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劉醒龍的最新長篇小說《蟠虺》獲得了官方與業界的同聲認可。但一些論者過于關注“偵探小說的結構”形式。在筆者看來,《蟠虺》的根本價值還是在于,劉醒龍秉承赤子之心,將解剖刀對準了作為知識分子的自身“族類”,以此延續作者的富有現實主義情懷的憂患意識。學術泰斗、青銅專家曾本之的自我否定式的“靈魂救贖”,正是知識分子社會良心和憂天憫人的情懷的顯現,是未來之道。
關鍵詞:《蟠虺》 偵探小說模式 道德拯救 靈魂寫作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劉醒龍的最新長篇小說《蟠虺》在被隆重推出不久,就在2014年上海書展上被評為中國“十大影響力新書”,尤其需要說明的是,《蟠虺》是“唯一入圍的小說作品”。在此之前,由湖北省委宣傳部、武漢市委宣傳部、上海文藝出版社主辦,湖北省博物館承辦的劉醒龍新作《蟠虺》發布會在武漢高調舉行。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尹漢寧充分肯定了劉醒龍的新作,指出當前文學創作面臨新的挑戰,社會生活與文藝樣式更加豐富多彩,社會還是需要嚴肅的文學作品,需要體現文學力量、文學情懷,需要堅守文學創作的專業精神,以歷史和時代作為創作背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的優秀文學作品。不僅如此,《蟠虺》也得到了評論界的普遍好評。賀紹俊在《人民日報》(2014年6月10日)撰文,肯定小說“完全可以用獨辟蹊徑這個成語來描述劉醒龍的構思”,“劉醒龍大膽借用偵探小說的結構來承載他要表達的嚴肅主題”。李星則在《光明日報》(2014年7月7日)上發文稱這是“一部關于德行的寓言小說”,“一件堪稱國寶重器的文物丟失的重大案件及其偵破過程,是《蟠虺》的基本情節鏈。劉醒龍在這個偵破模式的舊瓶中,裝進了對當今中國社會從權力到政治、從思想到學術層面的思考和感悟,揭示了‘德行對于個人與社會、學術與政治的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寄寓了重大的現實和時代內涵”。
這部因了2003年的一次偶然的湖北省博物館的“際遇”而產生寫作沖動、構思歷時十余年的長篇新作,劉醒龍本人也是頗為看重——“迄今為止,在我的寫作歷程中,《蟠虺》是最具寫作愉悅的一部”{1}。“我相信喜歡我作品的讀者會更喜歡《蟠虺》,至少他們能從這部作品中發現,那個叫劉醒龍的家伙還能寫出令人覺得耳目一新的東西,而不是拾自己牙慧,沒完沒了地重復可憐的三板斧。”②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劉醒龍的《蟠虺》何以能引發官方與業界的同聲認可?要知道,許多時候這兩者是難以達成一致的。
就筆者看來,真正值得關注的并不是《蟠虺》的“達芬奇密碼”式的“偵破模式”③。一個可資參考的證明是,《中華讀書報》記者舒晉瑜采訪劉醒龍時,直言不諱地說:“小說人物比較集中,主題也很突出,閱讀中感覺故事結構十分嚴密——因為太嚴密了我才要說,小說中出現的不少巧合,有沒有必要?”④而就劉醒龍本人來說:“我個人很喜歡懸疑小說,當然寫這樣一個故事,我也沒辦法用其他形式。曾侯乙尊盤是怎么制造的,它的工藝是怎樣的,至今還是謎,在學術上爭論不休。何人擁有,何人制造,隨國和曾國是什么關系,這些都是懸疑,都沒有定論。所以在我看來,只能用懸疑方式來寫一個關于曾侯乙尊盤的故事。也只有這樣,才讓小說不至于太枯燥。”⑤確然如此,《蟠虺》一開始就拋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疑團:一個已經死去二十多年的郝嘉,還能夠給考古學泰斗曾本之教授寫信——這樣的開篇頗類似于偵探電影的開頭:警車鳴叫,在某一個特殊場地(湖邊、酒吧角落等)發現了一具女尸,如此等等,毋庸贅述。
正如人們常說的,任何事物都可能具有兩面性。采用“偵探小說”模式進行小說結構,體現了劉醒龍的自我突破和文體自覺,也提升了具有較深考古專業知識的長篇小說的可讀性。然而,就整體層面上看,《蟠虺》還是存在著相當程度上的印痕,這就是用力太深、切入太過專注。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巧合太多,人物話語和情節免不了令人存疑。盡管劉醒龍稱“巧合是一個人面對復雜人生的自信。對作家來說,巧合是靈感的一種來源”,“寫作時我自己也不明白,這個城市的地名委員會為何要老早給我留下這絕妙的小說素材,這樣的巧合很能讓人興奮,也很讓人無奈”⑥,但我們依然能感覺到作者的有意為之和某些時候的過猶不及。譬如明顯的“作”的痕跡,譬如不可靠的假設,譬如人物對話的過“硬”和不可信等。小說中,畢業于南京大學的考古博士萬乙似乎根本不用上班,每天就是與從前的同學、現在離了婚的警察萬璐談情說愛;出了監獄的郝文章竟然會在大街上被人公然劫持,然后長時間被軟禁,諸人都習以為常,不管不問;作為人民警察,可以被人隨意調遣,到處盯梢,成了私人保安。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八歲的小孩楚楚,每每以大人口吻說話,頗令人不以為然。即便曾本之的女兒曾小安比較任性,我們也難以相信她會當著父親的面說:“那好,我現在正式坦白,八年前我就是在這張床上懷孕的!”而作為父親的曾本之竟然還一再追問:“(是)誰?(是)郝文章那小子(干的)嗎?”“你說的是楚楚?楚楚是在這兒(這張床上)懷上的?”我們有理由追問:這是一位父親的話語嗎?再新潮抑或再迂腐的考古學泰斗恐怕也不會說出如此言語。再譬如缺乏學界素養的家庭婦女安靜去江北監獄游說不肯出獄的郝文章,郝文章對之大講青銅“失蠟法”和“范鑄法”。注意:連安靜本人也說這些“十分專業”,對她來說是“對牛彈琴”——可問題是,曾本之等人恰恰是通過安靜的“轉述”而獲知郝文章的諸多思考的。這就有一個繞不開的問題:既然安靜不懂,她又如何轉述給曾本之等人?如果不能有效“轉述”,下面的情節與場面又如何接續?尤其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小說中有意無意暗示郝文章進監獄以及不肯出監獄,實際上是曾本之為了追回曾侯乙尊盤,特地安排他蹲上數年大獄的。這實在令人難以盡信!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樣的“偵探小說”式的設計,總讓人覺得用情太深,用力太過。
在筆者看來,《蟠虺》的根本價值還是在于,劉醒龍秉承赤子之心,將解剖刀對準了作為知識分子的自身“族類”,以此延續作者的富有現實主義情懷的憂患意識。正如劉醒龍夫子自道:“作品是一個作家的氣節。文學是一個時代的氣節。這就像上戰場,每個人都應當將自己把守的那段戰壕當作最后防線進行死守,每個人都要將自己當作戰場上最后的勇士與惡勢力決斗。”⑦想想看,盡管劉醒龍是以《異香》的“現代”面目問世,然而,他很快就超越了自我,自覺、執著、心無旁騖地踐行在現實道路上,并做出自己特立獨行的文化判斷和道德審視。從被眾人定位為“鄉土作家”,到“分享艱難”式的現實創作,再到《圣天門口》的歷史考量,終歸于《天行者》這樣的當下切入……筆者多年前曾經在《道德救贖下的疼痛與撫摸》⑧一文對此有過陳述,今天筆者更加堅定地認為,劉醒龍還是在做一種“靈魂寫作”:無論是《村支書》《鳳凰琴》時的劉醒龍,還是《分享艱難》《生命是勞動與仁慈》時的劉醒龍,抑或是《彌天》《痛失》《天行者》時的劉醒龍,一以貫之的仍然是他的那種強烈的入世情懷、痛心疾首的憂患意識和醇化風俗的士人風骨!這種“靈魂寫作”,我們在《村支書》《鳳凰琴》中的余校長、方建國等人身上體會得到,在《彌天》《痛失》《天行者》中是對歷史的嚴厲拷問和對現實的焦灼不安(官場染缸效應),在《圣天門口》中是作者對于“革命”行為的個性化臧否,是對梅外婆等作者所鐘愛人物的匪夷所思的神性敘事,哪怕自身做一介風車猶斗式的堂吉訶德也在所不惜。
筆者想說的是,《蟠虺》的所謂“偵探小說”的復式結構和迷離故事,為了惡補青銅知識而購書三千多元因而不惜在《蟠虺》中掉掉書袋等,實在只能看作是作者“靈魂寫作”的“華美外衣”,不可過于注重。我們恰恰應該關注并認真思考的是,作者一以貫之的對現實的憂患和憤懣。小說一開篇就說:“識時務者為俊杰,不識時務者為圣賢。”在這里,作者有意將“俊杰”與“圣賢”對立了起來。在劉醒龍看來,世俗的“俊杰”實在不足掛齒,堅守社會良心和知識分子憂天憫人的情懷,這才是未來之道。“‘識時務者為俊杰,這是很平常的話,接下來就不常見了——不識時務者為圣賢。這是小說的靈魂,寫這一句話時,在我的腦子里只有一個聲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當下社會太多俊杰們識時務的實踐,而少見圣賢者不識時務的標準。所以,這句話一寫出來,我馬上就找到了這本小說的基調與節奏感,對這個小說充滿了信心。”⑨曾本之“不識時務”,自我否定學術“成就”在所不惜,嫉惡如仇(包括對女婿鄭雄)秉持公道正義,舍棄所謂“院士”申報機會而求得靈魂安妥,才是真正的社會良心,是道德圣賢。曾侯乙尊盤就是與他這樣的君子互相印證,互相張揚。再看貫穿小說始終的兩封神秘來信——第一封來信曰“拯之承啟”,也就是“開始救人”之意。要救誰?可以理解為學術泰斗、青銅專家曾本之的自我否定式的“靈魂救贖”,也可以拓展為基于劉醒龍所言的“國家文化安全”式的世道人心的道德拯救——因為有太多的“老省長”、熊達世、鄭雄式的人物,甚至現任父母官、安心于做“楚莊王”美夢的莊省長也需要靈魂清潔。第二封來信曰“天問二五”,此處“二五”指的是“告密者、叛徒、出賣組織的內奸和專門在人后說是非的人”,顯然,作者意味要對鄭雄這一類的敗類進行審判,以切合“青銅重器只與君子相伴相屬”之意。
作者的拳拳之心,我們當努力感受之。
①⑦ 周新民.劉醒龍:《〈蟠虺〉:文學的氣節與風骨——劉醒龍訪談錄》,《南方文壇》2014年第6期,第91頁。
②⑥ 《劉醒龍:寫作者必須有強大“防火墻”才會有獨立自由》,《中華讀書報》2014-6-5。
{3} 魯艷紅:《劉醒龍推新書〈蟠虺〉被贊中國版“達芬奇密碼”》,《武漢晨報》2014-6-11.
{4} 舒晉瑜:《劉醒龍談網絡垃圾與國家重器》,《中華讀書報》2014-5-28.
{5}⑨ 劉莉娜:《劉醒龍:蟠虺者,醒龍也》,《上海采風》2014年第10期,第37頁。
⑧ 沈嘉達:《道德救贖下的疼痛與撫摸》,《中國教育報》2006-3-23.
作 者:沈嘉達,黃岡師范學院黨委委員,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傳播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