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安平
(湖南省婁底市中醫醫院 湖南婁底 417000)
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臨床效果評估
伍安平
(湖南省婁底市中醫醫院 湖南婁底 417000)
目的: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46例,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單純西醫方法治療,研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研究組患者經過治療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為(6.12±1.02)d,連續治療時間為(14.25±1.16)d,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6%。結論: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的慢性咳嗽,可以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治療時間,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鼻后滴漏綜合征;慢性咳嗽;中西醫結合治療
鼻后滴漏綜合征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耳鼻喉科與呼吸內科交叉疾病,其發病機制主要為患者在鼻腔、鼻竇等慢性炎癥的影響下,產生膿性分泌物并通過鼻腔倒流至鼻后部及咽喉部,由于膿性分泌物會對鼻咽部產生長時間的慢性刺激,因而會導致鼻咽部出現相關繼發性炎癥[1]。鼻后滴漏綜合征以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是導致慢性咳嗽的常見誘因。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分析46例鼻后滴漏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46例,其中男23例,女23例,年齡6~70歲,平均年齡(26.12±3.29)歲。病例診斷標準:患者出現持續性或發作性咳嗽,病程≥8周,咳嗽主要發生在白天,患者曾有鼻部疾病史,經檢查顯示咽后壁有黏液附著,外觀呈鵝卵石樣[2]。所有患者均經耳鼻咽喉專科相關影像學檢查,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同時經常規胸部X線檢查,排除相關肺部疾病。在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的基礎上,將46例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晚1次,每次10mg;羅紅霉素分散片,每日2次,每次0.15g;標準桃金娘油腸溶膠囊,每日3次,每次300mg。小兒藥量根據醫囑酌減,連續治療2周為1療程,根據患者病情適當調整治療時間。
研究組在對照組西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辨證治療,藥劑組成:麥冬10g、生地黃10g、蒼耳子10g、玄參10g、牡丹皮10g、浙貝母10g、甘草4g、辛夷4g。對于發熱重、惡寒輕、流黃濁涕的患者可加銀翹散;對于發熱輕、惡寒重、流清涕的患者可加防風、荊芥;對于痰濕重、膿涕多的患者可加薏苡仁、敗醬草;對于咽喉紅腫的患者可加銀翹、馬勃散;對于伴有頭痛的患者可加白芷、蔓荊子。以2周為1療程,根據患者病情適當調整治療時間。
1.3 評價方法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癥狀消失時間及連續治療時間,并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痊愈:患者經治療后咳嗽、咽部不適及分泌物倒流等癥狀消失,經鼻咽部檢查,顯示已恢復正常狀態;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咳嗽、咽部不適及分泌物倒流等癥狀明顯改善,經鼻咽部檢查,顯示鼻咽頂部及咽后壁分泌物明顯減少;無效:患者經治療后相關癥狀無好轉,鼻咽部檢查顯示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次研究收集的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經過治療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為(6.12±1.02)d,連續治療時間為(14.25±1.16)d,均低于對照組,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9例痊愈,13例有效,1例無效,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1.3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26%,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鼻后滴漏綜合征是臨床中導致慢性咳嗽的常見原因,由鼻后滴漏綜合征而導致慢性咳嗽的患者約占全部慢性咳嗽患者的27%~58%[3]。鼻后滴漏綜合征主要是由于當患者的鼻腔、鼻竇發生炎癥性疾病時,會對分布于鼻腔、鼻竇及咽喉部的咳嗽感受器產生刺激,從而引發類似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增加對呼吸道感覺神經的刺激,進而導致咳嗽[4-5]。在診治方面,慢性咳嗽患者由于無胸部影像學的異常反應,在病癥確診方面存在一定難度,容易被誤診為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等[6]。
對于鼻后滴漏綜合征的治療,西醫方法主要以抑制炎癥發展,改善臨床癥狀為主。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能夠降低患者的上呼吸道反應,羅紅霉素可以控制并改善炎癥,同時給予標準桃金娘油腸溶膠囊能夠增強黏膜纖毛的清除功能,刺激黏膜纖毛的主動運動,緩解臨床癥狀。單純采用西醫方法進行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起到治療的作用,但由于不同患者的病情差異,長時間應用抗生素容易產生耐藥性等副作用。中醫觀點認為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的慢性咳嗽屬于內傷咳嗽、久咳、頑咳的范疇,主要由于風寒濕邪外侵所致,因而應以扶正祛邪之法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本次研究所用的方劑中,麥冬可以養陰清肺、生地可養陰清熱、玄參可瀉火解毒、貝母可清熱潤肺、牡丹皮可消腫解毒、辛夷可散風邪、蒼耳子可祛風寒,諸藥合用可以達到養陰清肺、通竅化痰之效。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通過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的慢性咳嗽,可以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縮短治療時間,對于提高治療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1]陳曉琪,梁道喜,劉麗婷,等.小兒鼻后滴漏綜合征致慢性咳嗽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4,16(29):57-58.
[2]代長青.中西醫結合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42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12(07):17-19.
[3]馮長順,劉紅艷.老年鼻后滴漏綜合征所致慢性咳嗽患者的臨床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11,21(09):1343-1344.
[4]吳肖妮,吳慶福.中醫治療鼻后滴漏綜合征引起兒童慢性咳嗽40例[J].中醫兒科雜志,2010,15(01):29-30.
[5]陳明月,謝建宏,朱煉兵,等.鼻后滴漏綜合征致慢性咳嗽73例診治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4,22(01):60-61.
[6]Zagólski Olaf.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 of inferior turbinate mucotomy in treatment of postnasal drip syndrome.[J].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Allergy,2010,13(08):246-247.
R2-031
B
1009-6019(2015)11-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