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嬋
(浙江省湖州婦幼保健院 浙江 湖州 313100)
酪酸梭菌輔助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療效分析
陳冬嬋
(浙江省湖州婦幼保健院 浙江 湖州 313100)
目的:探討酪酸梭菌輔助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療效。方法:100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下,治療組加用酪酸梭菌口服,每次0.5g,每日3次,連用5天;對照組予一般常規治療 。結果:治療組膽紅素下降高于對照組 (P<0.05 )。結論:酪酸梭菌用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降低膽紅素水平,降低膽紅素腦病發生。
酪酸梭菌;輔助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常見病、多發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病因復雜多樣,部分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一般多留有后遺癥,嚴重者可死亡。所以,及時減輕并治療新生兒黃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我院新生兒科采用酪酸梭菌輔助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新生兒室住院患兒,符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標準[1],日齡2-26 d。均為足月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性別 、日齡 、胎齡、出生體重 、治療前血清膽紅素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參照全國新生兒黃疸和感染學研討會制定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干預方案,根據患兒年齡、高膽紅素血癥的程度,對照組∶①藍光照射,根據黃疸程度每天給予8~2oh藍光照射。②考慮溶血者給予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封閉抗體。③其他∶黃疸上升快者給予靜脈注射白蛋白、糾酸等。④∶病因治療。治療組50例,在常規治療的同時,加用酪酸梭菌散劑(商品名米雅,規格1g/包,日本米雅利桑制藥株式會社生產 )0 5g.每日3次口服,連用5天;100例患兒治療5天后靜脈血膽紅素指標。
1.3 療效判斷∶據監測患兒每日皮膚膽紅素變化情況∶顯效∶5天內皮膚黃疸消失,靜脈血總膽紅素值低于85μmol/L;有效∶5天內皮膚黃疸有減輕,靜脈血總膽紅素值85~205μm ol/L;無效 ∶5天內皮膚黃疸無減輕,靜脈血總膽紅素值205μmol/L以上。
本2組患兒治療效果以總有效率比較 ,經統計學處理 ,采用x 2檢驗,2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治療組較對照組療效顯著 ,詳見表格1

表1 兩組間治療效果對比
新生兒黃疸時新生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以現行生理性黃疸標準,臨床上病理性黃疸患兒較多,有報道14.39%的新生兒患高膽紅素血癥[2]。新生兒黃疸產生的原因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如∶膽紅素生成過多、轉運膽紅素能力不足、肝功能發育不完善以及肝腸循環等都可能會引起新生兒黃疸。由于上述特點,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能力僅為成人的1%-2%,因此極易出現黃疸。新生兒早期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膽紅素過高可透過血腦屏障引起腦損傷,并發膽紅素腦病,嚴重的患兒可致死亡。董淑蘭[3]研究發現,血清膽紅素峰值>205.2 μmol/L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智力缺陷25.8% 、聽力損失20.8% 、神經系統異常4.2%、后遺癥總檢出率為50.8%。新生兒出生時腸道內無細菌,結合膽紅素不能被還原成尿膽原隨糞便排出,加之腸道內B一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可很快將結合膽紅素分解為脂溶性未結合膽紅素,迅速被腸道重吸收,進入體循環,造成高膽紅素血癥[4]。酪酸梭菌的主要成份酪酸梭狀芽孢桿菌,屬于革蘭陽性菌,耐酸,可耐受胃酸、膽汁酸進入腸腔,促進雙歧桿菌及乳酸菌的生長繁殖,還原結合膽紅素為尿膽原或糞膽原,排出體外。同時刺激腸蠕動,減少胃腸功能障礙發生,促進糞便的排出。酪酸桿菌可產生酪酸,酪酸是腸黏膜生產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有助于新生兒腸道的成熟發育以及腸黏膜上皮細胞的正常生長[5],具抑制腸道多種致病菌生長及繁殖,促進雙歧桿菌和酸酶菌的生長,調節正常腸道菌群的功能[6]。同時降低腸道PH值呈酸性,降低B-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減少結合膽紅素分解成為結合膽紅素,減少肝腸循環,促進膽紅素排出體外。還可生成維生素B族及葉酸、維生素K等[7],可及時補充光療所致的核黃素缺乏及生長發育所需的威力元素。本研究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使用方便、安全,能夠有效的降低膽紅素水平,臨床療效較為滿意。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37.
[2]田青,李曉東,查文清,等.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危險因素的 Logistic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l,27(14):2560-2562.
[3]董淑蘭.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對遠期預后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12):1056-1057.
[4]宋寧,高迎香.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130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3):64-65.
[5]張學鋒.匹維溴銨聯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國廠礦醫學,2004,17(1):36-37.
[6]丁申.酶酸菌與慶大霉索治療腹 瀉200例[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1998,17(3):181.
[7]王紅榕,李洪福,崔云龍.酪酸梭菌活菌散與蒙脫石散間隔應用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療效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17(2):236-238.
R725.5
B
1009-6019(2015)10-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