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新 張士紅 都艷紅 張丹 夏春曉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眼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屈光性弱視與屈光參差性弱視對比敏感度變化的比較
王艷新 張士紅 都艷紅 張丹 夏春曉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眼科 河北 保定 072750)
目的:比較屈光性弱視與屈光參差性弱視對比敏感度的變化。方法:收集36例(68只眼)屈光性弱視患者,設為屈光組;另收集32例(58只眼)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設為參差組,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視覺對比敏感度(CS)進行測定和比較。結果:夜視狀態下兩組患者所有空間頻率的視覺對比敏感度均無顯著差異(P>0.05);明視狀態下屈光不正性弱視在中、高頻區CS下降幅度明顯小于重、中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P<0.05)。結論: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的視覺質量比屈光不正性弱視患者低下。
屈光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對比敏感度
弱視是眼科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多發病,是一種發育障礙性疾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難度大的特點[1]。其治療效果與患者的年齡相關,年齡越小,治療效果越好,因此對于弱視患者應該及早治療[2]。為了給弱視治療提供更好的參考依據,國內外對弱視的視覺對比敏感度的改變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研究。本次研究針對屈光性弱視與屈光參差性弱視對比敏感度的變化進行了對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眼科自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弱視患者68例(126只眼),根據弱視的性質分為屈光性弱視與屈光參差性弱兩組。其中屈光性弱視患者36例(68只眼),男22例,女14例,年齡在4-15歲之間,平均年齡(6.8±2.7)歲。近視22只眼,平均度數-3.55D;遠視46只眼,平均度數+3.45,左右眼比例為(36∶32);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32例(58只眼),男20例,女12例,年齡在4-16歲之間,平均年齡(7.3± 3.1)歲,所有患者均為遠視,平均度數+3.75,左右眼比例為(32∶26)。所有患者均按弱視程度分為輕、中、重3級,排除其他眼損傷疾病。
1.2 方法
采用MCT8000型視覺對比敏感儀對兩組患者進行CS測定,其空間頻率分為A、B、C、D、E分別為1.5、3、6、12、18周/度。視標方向隨即排列分布,有右偏15度、左偏15度和垂直3種。所有患者分別在明視和夜視情況下進行測定,并在正式檢測之前對患者進行訓練,以便患者能夠正確的配合。
1.3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X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夜視狀態下兩組患者所有空間頻率的視覺對比敏感度均無顯著差異(P>0.05);明視狀態下屈光不正性弱視在中、高頻區CS下降幅度明顯小于重、中屈光參差性弱視屈光不正性弱視(P<0.05)。詳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明視狀態下所有空間頻率平均CS視標數

表2 兩組患者夜視狀態下所有空間頻率平均CS視標數
弱視是屬于一種發育障礙性疾病,其發病年齡普遍較小,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斜視弱視和屈光性弱視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兩種情況,本次研究中主要針對屈光性弱視和屈光參差性弱視的視覺對比敏感度進行了分析比較,從研究結果來看在明視情況下,兩組患者的中、重度弱視患者在中頻和高頻區CS存在著差異(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輕度弱視的所有空間頻率CS無統計學差異。夜視條件下,屈光組和參差組在輕、中、重3組的高、中、低3個空間頻率CS均無統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對屈光性弱視與屈光參差性弱視對比敏感度的變化的比較可以得出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的視覺質量比屈光不正性弱視患者低下。
[1]鮑連云,何偉,劉文輝等.屈光性弱視與屈光參差性弱視對比敏感度變化的比較[J].眼科研究,2001,19(2):147-149.
[2]崔愛芝,劉桂香,崔從先等.兒童屈光不正性與屈光參差性弱視對立體視功能發育的影響[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5):571-574.
[3]張寧,陶晗,陳奇妙等.屈光參差性遠視性兒童弱視78例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25):3590-3591.
R246.82
B
1009-6019(2015)10-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