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平
(福建省建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福建 建甌 353100)
慢性腦供血不足中醫證候的臨床調查
彭春平
(福建省建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福建 建甌 353100)
目的:通過慢性腦供血不足中醫證候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闡明其中醫證候特征。方法:收集到的100例患者進行辨證分型,同時對患者的相關疾病、入院后的頸動脈彩超數據進行分析,討論上述因素與其主要證型之間的相關性。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結果:慢性腦供血不足中醫證候實證以痰瘀多見,虛證以氣虛腎虛為主要表現,中醫證候分布可分為標實證、本虛證、本虛標實證,以本虛標實證為多;其中標實證以痰瘀互阻為主,本虛證以腎氣虛為主,本虛標實證以腎氣虛痰瘀互阻為主。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本虛標實證中伴發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標實證組及本虛證組,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方面本虛標實證組亦比標實證組及本虛證組高。結論:通過 開展跨地域、多中心、大樣本的病證結合臨床調查研究,對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中醫證候特征進行闡明,能為制定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中醫治療原則提供依據。
慢性腦供血不足;中醫證候;相關因素
慢性腦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ory insuficiency,CCCI)并非局灶性的大腦缺血,而是指大腦普遍的血流供應不足的一種狀態。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CCCI患者逐年增多,據統計8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80%有不同程度CCCI癥狀,60歲以上的人群中約2/3有CCCI病史[1]。CCCI是 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同時也是腦梗塞、血管性癡呆、Alzheimer病、Binswanger病等諸多腦血管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階段[2]。
CCCI是現代醫學病名,中醫學中并沒有與之相應的病名,但結合臨床癥狀表現,本病應屬于眩暈、頭痛等范疇。對于CCCI中醫證候的認識大多數源于醫家各自的臨床經驗總結。目前國內學者大多認為其病性以本虛標實為主,標實上一致推選痰瘀互阻多見,對于本虛,尚存在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心虛、肺虛、脾虛、肝虛、腎虛等不同觀點。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間福建省建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的并符合納入標準的CCCI患者100例。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00年日本第16次腦卒中學會正式頒布的CCCI診斷標準。①有頭暈、頭痛、頭沉等自覺癥狀;②有支持腦動脈硬化的所見∶伴有高血壓、眼底動脈硬化改變等,或有時可聞及腦灌注動脈的血管雜音;③沒有大腦的局灶神經體征;④頭部CT或MRI檢查未見血管性器質性腦病變;⑤排除其他病癥引起的上述癥狀;⑥年齡>45歲;⑦腦循環確認腦血流降低;⑧DSA或TCD提示腦灌流動脈有阻塞或狹窄改變;以上①一⑤點是必備條件。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CCCI診斷標準;②年齡>45歲,癥狀持續時間2個月以上;③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塞,腦出血患者。②良性位置性眩暈,美尼爾病及其綜合征,中耳炎和骨迷路感染,前庭神經元炎,頸椎病患者。③ 顱內感染性疾病及顱內脫髓鞘病患者。④中、重度貧血、急性發熱性疾病、心律失常以及頭部外傷后引起的頭暈患者。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腦腫瘤,腦寄生蟲病患者。⑥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和惡性腫瘤患者。⑦精神疾病患者和認知功能損害者。⑧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
1.5 調查內容
1.5.1 人口學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等。
1.5.2 相關部分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
1.5.3 中醫證候學調查虛證診斷標準∶參考1986年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研究專業委員會修訂的《中國虛證辨證參考標準》,實證診斷標準∶參考199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1.5.4 頸部血管彩超儀器型號為日本生產的ALOCK Prosound A5,探頭頻率為7-10MHz。
1.6 統計學方法 對所獲得數據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呈正態分布者用±s描述。計數資料率的顯著性比較采用u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人口學資料 納入的100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男女比例1.22∶1;患者年齡最小 51歲,最大 95歲,平均年齡為(71.5± 9.2)歲。
2.2 相關疾病 100例中伴有高血壓病者占78%,伴有糖尿病者占33%,伴有高脂血癥者占34%。
2.3 頸部血管彩超 100例中均有出現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改變,其中頸動脈硬化者占60%,椎動脈硬化者占13%,頸動脈、椎動脈均硬化者占27%。
2.4 中醫證候分布
2.4.1 實證分布情況 由表1可見100例中瘀血占68%,痰濁占62%,陽亢占25%,表明CCCI中醫實證以瘀血和痰濁為主。

表1 實證總體分布情況(n=100)
依據表1的結果,提示瘀血、痰濁為實證的基本證候,故以這2個實證進行實證組合分析,共88例,其余12例未出現以上2種基本證候的分布。88例中醫實證組合分析結果提示∶痰瘀互阻占42%,單純淤血、單純痰濁分別占26%、20%,說明實證組合以痰瘀互阻為主。
2.4.2 虛證分布情況∶由表2提示虛證中以氣虛、陰虛、肝虛、腎虛為基本虛證證候。

表2 虛證總體分布情況(n=100)
以氣虛、陰虛、肝虛、腎虛進行虛證組合分析,其中單純陰虛2例,單純肝虛3例,肝虛+陰虛1例因量標本量少不進行虛證組合分析,其余同時有氣虛、腎虛的歸入腎氣虛組,僅有氣虛無腎虛的歸入氣虛組,僅有腎虛無氣虛的歸入腎虛組,結果提示腎氣虛組占47%,氣虛組占19%,腎虛組占13%,提示虛證組合以腎氣虛組為主。
2.4.3 虛實組合情況∶將虛證組合歸入本虛組,將實證組合歸入標實組,兼有虛證組合及實證組合的歸入本虛標實組,見表3,可見本虛標實組占69%,虛實組合以本虛標實證為主。

表3 CCCI患者主要中醫證候特征(n=100)
2.5 中醫證候與相關疾病的相關分析∶由表4可見本虛標實組患者并發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的例數均比單純本虛組或單純標實組高。

表4 CCCI中醫證候與相關疾病的相關性(n=98)
2.6 中醫證候與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分析∶由表5可見,本虛標實組患者伴發頸動脈、椎動脈粥樣硬化明顯高于標實組和本虛組。

表5 CCCI中醫證候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n=98)
CCCI的主要病因是腦大、中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可有不同程度的斑塊形成、血管狹窄)、播散性小動脈硬化和微動脈的玻璃樣變。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是導致腦動脈硬化的傳統危險因素[3]。頸部血管的彩超檢查能較準確的檢查出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及斑塊、狹窄等,進而反映出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早期進行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作為早期診斷CCCI的較靈敏的指標之一[4]。
本研究發現CCCI的中醫證候中實證以痰濁、血瘀為主,其中痰瘀互阻較常見。虛證以腎虛、氣虛多見,以腎氣虛為主要證候表現,此外部分還伴有肝虛及陰虛。中醫證候分布可分為標實證、本虛證、本虛標實證,以本虛標實證為多,其中以腎氣虛痰瘀互阻為主。考慮中年過后臟腑虛衰,精氣不足,髓海空虛,清竅失榮,諸癥遂生,臟腑失調,氣化失司,痰濁、瘀血有生成之機,清竅被蒙,諸癥遂起。屬本虛標實,其病位在腦,以肝腎不足、氣血虧虛,髓海不足為本,痰濁瘀阻為標,精損髓傷、清竅失養為其病機關鍵。
本研究顯示CCCI本虛標實證組患者伴發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所占比例明顯高于標實證組及本虛證組,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亦高于標實證組和本虛證組。CCCI中醫證候特征是以痰濁、血瘀、氣虛、腎虛多見,多表現為本虛標實證。提示在對血壓、血脂、血糖有效干預的基礎上,中醫藥治療可以補腎益氣,化痰活血通絡為主。
本次研究由于病例數偏少,初步分析的結果尚不能全面闡明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中醫證候特征。開展跨地域、多中心、大樣本的病證結合臨床調查研究,全面闡明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中醫證候特征,能為制定慢性腦供血不足的中醫治療原則提供依據。
[1]李建章.慢性腦供血不足新思維[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 雜志 ,2007,10(5):1-2.
[2]de la Torre JC.Alzheimer's disease:how does it start?[J].J Alzheimers Dis,2002,4(6):497-512.
[3]孫強,呂曉紅.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基礎及臨床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9,26(6):756-760.
[4]孟麗霞.彩超對頸動脈粥樣硬化與CCCI相關性的研究[J].中外醫療,2009,28(9):177.
R255.3
B
1009-6019(2015)10-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