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中,青島曝出“一只蝦38元”宰客新聞,在社交媒體曝光后被青島市北區物價局罰款9萬元。屢禁不止的宰客事件,也凸顯著百姓的維權之困。
警察是否無權處理
一旦遭遇宰客,消費者第一反應都是找派出所解決。但上世紀90年代,相關部門就曾發布《關于嚴禁越權干預經濟糾紛的通知》、《關于嚴禁公安機關插手經濟糾紛違法抓人的通知》及《關于公安機關不得非法越權干預經濟糾紛案件處理的通知》。一般這類事件中,警察難以有證據將事件定性為詐騙或敲詐勒索。警察職能主要是防止當時雙方因為民事糾紛打起來,鬧出治安案件,警察可以對雙方給予一定調解幫助。
而面對青島這樣的宰客行為,警方并非無權處理。宰客行為不僅破壞市場秩序,還侵犯了顧客的人身與財產權利。這樣的行為已經符合了敲詐勒索罪的構成要件。《刑法》第274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根據最高法院《關于敲詐勒索罪數額認定標準問題的規定》,“數額較大”應以1000元至3000元為起點。按照此司法解釋,派出所應將此事作為刑事案件立案偵查。而即便未滿足數額較大標準,也可以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9條規定,處以拘留與罰款。
事實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章第32條與33條規定,工商部門應當保護消費者權益,且應“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商品和服務進行抽查檢驗”。宰客行為之所以在青島如此常見,監管部門日常的不作為難辭其咎。
《價格違法行為舉報處理規定》第八條:價格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舉報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告知舉報人是否受理或者轉辦;《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消費者投訴辦法》第十五條:有管轄權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消費者投訴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予以處理。這么長時間的等待,對于外地來旅游的消費者肯定是不現實的。所以大多數挨宰的游客只能“認栽”,交了錢“息事寧人”。
在游客投訴無門,在社交媒體曝光后,青島市北區物價局才對“38元天價蝦”店主擬罰款9萬元,責令其整改,并稱這件事“對所有經營者都起到了教育的作用”。
但在事件曝光之后,監管部門用選擇性“嚴打”的方式來治理宰客問題,效果令人質疑。以三亞、云南的旅游市場為例,這些年來基本是媒體曝光、輿論發酵一次,當地就“嚴打”一次,一段時間后又反彈。
事前防范,才能避免吃到“坑爹飯”
要避免挨宰,首先事前就得做足了功課。美食記者小寬認為,如果一定要去旅游熱門城市,就要避開在最熱門的景點吃東西,去廈門少去鼓浪嶼,到北京少去南鑼鼓巷湊熱鬧,王府井小吃街更是想都不要想,去西安遠離回民街。避開熱門的地方,被宰的幾率少了一半。最重要的是,尤其是不能叫出租車司機推薦飯館。對于沿海城市的海鮮大排檔,小寬寫道:“青島、大連、秦皇島、煙臺、三亞、舟山、廈門……你吃到的往往比你家門口的餐廳貴。雖然不至于像38元一只蝦這么夸張,但是貴往往是必然的”。(網易2015.10.8、鳳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