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平
(農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 農安 130200)
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應及護理觀察
李淑平
(農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吉林 農安 130200)
目的:分析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應以及臨床護理干預方法。方法::抽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疾控中心抽血患者86例作為對象,采用抽簽法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以及抽血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100%較對照組護理滿意率為79.07%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輕度抽血反應發生率6.98%較對照組輕度抽血反應發生率6.98%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強對疾控中心抽血患者心理反應的分析,并行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抽血反應的發生幾率,值得推廣應用。
抽血;心理反應;護理;疾控中心
臨床研究表明,靜脈采血是臨床常見的護理操作,然而,部分患者采血期間會伴隨出現緊張、恐懼等心理,進而對采血的順利進行造成影響。因此,護士必須加強對抽血患者心理狀況的分析,并行針對性護理。有文獻指出,加強對靜脈采血患者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暈針等的發生幾率。基于此,本文對比分析了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入疾控中心抽血患者86例作為對象,采用抽簽法將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43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23歲至64歲,平均(49.67±2.50)歲。本組43例患者中,19例有抽血史,24例無抽血史。對照組43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齡22歲至65歲,平均(48.26±2.730)歲。本組43例患者中,17例有抽血史,26例無抽血史。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行靜脈采血期間,囑咐患者取正確體位。觀察組患者行護理干預,即護理前應先加強對患者的動態心理監察,再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
1.3 臨床觀察指標
①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②分析兩組患者的出血反應。
1.4 抽血反應評價標準
輕度∶伴隨出現惡心、暈眩等臨床體征,血液降低幅度低于20mmHg;中度∶伴隨出現冷汗,血液呈明顯下降趨勢,下降幅度高于20mmHg;無效∶出現心慌、暈厥等癥狀,心理異常,血壓降至80/50 mmHg。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1分析文中數據,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滿意率
分析表1中數據,觀察組43例患者中,32例滿意,11例較滿意,0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100%;對照組43例患者中,21例滿意,13例較滿意,9例不滿意,總滿意率為79.07%,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
2.2 抽血反應
分析兩組患者的抽血反應,觀察組輕度抽血反應發生率6.98%較對照組輕度抽血反應發生率6.98%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中度抽血反應和重度抽血反應的發生幾率無顯著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抽血反應對比
3.1心理反應
臨床研究表明,受到消極因素、對抽血認知程度低、自身疾病、采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會伴隨出現消極心理因素,不僅對抽血成功率造成影響,還可能誘發多種并發癥狀,例如∶惡心、頭暈等[1]。基于此,本文對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應進行分析,發現主要有以下幾種心理類型∶①焦慮。部分患者采血期間未全面認知抽血,認為抽血后容易感染疾病等;②對采血人員的抽血技術持懷疑態度,擔心反復穿刺誘發劇烈的疼感;③恐懼心理。擔心采血會增加不適感,采血依從性相對較差[2]。
3.2 護理方法
3.2.1 加強心理護理。開展臨床護理前,應加強對患者動態心理的監察,若存在消極心理狀態,則對心理反應、誘發因素等進行分析,再行針對性心理護理。開展心理護理期間,應主動與患者交流,關心患者,還可通過直肢體接觸在增加其安全感。當抽血患者主動訴求不適癥狀時,護士耐心傾聽,并提出可行性建議,該方式不僅能夠降低患者的臨床不適感,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3]。
3.2.2 營造良好的采血環境。疾控中心可通過于采血區域放置座椅、飲水機、植物等優化環境,合理設置室內溫度和濕度。此外,于抽血區放置搶救擔架、氧氣瓶。若患者抽血期間出現休克、心率異常等癥狀,便于及時開展急救治療。
3.2.3 加強健康宣教。主動與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對疾病認知情況,并行針對性宣教。告知患者采血期間的安全性、注意事項,通過指導患者深呼吸,緩解其緊張情緒。同時,告知患者安全采血量,即成人每次獻血200毫升是,并不會誘發貧血等癥狀。臨床研究表明,加強對采血患者的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對采血的認知度,達到提高其依從性的目的[4]。
3.2.4 嚴格采血流程。疾控中心行靜脈采血期間,其操作流程具有透明性的特點。因此,護士進行采血期間必須按照采血流流程進行操作,嚴格查對制度。采血前先對患者的血管進行評估,選擇彈性好、粗大的血管進行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增加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
綜上所述,加強對疾控中心抽血患者的心理反應的分析,并行針對性護理分析,不僅有效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還能夠保持抽血的順利進行,值得推廣使用。
[1]劉愛民.靜脈采血人群的心理反應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5):740-741.
[2]張秀華.抽血人群的心理反應及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 (22):132-133.
[3]黃瀛.門診抽血患者心理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05 (14):3522-3523.
[4]高娟,張海蕾,王慶林.門診抽血室護患糾紛的原因與應對措施[J].現代醫院,2012,36(04):106-108.
R473.5
B
1009-6019(2015)10-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