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鳴
(四川省宜賓利民醫院 四川宜賓 644000)
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
沈鳳鳴
(四川省宜賓利民醫院 四川宜賓 644000)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予以護理干預對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方法:將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予以系統的護理干預。兩組皆予以≥半年隨訪,觀察記錄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與抑郁狀態問卷(DSI)評分情況,以及隨訪半年復發率,并對比分析。結果:兩組護理SDS評分與DSI評分皆有一定改善(P<0.01),研究組改善更佳(P<0.01);研究組隨訪半年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慢性心衰患者予以系統的護理干預處理,可改善心理狀態,并降低復發,值得借鑒。
慢性心力衰竭;護理干預;心理狀態;預后
心力衰竭(心衰)屬于老年人常見疾病,主要是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引發的心肌損傷,導致心肌結構與功能變化,進而引發心室充盈或者泵血功能下降[1]。慢性心衰則屬于長期存有心衰,病情危重,需加強重視。近幾年,有研究顯示[2]加強本病患者臨床護理干預,可改善心理狀態與預后,為了進一步探討,我院實施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2月-2014年7月接診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皆確診,同時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均分為2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2-78歲,均值65.8±5.4歲。研究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43-77歲,均值65.5± 5.7歲。兩組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皆予以抗炎、強心利尿及抗心衰等藥物對癥治療,之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而研究組予以系統的護理干預處理,具體有如下措施:1)健康宣教:叮囑患者要根據天氣適當增減衣物,并保障室內空氣流通,盡量情緒穩定,娛樂與工作應有所節制;盡量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飲食要清淡營養,加強體育鍛煉,控制體質等;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及時發現心衰癥狀與入院治療,盡量減少誘因。2)心理護理:本病病程長、預后不佳及活動受限等,往往會引發患者發生焦慮與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嚴重情況會導致自暴自棄等。為此,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交流,積極鼓勵他們說出心中所想,緩解壓力;根據具體情況建立社會支持系統,促使患者家庭成員、親朋好友等予以精神或生活支持,有效緩解不良心理狀況。3)運動干預:心衰患者適當參與運動鍛煉,可改善心肺功能與緩解不適癥狀。為此,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計劃,可采取慢走、打太極拳、慢跑等形式,并制定合理的運動量,盡量以運動不發生明顯氣喘、胸悶且心率不高于平時130%為宜。4)用藥護理:本病患者需長期堅持服藥,故而根據醫囑服藥是改善病情的關鍵,但大部分老年患者記憶力不佳,極易漏藥或不按時服藥,為此,護理人員要予以健康教育,告知按照醫囑服藥重要性,增強他們對服藥的依從性,并定時提醒記憶力不佳患者服藥。5)飲食干預:叮囑患者以低鹽、低脂、低糖飲食為主,并多吃新鮮蔬菜與水果,適量攝取蛋白質。
1.3 觀察指標[3]
觀察記錄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與抑郁狀態問卷(DSI)評分情況,以及隨訪半年復發率,并對比分析。其中SDS與DSI評分范圍為25 -100分,分數越高則顯示心理狀態越差或抑郁癥狀越嚴重。
1.4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采取統計學軟件SPPS18.0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采取卡方檢驗,而計量資料采取均數±s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差異作為統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1 心理狀態對比
兩組護理SDS評分與DSI評分皆有一定改善(P<0.01),研究組改善更佳(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與DSI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評分與DSI評分對比(±s,分)
指標護理時間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P SDS評分護理前64.82±3.6264.45±4.120.477>0.05護理后48.02±2.9155.29±4.369.807<0.01 t 25.57710.798 P <0.01<0.01 DSI評分護理前60.15±4.4661.02±3.891.039>0.05護理后47.06±3.1154.91±4.799.719<0.01 t 17.0237.002 P <0.01<0.01
2.2 隨訪復發率對比
研究組隨機調查半年復發率為10.00%(5/50),對照組則為42.00% (21/50),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X2=26.61,P<0.01)。
慢性心力衰竭需要長期堅持治療,但預后情況不佳,使得大部分患者極易發生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的產生除了會影響患者的康復,還應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需加強重視[4]。
本次研究針當中對接診的100例慢性心衰患者進行對照,隨機均分為2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系統的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與DSI評分皆有一定改善(P<0.01),研究組改善更佳(P<0.01),并且研究組隨訪半年復發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加強慢性心衰患者的系統護理干預,從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運動干預、用藥護理及飲食干預五個方面著手,可有效改善SDS評分與DSI評分,從而改善不良心理情緒,同時從預后情況來看,隨訪半年時復發率也明顯更低。
綜上所述,慢性心衰患者予以系統的護理干預處理,可改善心理狀態,并降低復發,值得借鑒。
[1]張玉芝.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和遵醫行為干預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23):84.
[2]殷潔,張麗莉,肖坤.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2(06):568-569.
[3]劉俊嬌.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心理狀態及預后的影響[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01):90-91.
[4]劉熔雪,梁婷,王英.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1(03):265-267.
R473.5
B
1009-6019(2015)11-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