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一些教師往往采取斷章取義的做法,擁有“跳出來”的豪情,但是缺乏“鉆進去”的耐心,使得在應用情景圖過程中,出現利用效率低下現象,并未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而是簡單地引導學生看看情景圖。應充分認識到,教學中每一幅情景圖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可為學生探究活動創建新的平臺,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引發其探究欲望。
教學《認識分數》,教材例1中選了一幅情景圖,可先引導學生觀看這幅圖片,讓學生能夠根據這幅圖的意思,并采用分數來表示圖片中的涂色部分,并相應寫出分數。由于在以前三年級時,已初步認識了分數,在本次教學中,則可指導學生每一個人數代表的是什么,并在小組內部交流。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你是怎么將圖中的東西平均分的呢?說說你們的看法”,當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就可指出:一個長方形代表一個圖形,一個餅則代表一個物體,而“1米”則是一個計量單位,逐漸引導學生將前三個圖形與左邊第四個圖形進行比較,看不同之處。通過利用該情景圖,引發學生數學思考,進而引導深入探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及深入鉆研教材,應不熱衷于外部材料或場景,而是發掘其內在數學信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三、利用情景圖,提高學生操作能力
動手實踐能力是每一學科所要求的,同時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探索數學規律、體驗數學價值及感知數學知識的。尤其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的進行,教材中有很多關于學生動手實踐的情景圖,在圖中涉及有操作方法及分解示意圖,具有直觀性,能夠讓學生一目了然,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球的反彈高度》一課,教材中安排了一幅球的反彈高度實驗圖,教師可根據該幅實驗圖,可向學生提問“這里所說的正常情況下是指不用勁往下拋球,進而讓球能夠自然落下,而球的反彈高度則會是怎樣的呢?會超過下落的高度嗎?”一部分學生可能會說“不會,如果不拍球,球的反彈高度也就低于下落高度”,當學生回答后,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那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呢?為了證明此種說法是否正確,可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實踐操作。如:采用足球、排球、籃球分別操作三次,且下落的高度可分為50cm、100cm及150cm,而小組成員可分工給予操作,并記錄每一次籃球彈起的高度,然后對所測得結果給予綜合分析及討論。通過這種實踐操作,利用學生較為喜歡的球類運動形式,設置相應球的反彈圖,進而激發學生動腦及動手能力,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可逐漸培養學生對數學高度動手實踐能力,使學生思路更加清晰、明確,并進行不斷反思、實踐,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智力活動,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利用情景圖,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認識數、并掌握基本計算方法,而且還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小學階段,加上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正是加強思想教育的重要時機。在小學數學中涉及有很多情景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思想,教師可在教學生基本數學知識的同時,還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素質。
在《分數的加法與減法》中,教材中有一幅“堆積如山的垃圾”畫面,根據情景圖所提供的生活場景及數據,一方面教師傳授完數學知識后,可向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保護環境的習慣,力爭為我國環境作出貢獻。再如在《大數的認識》學習中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抽取的6個省市的人口,并分別采用一幅畫進行展示不同省市的人口數量和風土人情,這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可以巧妙地運用情境圖對小學生開展人口和自然的教育。
情景圖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可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具體化,使學生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應了解情景圖的應用,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吃透教材,看到情景圖本質,做到張弛有度、科學引導,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使課堂呈現勃勃生機,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此外,進行適當的道德教育,使小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