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懷玉
(山西省芮城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 山西 芮城 044600)
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探析
祁懷玉
(山西省芮城縣人民醫院普通外科 山西 芮城 044600)
目的:探討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探查術的臨床分析。方法:選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間收治的膽管結石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即對照組患者42例采用膽總管切開探查術治療,觀察組患者42例采用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術進行治療,分析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中結石的清除率為,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7.1±1.4)d,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膽囊結石疾病的治療時應該優先考慮采用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手術治療,其對于結石的清除率高且住院時間段,值得推廣。
膽道外科手術;膽道鏡;膽管結石
膽管結石是由于肝內外膽管中有結石形成逐漸演變成的一種膽道系統疾病,在結石的生長過程中會造成其膽汁淤滯,從而引發細菌感染性疾病,在膽管持續發炎的過程中能夠使得其局部組織增厚或者出現疤痕性狹窄的情況,給患者的生活造成諸多的不便[1]。目前在治療該種疾病時主要采用經膽囊管膽道鏡探查手術治療,本文就對該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3年4月間收治的84例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即觀察組患者42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31例,年齡分布在37-7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1±2.0)歲;對照組患者42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分布在35-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0.8±0.4)歲,所有的患者在手術治療之前均使用B超、CT掃描等進行檢查,均被確診為膽總管結石患者。
1.2 手術方法
首先使用常規的開放性膽囊切除手術,對于膽囊管壁較厚的患者將膽管切斷,然后預留膽囊管約1cm,然后使用絲線牽引3-4針;對于膽囊管壁較薄的患者則不用將癌切斷已進行在之后的治療過程中進行牽引。然后經膽囊管置入膽道鏡如膽總管,若患者的膽囊管相對較細首先要使用探子進行擴張,直至膽道鏡能夠順利的進入膽總管中,通過探查找到結石利用專用的取石網將其取出,若探查到結石的體積較大可以現將其夾碎然后取出,取出之后再使用膽道鏡進行探查,找尋是否存在殘留確保所有的結石組織全部取出,最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的數據采用X2檢驗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組間的數據采用t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實驗中,結石探查術共探查結石38例,其中成功取出結石32例,結石的清除率為84.21%,結石的直徑在0.4-0.9mm之間,平均直徑為(0.64±0.02)mm,平均住院時間為(7.1±1.4)d,其中6例患者采用探查手術其結石不易取出,因此采用膽總管壁后取出結石,同時滯留T管;4例患者由于其膽囊管解剖變異造成膽道鏡無法置入,因此智能采用切開膽總管探查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中,其膽管損傷的患者3例,手術之后其膽汁發生滲漏的患者3例,T管拔除之后發生膽汁性腹膜炎患者1例,本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15.0±1.4)d,與觀察組患者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并發癥情況和住院時間的對比[n,±]
術中經膽囊管行膽道鏡探查術進行取石操作,該種治療方法相對簡單易行,醫生也非常容易掌握,除此之外該種手術方式的時間較短,甚至能夠節省照射片子以及放置T管以及手術完畢之后進行創口縫合的時間,所有的操作步驟均在膽道鏡的監視下完成,因此在清除結石時更加的完全,清除率也會顯著提升[2-3]。相比于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手術治療手段,傳統的開放性取石手術其會使患者T管附近的組織發生炎癥病變,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并發癥,同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恢復時間,使得住院時間延長。
雖然采用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彈道探查手術的優點十分明顯,但是其適應癥和禁忌癥也相對較多,如果想要提升治療效果那么就必須謹記以下指征[4]∶①適用于膽總管結石、肝內結石的治療;②肝外膽管梗阻以及膽管腫瘤患者的治療;③膽總管管壁增厚并且有明顯增粗的情況,其增厚的組織>1cm,其膽總管下段能夠觸及到硬結節,胰腺組織中也存在硬結節;④膽管良性腫瘤、膽囊息肉以及應激性膽囊潰瘍病等;⑤胰腺炎患者、膽結石導致的胰腺炎患者、梗阻性黃疸患者;⑥手術之后膽道綜合征患者,包括不明原因的膽道出血癥,膽道測壓發生異常情況等;⑦靜脈膽道造影、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手術前采用超聲檢查顯示其膽管組織發生異常的患者對于這些疾病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均可以采用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彈道探查手術治療。有手術指征同樣也有手術禁忌,對于一些特定的膽道疾病類型,則不能采用該種治療方法,比如若膽總管結石其直徑超過1.0cm時則必須采用開放性膽管切開手術治療,另外比如患有急性化膿性膽管炎等均不能采用該種治療措施[5]。
在手術的操作過程中首先應該將患者的膽囊管充分進行解剖,盡可能的解剖至膽總管交匯的位置,但是盡可能的縮小膽總管匯入角度,這樣一來在置入膽管鏡之后方便操作。在進行對彈道擴展時盡量不要使用止血鉗,因為該器械比較尖銳可能會對患者的膽囊管壁造成損傷,膽道鏡置入之后動作盡量輕柔,在膽道鏡操作時盡量避免鏡身擺動。如果在取石過程中發現患者的膽囊中的結石直徑較大,盡量不要強行拖拉,而是先使用設備將其夾碎,再逐一將其從膽囊管拉出,這樣能夠避免造成交匯處發生損傷的情況。同時部分結石的直徑較小同樣不容易取出,則可以使用乳頭部將其推送至腸腔內然后取出,在取石操作完成之后使用膽道鏡進行探查是否存在殘留。本次研究中單純采用開放性膽囊管切除手術治療患者其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而術中經膽囊管膽道鏡探查手術治療的觀察組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76%,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小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膽道疾病特別是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術進行治療,患者的恢復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低,因此更加安全所以值得臨床治療上推廣應用。
[1]趙海鷹,劉金鋼,張昱鵬,等.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87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6,17(03):47-48.
[2]馮作忠.經膽囊管行術中膽道鏡膽道探查68例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8,35(03):174-175.
[3]李玉坤,楊聞曉,羅勇,等.術中膽道鏡經膽囊管行膽道探查的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07,15(08):363-364.
[4]劉海龍.術中膽道鏡經膽囊管行膽道探查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1,18(05):1024-1025.
[5]林翔海,陳焰,杜銳鋒,等.膽道鏡經膽囊管行膽道探查356例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08(11):76-77.
R443+.8
B
1009-6019(2015)10-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