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欣王占啟程華
(1保定市第三醫院心內科 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心內一科 河北保定 071000)
鹽酸替羅非班對冠心病的治療效果研究
李向欣1王占啟2程華1
(1保定市第三醫院心內科 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大學附屬醫院心內一科 河北保定 071000)
目的:探討鹽酸替羅非班用于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兩組均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治療,對照組應用低分子肝素治療,觀察組加用低分子肝素以及鹽酸替羅非班治療,比較兩組的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92%,較對照組的85.42%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P<0.05)。結論:PCI治療冠心病中應用鹽酸替羅非班輔助治療有利于提高臨床療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冠心病;鹽酸替羅非班;臨床療效
冠心病是由于冠狀動脈血管出現粥樣硬化性病變,引起冠脈狹窄、阻塞,從而誘發心肌缺氧缺血而發生的臨床病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是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術中配合藥物治療能夠更好地改善臨床癥狀,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率[1]。鹽酸替羅非班是一種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體拮抗劑,能夠有效抑制血栓的再形成。我院在冠心病PCI治療后應用鹽酸替羅非班輔助治療,獲得了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6例,均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以及PCI指征。其中,男49例,女37例,年齡48-75歲,平均(61.33±3.26)歲;病程3-21年,平均(6.98±1.22)年;合并癥:61例高血壓,30例高血脂,22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8例,兩組年齡、性別構成、病程及合并癥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進行PCI治療,術前均予以硝酸酯類、他汀類藥物等常規治療。對照組術中予以低分子肝素(那屈肝素)皮下注射,1ml/kg,每12h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于術中予以鹽酸替羅非班靜脈滴注,劑量為0.4-0.8mg/(kg·min),給藥時間為30min。兩組術后均轉至心內科監護。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交通、窒息感等癥狀體征改善情況,記錄兩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并發癥發生率。
1.4 療效標準
顯效:胸痛、窒息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或基本消失,血流狀態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惡化體征有所減輕,偶有胸部疼痛感;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查無明顯改善。
1.5 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相比于對照組顯著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1例心肌梗死,1例頑固缺血,1例少量出血,不良事件發生率為6.25%;對照組5例心肌梗死,5例頑固缺血,6例少量出血,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3.33%。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動脈粥樣硬化是冠心病的發病基礎,但關于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通常認為是在肥胖、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吸煙、高齡等多因素作用下,導致動脈內膜血脂沉積,導致管腔狹窄,導致血流受阻,進而引起心臟缺氧缺血性病變。血小板激活、聚集以及黏膜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及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恢復冠脈通暢及再灌注、對抗血小板凝集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目的。
目前,臨床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可分為PCI、冠狀動脈移植術以及藥物治療三類。單純藥物治療雖然可避免手術創傷,但往往難以有效緩解病情,需要與手術療法聯合應用。PCI是目前改善心肌血流灌注最有效的方法,在臨床中應用廣泛。既往多在PCI治療過程中配合低分子抗凝治療冠心病,療效較好,但部分患者由于心血管不良事件而影響臨床療效[1]。鹽酸替羅非班是臨床常用預防心臟缺血藥物,其主要是通過阻斷Ⅱb/Ⅲa復合物與纖維蛋白原受體間的結合,從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夠有效改善相關血管血液灌流,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狀態,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率[3]。將鹽酸替羅非班與低分子肝素等聯用,能夠增強抗血栓及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有效控制冠脈炎性以及免疫反應,從而改善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加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總有效率達97.92%,相比于對照組的85.42%獲得顯著提高。治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僅為6.25%,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3%,與牛麥玲等[4]報道一致。
綜上所述,鹽酸替羅非班輔助治療冠心病能夠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1]張一達,趙紅蓮,張學紅等.替羅非班在60歲以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醫藥,2011,51(32):106.
[2]鄭華峰.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療過程中應用替羅非班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刊,2014,(4):705-706.
[3]馮俊巖,周曉軍,王新民等.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資料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2,23(10):1227-1228.
[4]牛麥玲.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5):74-75.
R541.4
B
1009-6019(2015)11-0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