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勤芬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 江蘇無錫 214000)
呼吸內科患者安全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觀察
范勤芬
(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 江蘇無錫 214000)
目的:為了全面的提升呼吸內科患者臨床護理的整體效果,對呼吸內科患者采用安全護理方式和傳統呼吸內科患者護理方式的最終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全面的對比分析,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呼吸內科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提供較為有利的參考。采用方法:分析了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資料。結果:該200名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分別采用了傳統的護理方式和安全護理方式,傳統護理方式中有67名患者對于護理整體較為滿意,滿意度達到67%,安全護理方式有98名患者對于護理整體較為滿意,滿意度達到98%。結論:在進行呼吸內科患者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安全護理的方式相對于傳統的護理方式在護理效果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因此,在進行呼吸內科患者護理的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安全護理方式。
呼吸內科患者;安全護理;傳統護理;臨床效果;效果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過程中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選擇較為優質的護理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護理實際意義。
1.1 相關資料
本研究過程中選擇了我院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內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齡最大為59歲,最小年齡為34歲,平均年齡為45歲。200名患者內部有支氣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為27%,肺炎患者為78例,所占比例為39%,慢性阻礙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為34%。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00人。第一組為實驗組采用安全護理方式進行患者日常的護理,第二組為對照組,在日常的護理過程當中,采用傳統的呼吸內科護理方式。其具體的分組情況見表一所示:

表一 兩組患者一般性資料對比表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該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及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安全護理方法所謂的安全護理方法就是在傳統護理方法之上,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增強自身護理的主動性,同時,在主動護理的過程當中,注意增加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相關的問題,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解決與患者相關的問題。通過多種較為有效的方式,增強患者所處環境的舒適性[1]。此外,在護理的過程當中注意提升護理人員的相關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識,全面的保證護理的責任切實的落實到個人身上。增強對于相關藥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
對采用傳統常規護理方式和安全護理方式的患者進行了全面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 統計學方法
對于所得的數據采用了X2檢驗的統計學方法,根據P小于0.05為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采用傳統常規護理的小組的100名患者當中,非常滿意的患者有45名,較為滿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滿意的20名。滿意率達到68%。采用安全護理方式的小組100名患者當中,非常滿意的達到82人,一般滿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沒有不滿意的患者,患者的滿意率達到98%。從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得出,采用安全護理方式臨床護理效果要遠大于采用傳統常規護理方式。
在相關的臨床實踐中表明,呼氣內科相對于其他科室是一個醫療糾紛發生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內部內部的患者的年齡往往較大,該年齡階段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有著較為特殊的要求,對于護理的整體質量要求也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2],全面的實現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方式的研究有著較為重要的理論和護理實際意義。
筆者通過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內科護理方式發現,在進行呼吸內科患者臨床護理的過程當中,根據不同的呼吸內科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針對性的安全護理方法和措施,對于提升呼吸內科護理的整體質量有著較大的作用,安全護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對于其他護理方式在較多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
我院呼吸內科自采用安全護理方式以來,內部整體的護理質量相對與先前的護理質量有了較大的提升。安全護理方式在整個醫院內部得到醫生及護士較好的反映,因此,通過以上的分析結合我院研究比較數據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臨床針對呼吸內科患者實施護理的實踐過程中,采用安全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顯著[3],是臨床護理呼吸內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選擇。
[1]宋彥,劉帆.全程告知程序在改善呼吸內科患者情緒和自我效能感中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08:1523-1524.
[2]陳淑珍,毛麗潔,鄭秀云,莊丹雯.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呼吸內科患者痰培養標本及時送檢率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2,17:42-44.
[3]金益峰,周建英.呼吸內科患者白色念珠菌痰培養陽性的危險因素及耐藥性變遷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1,10:931-932+934.
R714.14+5
B
1009-6019(2015)11-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