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宏鵬
(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黑龍江 北安 164000)
大隱靜脈曲張根治術與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加皮內縫扎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效果比較
董宏鵬
(黑龍江省北安市第一人民醫院 黑龍江 北安 164000)
目的:探討針對大隱靜脈曲張患者采用大隱靜脈曲張根治術與高位結扎加術皮內縫扎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大隱靜脈曲張患者106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大隱靜脈曲張根治術,觀察組患者開展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與皮內縫扎術。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63.7±4.3)min,住院時間為(4.7±1.3)d,臨床總有效率為98.1%,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大隱靜脈曲張患者采用高位結扎術加皮內縫扎術可縮短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并提高預后改善效果。
大隱靜脈曲張;大隱靜脈曲張根治術;高位結扎術;皮內縫扎術
大隱靜脈曲張主要因久坐或站立而引發的下肢血管病變,其發病原因主要與長期靜脈內壓、靜脈壁薄弱等存在密切關聯,疾病發生后極易引發靜脈炎、局部潰瘍及濕疹等并發癥表現,導致病患肢體功能形成障礙,對其生活與工作均具嚴重危害[1]。為有效提高該疾病患者的預后狀況,本研究針對部分病例采用了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皮內縫扎術治療方案,并獲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中106例大隱靜脈曲張患者均為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所收治,均通過靜脈造影或多普勒超聲檢查獲得證實,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3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46.9±6.8)歲,平均病程(9.8±2.6)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47.1±6.4)歲,平均病程(10.2±2.4)年。兩組患者手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基本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操作方式相同,均行連續硬膜外麻醉方式,指導采用平臥位,并常規消毒處理術野皮膚。對照組患者開展傳統大隱靜脈曲張根治術,于病變部位建立切口并合理切開脂肪層,將其大隱靜脈主干有效暴露,鈍性分離靜脈近端分支,再分別切斷并結扎大隱靜脈與近端雙道。觀察組患者給予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皮內縫扎術,首先定位器靜脈曲張的縱軸位置,自靜脈邊緣進針直至對側部位出針,然后依據相反路徑再次完成進針與出針,應用縫線將曲張靜脈有效圍繞,打結時確保位于皮下位置。術后均開展早期康復指導,要求患者維持下肢抬高緩解血運障礙,待手術1d后逐漸恢復床下活動,2d后給予局部換藥,并依據局部愈合程度決定拆線時間,手術2周后將結扎線拆除,連續應用彈力襪3周再逐步恢復日常活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同時根據預后表現判定臨床療效[2]∶①痊愈∶手術后局部癥狀均消失,下肢酸脹與水腫顯著改善;②有效∶手術后局部癥狀明顯好轉,但仍伴隨輕微下肢酸脹與水腫;③無效∶手術后相關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好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值檢驗,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組間臨床表現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臨床表現比較(±s)

表1 組間臨床表現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住院時間(d)對照組(n=53)92.9±8.6 7.7±1.9觀察組(n=53) 63.7±4.3 4.7±1.3 t值 12.92 6.43 P值 <0.05 <0.05
2.2 組間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有效率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組間臨床療效比較[n(%)]
大隱靜脈曲張主要因局部瓣膜瘤樣擴張所致,發病患者的下肢深、淺靜脈匯合部位的瓣膜逐漸喪失單向控制功能,使得下肢局部血運受阻引發血液倒流,從而形成大隱靜脈擴張與迂曲[3]。通常早期患者多存在局部淺靜脈擴張表現,長期站立后下肢多伴隨產生酸脹與疼痛感;在疾病不斷進展后,其局部皮膚因血運異常而誘發營養障礙,逐漸引發皮膚瘙癢、萎縮及皮下組織硬結等,嚴重者還會存在局部潰瘍與濕疹。不但會明顯抑制患者的正常下肢功能,其高危并發癥也會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目前,臨床針對該疾病患者常采用手術治療措施,但以往大隱靜脈曲張根治術具有損傷嚴重、瘢痕明顯等缺點,導致患者的預后療效及滿意程度均受影響。本研究中將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與皮內縫扎術應用于發病患者中,經臨床效果觀察可見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現該種術式治療時可有效縮短術中實施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從而緩解了患者因手術或住院時間延長而形成的不良身心影響。同時,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8.1%,亦顯著高于對照組,證實該術式對下肢癥狀的改善效果更為滿意。
綜上所述,針對大隱靜脈曲張患者采用高位結扎術加皮內縫扎術可縮短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并提高預后改善效果,適宜廣泛推廣應用。
[1]易松濤.彩色多普勒超聲在下肢大隱靜脈曲張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9):1923.
[2]李云起.高位結扎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療效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4,22(14):109.
[3]郭志剛,李立彬,高妍.腔內激光聯合高位結扎治療大隱靜脈曲張患者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35):68-70.
[4]陳紅玲,曾裕花.高位結扎加皮內縫扎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6(28):108-109.
R543.6
B
1009-6019(2015)10-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