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娟
(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山西 陵川 048300)
小兒腹瀉病96例診治體會
徐霞娟
(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婦幼保健院兒科 山西 陵川 048300)
目的:對小兒腹瀉病的診治方法進行探討,并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據。方法:選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6例腹瀉病患兒,隨機的分成研究組和參照組,參照組采用常規用藥方法予以治療,研究組使用飲食療法聯合非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對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結果:通過治療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比較發現,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3.7%,明顯高于參照組患兒的總有效率77.1%,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研究發現,應用飲食療法聯合非抗生素藥物治療小兒腹瀉病的臨床效果明顯,值得推廣應用。
小兒腹瀉病;飲食療法;非抗生素藥物;臨床效果
小兒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嬰幼兒消化道綜合征[1]。小兒腹瀉的發病機制比較復雜,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會產生影響。由于傳統治療方法的干擾,在對于小兒腹瀉病上,一些醫護人員經常性的使用抗生素藥物,長此以往對患兒產生不良的影響[2]。本研究將針對小兒腹瀉病,對其診治的方法進行探討,分析飲食治療聯合非抗生素藥物治療的臨床價值,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96例腹瀉病患兒,隨機的分成研究組和參照組。研究組患兒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齡3個月~2.5歲,平均(1.3±0.1)歲,其中感染性腹瀉23例,非感染性腹瀉25例;參照組患兒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齡2個月~2.5歲,平均(1.2±0.2)歲,其中感染性腹瀉20例,非感染性腹瀉2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其他一般資料上經對比沒有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小兒腹瀉病因
小兒感染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多見,比如輪狀病毒感染;細菌性腹瀉較少,比如大腸桿菌失衡;寄生蟲感染,比如腸道阿米巴原蟲。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多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消化不良或者是氣候等因素所致。
1.3 方法
1.3.1 診斷方法
根據患兒的病情和病因以及一般資料的分析,對患兒進行診斷,并將其分類∶
輕度腹瀉∶沒有脫水或者中毒的癥狀;
中度腹瀉∶有輕到中度的脫水或者輕度中毒的癥狀;
重度腹瀉∶重度脫水并且有明顯的中毒癥狀,常伴有高燒不退或者低燒不升,以及疲憊乏力、焦躁不安等表現。
1.3.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使用常規的方法進行用藥治療,比如口服ORS口服補液鹽,根據患者情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等藥物;
研究組患者在對其病情診斷后,在常規的方法上糾正酸堿平衡失調、補充水電解質,并進行、補液、中藥健脾胃、保護腸粘膜(蒙脫石散)等非抗生素藥物治療,并在每天對患兒補充一定劑量的鋅劑和復合維生素B以及微生態制劑;此外注意患兒的飲食調整,宜清淡飲食但要注意鹽分的補充,多喝水,適當的增加堿性食物,防止患兒因腹瀉出現脫水或者大楔形的酸中毒。
1.4 治療效果的判定標準[3]
顯效∶患兒在接受治療三天內,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糞便狀態和次數恢復正常;
有效∶患兒在接受治療三天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糞便狀態和次數有所好轉;
無變化∶患兒在接受治療三天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變化或者加重,糞便狀態無變化,糞便次數無變化或者增加狀態;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數數據進行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不同的治療方法,兩種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的顯效率為54.2%,總有效率為93.7%,明顯高于參照組患兒的顯效率35.4%和總有效率77.1%,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的比較(n%)
小兒腹瀉作為一種急性胃腸道功能紊亂,主要發生于秋冬季節。根據相關報道,因為腹瀉已經是小兒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所以,此病已經成為世界公共衛生問題[4]。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小兒腹瀉病治療效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本研究通過研究組和參照組患兒的治療效果的對比,能夠發現非抗生素藥物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促進患兒的康復。此外,非抗生素藥物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抗生素的使用,避免了因濫用抗生素給患兒帶來不良影響,且飲食治療能夠保持患兒的營養均衡以及水電解質的平衡,有利于患兒的生長發育,治療方法簡單實用,效果顯著。
較為常用的微生態制劑包含了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其益生菌可以定植于腸道中,從而形成生物菌膜,對腸道中所存在的有害菌黏附與繁殖進行抑郁,改善菌群失調癥狀,減少毒素累積,調整腸道內的微生態環境,有利于腸道中的正常菌群恢復正常狀態中,重新構建腸道天然生物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在對腹瀉患兒進行治療時,應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方法,避免濫用抗生素,采用鋅劑和微生態制劑對患兒治療,減少因治療對患兒產生的不良影響,同時遠期效果明顯,復發率低。因此,使用飲食療法聯合非抗生素藥物治療小兒腹瀉病的方法,可以改善患兒臨床癥狀,促進患兒的康復,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使用。
[1]焦富勇,白濤敏,藺婧,等.小兒腹瀉病治療新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7):535-537.
[2]方鶴松.小兒腹瀉病的診斷和治療[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19):1537-1540.
[3]徐偉.小兒腹瀉病診治的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1,01(7):59-61.
[4]趙洪波.小兒腹瀉病臨床新觀點與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23):2620-2622.DOI:10.3969/j.issn.1008 -8849.2013.23.052.
R725.7
B
1009-6019(2015)10-00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