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華縣農機局 劉黎明
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以下簡稱農機)年度檢驗是法律法規授予農機部門一項重要職責,是農機監理部門履行職責,加強監管,確保農機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對農機的年度檢驗,能夠有效地提高駕駛員對安全生產的認識水平,改善農業機械的技術狀況,進而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保障農機安全生產。然而江華縣近幾年的農機年檢率呈逐年下降之勢,特別是2013年不足30%,這對農機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形勢異常嚴峻。為此,2015年1月開始,對江華全縣農機年檢率問題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走訪、召開座談會及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村組了解農民及機手對農機年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廣泛聽取安監、公安等部門的意見。在調研基礎上行了專題研討,著手研究解決年檢率過低的問題。
(1)近年農機年檢率。根據近幾年全縣的統計資料,全縣農業機械年檢率的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從表1可知總體呈下降趨勢,2014年底年檢率已不足30%,農機年檢率持續走低是不爭的事實。

表1 2012-2014年全縣農機年檢率統計
(2)年檢收費情況以及對取消收費的意見。根據年檢收費標準,全縣農機年檢所收的費用為:拖拉機100元,聯合收割機50元。在走訪調查的80人中,有72人贊同取消年檢收費,占調查人數的90%;因此,大多數人贊同取消農業機械年檢收費。取消年檢收費,實施農機免費管理政策是農機監理部門貫徹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具體體現,不僅利于樹立農機監理的良好形象,還有助于農機監理部門切實轉變職能和觀念、牢固樹立服務意識。
(3)關于全面實施農機免費管理。如果實施農機免費管理,就必須全面取消農機部門對農業機械收費,不能單獨取消年檢收費,否則效果不大。據調研得知:農機部門所收的年檢費占車主年檢所花的總費用比率不大,如手扶拖拉機占30%,盤式拖拉機占17%,大中型拖拉機占4.3%~9%,相對于其他費用減免的費用不多,年檢率變化不大。
(1)農機手以及社會對年檢的認可度。根據調研方案,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縣農業機械年檢情況進行調查,了解農民、農機手及社會各界對農業機械年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召開了一次20人參加的座談會,在田檢路查時發放調研問卷60份。通過分析統計,農民和農機手以及社會各界對農機年檢工作的滿意度、認可度高達95%以上,農機監理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對農業機械必須參加年檢的認可度達100%。
(2)年檢所起的作用和效果。農業機械年度檢驗是法律法規授予農機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是農機監理部門依法行政、強化監管,保障農業機械安全、高效、優質、低耗的重要措施。搞好農業機械年度檢驗,對于提高駕駛員的技術水平,增強法制觀念,確保農業機械技術狀況良好,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農民和農機手以及社會各界認可農機年檢工作,但全縣農機年檢效果不佳。正如部分機手所說那樣,要么是保險投保費太高不想買,要么是開拖拉機賺不到錢沒錢買保險,不買保險就無法辦理年檢手續,年檢制度起不到應有效果。
農機年檢率問題是困擾農機管理部門多年的難題,年檢率上不去,既有內在原因、也有外部因素,可概括為6個方面。
(1)農機監理責權不統一,產生了監管“真空”。《道路交通安全法》賦予農機主管部門對上道路行駛的拖拉機進行注冊登記、檢驗及駕駛人考核等職能,把農機部門當成了名副其實的“車管所”。《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農機監理機構的執法范圍為農田、場院等場所,也就是說農機監理機構沒有道路執法權,對道路上行駛的拖拉機沒有安全檢查、糾正違章的權利。責與權不統一,勢必造成職責與監管的嚴重脫節,而交警部門又沒有力量去監管,產生了監管“真空”,出現了監管“盲區”。
(2)高額的交強險制約和影響了拖拉機年檢率。根據《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規定,對未參加交強險的,不得予以登記或年檢。現拖拉機保險費是:手扶拖拉機170元,占年檢總費用的70%;盤拖拉機360元,占年檢總費用的83%;運輸型大中拖拉機分三類,單缸機1040元、二缸機1500元、三缸四缸2000元,占年檢總費用的91%~95.7%。高額的交強險造成機手不愿買保險,因此機手也不愿來辦年檢,這就嚴重制約和影響了拖拉機的年檢率。
(3)上線檢測影響了年檢率。無論是固定檢測線,還是移動的檢測線,檢測的項目多、標準嚴,才出廠新車就很難通過檢測線的檢測,使用多年的老機型就更不說是否能通過檢測了。許多機手認為既然檢測線的檢測難通過,那就干脆不參加年檢,出現躲檢逃檢的現象。
(4)數據統計上的問題。主要是農機擁有量的數據失真,報廢淘汰機具數量沒有被正常剔除。農機統計年報中有關“農機擁有量”的統計數據,不僅包括已報廢閑置但未辦理注銷手續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還包括已滅失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加之統計工作上還存在口徑不一等技術上的問題,這也直接影響年檢率準確性。
(5)部分機手想方設法逃避監管。農機部門管理服務的對象是社會上弱勢群體,居住在偏僻農村,文化程度比較低,遵紀守法的意識比較淡薄。加之農機部門法律法規宣傳力量薄弱、管理服務不到位等因素,造成部分機手對農機部門的工作缺乏應有的認識或產生誤解,想盡一切手段逃避監管。有的認為買拖拉機又不從事道路運輸,沒有必要辦理手續;有的認為自己的拖拉機一年干不了多少活,購買不起保險,就設法逃避年檢;有的利用早出晚歸,與監理執法檢查“打時間差”逃避檢查。
(6)地方政府財力有限制約農機免費管理。江華縣是老少邊窮地區,國家扶貧縣,財政收入在湖南省倒排十幾位,農機監理費用無法列入財政預算。免費管理在短時間內還沒法實施,加上農機手收入不高,從而制約農機年檢率。
(1)完善法律和政策制度。要爭取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對拖拉機的管理規定方面作出部分調整、修改與完善,從根本上解決農機監理的職責與權力統一。對注冊登記、安全檢驗、駕駛人考核等制度進行便民簡化,真正體現“三農”工作的特點和特殊性。還可探索通過地方立法解決上路檢查權問題,如省市縣三級政府發布《關于實施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責任制的意見》中有這樣規定:農機部門在農村道路上根據農機車流和安全隱患情況設置農機安全監控點,定崗、定人、定責管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農機上牌車輛,嚴查無牌無證拖拉機和駕駛人,教育駕駛人嚴禁非法載客。如果地方政府能將《關于實施道路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責任制的意見》上升至法規,問題就迎刃而解。
(2)加大宣傳強化安全意識。農機部門應充分利用電視、網絡、標語等平臺大張旗鼓宣傳農機法律法規,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必要時還應從廣大機手切身利益著想,闡明及時參檢的必要性,特別要分析講解不參檢的危害性及漏檢機車發生農機事故以后的嚴重后果。努力提高機手的法制觀念和年檢意識,增強他們參檢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3)修改數據統計方法。一是修改農業機械報廢手續,探索切實可行的機具報廢具體措施和辦法,完善強制報廢手段,更新報廢優惠政策,保證機手簡便快捷辦理報廢手續。二是建議參照交警的機動車管理辦法,制定相關規定,對連續3年及3年以上未年檢的農業機械在監理系統內實行網絡自動注銷其檔案。目前江華有連續3年及3年以上未參檢的農機達1000余臺,占保有量50%,將此數據從現保有量中減去,可更好保證農業機械年檢率的真實性。
(4)探索拖拉機管理的改革創新辦法。一是修改農業機械上線檢測線的標準。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使檢測線的檢測標準不是過嚴、過難,增強機手上線檢測的信心;新車出廠時安全性能已檢測合格,應減少重復檢測,減輕機手負擔,啟動新車出廠一年內注冊登記免上線檢測;或者修改完善農業機械出廠檢測標準,加強對廠家檢測標準執行力的檢查,更大程度上保證農業機械的安全技術性能,避免機械事故的發生。二是降低拖拉機交強險費率。對手扶拖拉機和盤式拖拉機的交強險費率機手很滿意,但是對于運輸型大中拖的交強險費率普遍認為過高;建議農業部和省農機主管部門會同保監會、保險公司積極協商,使拖拉機的交強險費率降下來,讓機手真真購買得起,真真得到實惠。三是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農機監理工作的新思路,拉近與農民、農機手的心理距離,逐步形成農機監理為社會經濟、廣大農機手服務的長效機制。四是對純農田作業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實行免費管理。純農田作業的農業機械絕大部分時間在田間場院運作,很少在道路上行駛,而且每臺的年檢總費用只有100元,財政完全有能力進行補貼。建議農業部聯合財政部發文,要求各級財政對純農田作業的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年檢費用實行補貼,對該類機械實行免費管理,增強農機手參加年檢的積極性。
(5)加大專項整治力度,強化檢查保安全。農機監理機構應采取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對重點路段、重要時節以及安全隱患多的鄉鎮進行重點排查和檢查,嚴厲打擊“無牌無證”、拖拉機載客及不按時參加年檢等各種違法違章行為,并加大處罰力度,努力使年檢工作不留死角,確保農機監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從而改變年檢率偏低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