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闊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無形的無線網絡在我們周圍悄悄鋪設著,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大家離不開的手機,也是通過無線網絡來傳遞信息的。面對更多手機用戶,網絡的壓力也不斷加大著。那么對于無線通信網絡優化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無線通信網絡優化則是提高網絡服務質量的關鍵、增強網絡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RF問題在無線網絡優化中占了60%的比例,所以RF優化是網優的重中之重,先選取同頻干擾和覆蓋不足兩個案例重點分析,以提供RF問題優化的方法和思路。是不是該小區的覆蓋出了問題?我們觀察第二張圖,可以發現從十二村基站到問題點之間有很大一段距離是在水面上,而電磁波在水面傳播的衰減是很小的。因此,我們可以判斷:此問題主要原因是頻率干擾。
(1)先觀察此問題表象:①MS占用BCCH=12 BSIC=62的小區(前山中學1),出現連續RxQual>5的質差。②觀察C/I窗口,12號頻點C/I為-4。③觀察第三張圖,有2個信號同頻,分別是:BCCH=12BSIC=65(十二村1)和 BCCH=12BSIC=62(前山中學1)。④觀察第三張圖,沒有出現比當前小區強5dBm以上的信號。⑤觀察第二張圖,前山中學基站距離問題點很近。
(2)由d和e點可以得到2個信息:MS占用的前山中學1小區是當前最佳小區;十二村1和前山中學1同頻;在圖中可以看到十二村基站距離問題點還有一段較長的距離,但在問題點的信號強度還能達到-69dBm!那究竟

圖1 同頻干擾問題截圖
(3)綜合分析,我們可以下結論:十二村1(BCCH:12,BSIC:65)與前山中學1同頻,其天線方向為20度,其旁瓣信號射到問題點且信號場強在-70dbm左右,對前山中學1構成較嚴重的干擾。
(1)一般來說,解決頻率干擾問題有以下方法:①先調整有關小區的天線高度、下傾角、方向角和發射功率,以減少兩者之間的重疊覆蓋區域和相互干擾的可能性。②更改相關小區的頻點(更改原則:優先改TCH載頻,后改BCCH載頻;首先更改被干擾頻點的載頻,后考慮改干擾源載頻)。
(2)而本例調整干擾源的覆蓋范圍作用不大(水面傳播),所以選擇修改前山中學1的BCCH的頻點。
(1)頻率干擾問題主要是因為頻率復用和規劃不合理引起,經常會在基站密集區頻繁出現,在靠近水面的區域出現的頻率也較高。
(2)因為TCH經常開啟功率控制和跳頻,因此TCH之間、TCH載頻對BCCH的干擾出現得很少;頻率干擾經常出現在BCCH載頻對BCCH載頻、BCCH載頻對TCH載頻上面。
(3)由于無線資源有限,因此頻率干擾總是會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干擾的影響降到最低。
(4)在更換BCCH載頻時要謹慎,要在該小區覆蓋范圍內進行詳細掃頻測試,再選擇一個干凈的載頻。以免更改載頻后產生其他不良影響。掃頻方法在第X節詳細介紹。
目前,我國無線通信領域中已經形成了多種網絡制式共存的局面,因而可以通過融合的方式來促進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此同時,運營多種制式蜂窩無線網絡也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這讓無線網絡優化在技術上存在很大的障礙。因為在多種無線網絡制式共存的背景下,這就意味著優化無線網絡的工作涉及面變得更加寬廣,不再只是要對單獨網絡的優化,還要充分考慮2G、3G甚至是B3G網絡的協同優化問題。
[1] 任志勇.TD-SCDMA系統網絡規劃與優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