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炎
(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 貴州凱里 556000)
布洛芬在兒科感染性發熱中的應用及療效觀察
楊明炎
(貴州省黔東南州人民醫院 貴州凱里 556000)
目的:觀察布洛芬治療兒科感染性發熱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將在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60例感染性發熱患兒,隨機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患兒采用布洛芬混懸液進行治療,對照組患兒采用對乙酰氨基酚加以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0.00%,兩組患兒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對不良反應加以分析,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兩組患兒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布洛芬可有效治療兒科感染性發熱,臨床療效顯著,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布洛芬;兒科;感染性發熱;應用;療效觀察
發熱是兒科臨床的常見癥狀,一般認為肛溫達38.5℃便可診斷為低熱,如超過39℃則可認定為高熱,當超過41℃即為超高熱。當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病原體侵入人體后,通常會引起感染,并導致感染性發熱。對感染性發熱的病理機制進行研究,發現當病原微生物的代謝產物或其毒素作用于白細胞時,可產生并釋放大量的內源性致熱源,這些內源性致熱源由于分子質量較小,因此能夠通過血-腦屏障,并作用于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導致體溫調定點上移,進而誘發發熱癥狀。針對兒科感染性發熱患者,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當小兒肛溫超過38.5℃,便應采用解熱藥物進行治療[1]。我科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布洛芬可有效治療兒科感染性發熱,現將相關經驗和觀察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兒科接受治療的60例感染性發熱患兒資料,所有患兒肛溫均超過38.5℃,在就診前均未應用過任何抗感染及解熱藥物,并排除不明原因發熱或非感染性發熱患兒。將這60例患兒平均分成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兒30例,年齡范圍為6個月~11歲,平均年齡為(7.5±2.2)歲。經診斷支氣管炎14例,支氣管肺炎12例,扁桃體炎4例。對照組患兒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為6個月~12歲,平均年齡為(7.9±2.5)歲。其中,支氣管炎13例,支氣管肺炎14例,扁桃體炎3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方面,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因此可以進行比較。
1.2 研究方法兩組患兒均進行相應檢查,包括血、尿、大便常規,X線片及實驗室檢查等項目。對誘發感染性發熱的病因加以明確,給予患兒必要的能量和液體支持,并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兒采用布洛芬混懸液進行治療,根據患兒體質量,給予8mg╱kg布洛芬,頓服。對照組患兒采用對乙酰氨基酚進行治療,根據患兒體質量,給予10mg╱kg對乙酰氨基酚,頓服。所有患兒均于餐后服藥,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評價對比兩組患兒用藥后的退熱效果,將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等3個標準。顯效是指患兒用藥2 h內,體溫下降≥1.0℃。有效是指患兒用藥2 h內,體溫下降介于0.5~1.0℃。無效是指患兒用藥2 h內,體溫下降<0.5℃或體溫較治療前有所上升。計算兩組患兒的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2.1 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兒經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如表1所示。觀察組顯效18(60.00%)例,有效10(33.33%)例,無效2(6.67%)例,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7(23.33%)例,有效14(46.67%)例,無效9(30.00%)例,總有效率為70.00%。兩組患兒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
2.2 不良反應比較對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進行統計,觀察組共有3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例腹瀉,1例惡心、嘔吐,1例腹痛,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對照組共有3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其中1例惡心、嘔吐,1例腹痛,1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所有出現不良反應的患兒,停藥后癥狀均消失。兩組患兒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不顯著(P>0.05)。

表1 兩組患兒經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例
長期的臨床實踐發現,可以誘發感染性發熱的病因較多,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為常見,此外還包括小兒肺炎和顱內感染等疾病[2]。長時間發熱或持續高熱,將會對機體造成嚴重損害。如感染性發熱可導致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和脂肪代謝紊亂等,并可引起酮血癥。此外,因發熱導致的消化酶活性降低和腦皮質興奮、抑制功能失調等,可使患兒出現消瘦及驚厥等癥狀,進而加重病情,影響身體康復[3]。
布洛芬屬于非甾體抗炎藥,具有抗炎、鎮痛和解熱等作用,是世界衛生組織和FDA共同推薦的兒科解熱藥物,且對造血系統無影響,胃腸刺激小,因此適用于感染性發熱患兒。我科通過臨床研究發現,布洛芬可有效治療兒科感染性發熱,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乙酰氨基酚,總有效率高達93.33%,且無嚴重的不良反應,安全性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艾輝,李卓成,林寶虹.血培養聯合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對急性感染性發熱患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13):1706-1707.
[2]王玉杰,胡劍,趙凱.布洛芬混懸液口服治療兒童急性發熱退熱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1):47-48.
[3]湯紅芳,程桂蓮,鐘言華.吲哚美辛栓和布洛芬混懸液治療兒童發熱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4(1):66-67.
R816.92
B
1009-6019(2015)11-01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