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
(山西省腫瘤醫院 山西太原 030013)
護理干預對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郝娟
(山西省腫瘤醫院 山西太原 030013)
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對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回顧分析從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腫瘤晚期患者80例。將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醫院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而對治療組則采取護理干預。入院當天和入院后一個月,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生活質量均有明顯改善,入院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護理干預;腫瘤晚期;生活質量;生活質量量表
我國老齡人口的增加,消化道癌癥發病負擔依然嚴重,而與環境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癌癥如肺癌、乳腺癌等近年來顯著增加[1]。癌癥晚期的患者會出現腫塊、潰瘍、疼痛、出血、梗阻等臨床表現,其中以疼痛最為明顯且最為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的心理一般經歷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憂郁期和接受期[2],各期無明顯的界限,可重復憤怒期和協議期。對于老年腫瘤晚期患者,高質量的護理能有助于患者接受事實,以樂觀的心態抗戰病魔,提高生活質量。我院對老年腫瘤晚期患者采用護理干預,發現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達到預期結果,先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回顧分析從2012年8月到2014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老年腫瘤晚期患者80例。將8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順序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n=36)患者的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2.52±6.84)歲;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0例;淋巴癌9例、乳腺癌9例、肺癌7例、胃癌5例、直腸癌3例、結腸癌3例。對照組(n=44)患者的年齡(62~91)歲;平均年齡(76.52±6.45)歲;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7例;乳腺癌13例、淋巴癌8例、胃癌8例、肺癌7例、直腸癌4例、結腸癌2例、肝癌2例。兩組患者的意識清醒,在年齡、性別、腫瘤類型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癌癥三階梯止痛原則,給予所有患者藥物止痛。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住院期內的常規的宣傳教育和護理指導,對不同癌癥患者采用相適應的護理措施,治療組患者則給予護理干預。
護理干預:(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需求的問卷調查、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和考察患者對自身身體情況的了解程度。(2)針對患者個人問題,給予個性化干預,糾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消極的生活態度。(3)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腫瘤晚期患者心態普遍較為之消極,主要抱著等死的心態,更有老年患者不想成為家人的負擔繼而萌生自殺念頭,部分患者不能忍受癌癥帶來的疼痛,要求醫生給予安樂死。因此要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給予患者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還應介紹每一位患者,使患者們相互認識,舉行一些團體社區活動。護理人員應促進病房和諧氣氛、鼓勵患者家屬、親友探訪,盡量減少患者獨處時間。(4)鼓勵患者進行適當體力活動,提高自理能力,從而使患者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找到求生的欲望。(5)護理人員無需對患者呵護備至,減少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依賴。(6)定期檢查,詳細記錄患者的病情,對于老年腫瘤患者盡量報喜不報憂,要對患者家屬詳細報告其情況,若有異樣,則需同患者家屬溝通商量,采取相應的措施。
1.3 護理評價
評價方法參考朱志華[3]的方法,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對患者入院時和經護理一個月后進行問卷調查。該量表是在1988年Stewartse研制的醫療結局研究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hort from,MOS SF)演變而來的。1991年浙江大學醫學院社會醫學教研室翻譯了中文版的SF-36。該量表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評價各類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以均值±標準差標示,用SPSS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有顯著性差異。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數據有顯著性差異。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生活質量均有明顯改善,入院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

表2 治療組和對照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
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老年腫瘤患者要比起中青年的腫瘤患者的心理狀況要好,除個別的獨居老人。腫瘤患者的心理十分復雜,在應對腫瘤患者,最主要的是心理護理,給予更多的關心。生活質量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每個學科對生活質量的概念均不相同。臨床護理學所指的生活質量為疾病引起的生理和精神方面健康的障礙程度。惡性腫瘤的治療可根據患者癥狀,可導致病人生活質量的降低。隨著工業和醫學水平的不斷進步,患者對治療后生活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治療的主要目的是緩解患者癥狀。從護理專業角度對患者的疾病和患者的健康影響進行評價,促進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對自己的疾病負責,增加患者的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在延長患者生命的同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腫瘤患者也逐漸增多,根據老年的特點提高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是近些年學術界不斷關注的問題。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生活質量均有明顯改善,入院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采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老年腫瘤晚期患者和家屬在護理、食欲、睡眠、家庭理解、癌癥知曉率等方面均好于對照組患者。對老年腫瘤晚期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護理干預可明顯提高患者和家屬對癌癥相關知識的認識,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建立暢通的醫患溝通環境,促進和睦的醫患關系,有效建立患者和家屬應對疾病的各種技能,改善患者的社會關系,從而穩定患者情緒,使患者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合理安排自身作息時間,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和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
[1]曾紅梅,陳萬青.中國癌癥流行病學與防治研究現狀[J].化學進展,2013,09:1415-1420.
[2]李秋紅.老年晚期腫瘤患者80例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A].中華護理學會.中華護理學會全國腫瘤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10:3.
[3]朱志華.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及睡眠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0,21:1993-1994.
R246.5
B
1009-6019(2015)11-0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