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慧 蘇峰
摘 要:“我是歌手”是從韓國引進的同名歌手競賽真人秀節目,由湖南衛視制作,節目自2013年開播以來就成為音樂類電視節目中的翹楚,節目中音樂的表現手法多樣,具有豐富的藝術特征,音樂再創作使節目大放光彩,給國內音樂類電視節目以及流行音樂的發展帶來啟示。
關鍵詞:“我是歌手” 音樂 表現手法 藝術特征
“我是歌手”是一檔以音樂為主的綜藝節目,它制作精良,節目內容豐富,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收視率,出色的音樂作品是整個節目的靈魂。
一、“我是歌手”中音樂的表現手法
(一)別出新意的編曲 “我是歌手”中,歌手除了第一場可以演唱自己的作品以外,其余必須翻唱別人的作品,這就有了一個“老歌新唱”的特點,為了能在節目中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歌手在選擇歌曲后,幕后團隊必須對歌曲進行一個重新的編曲。“我是歌手”的音樂總監梁翹柏說:“我會給他們建議,什么樣的改編類型適合他們。因為音樂一定是需要新鮮感,如果一成不變翻唱,肯定會很吃虧。”{1}編曲人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不改動原曲所要表達的基本含義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給歌曲覆蓋上一個新的意境,歌手為了獲得觀眾的肯定往往會選擇有號召力或引起共鳴的作品進行改編。韓磊演唱了中國搖滾第一人崔健的《花房姑娘》,崔健演唱的版本前奏是單純的吉他掃弦和電子混聲,這首歌韓磊的版本改編后旋律飽滿多樣,具有濃郁民族氣質。他的編曲那日森是呼和浩特人,從小受到民族音樂的熏陶,他在編曲中善于把民族音樂元素運用在流行音樂之中,在樂曲開始的時候由小提琴主旋律和吉他和弦聲音引入,在小提琴聲落的時候再由口琴把主旋律重復一遍,吉他和弦仍舊繼續,除了爵士鼓之外樂曲還加入民族打擊樂,間奏時加入民族樂器三弦,三弦多用于戲曲伴奏或者民族說唱音樂之中,三弦的加入讓樂曲地方特色更為濃郁。天津音樂學院講師山河作為節目的音樂評論員在節目中評論說:“從前奏,一個小提琴一個口琴,還原了一個對男對少女青澀的年華,間奏的時候三弦進來了,把這首歌曲變身為曲藝民謠,一下把人推到成熟期。”再如鄧紫棋演唱的《龍卷風》,編曲在樂曲中加入了一段說唱音樂,rap是現代感很強的演唱方式,年輕人很喜歡這樣的表演方式,這樣的編曲使歌曲節奏感加強,更具時代氣息。張杰演唱的《夜空中最閃亮的星》,編曲選擇在前奏引入改編的樂曲《Battle Los Angeles Hymn》,為這首歌曲營造了一種空靈神圣的意境。
(二)表演者的二度創作二度創作是指表演者通過表演把歌曲的樂譜變成實際音響的創造性勞動,即把音符和文字符號變成聲音的過程,是一個藝術再創造的過程。{2}
1.演唱者 “我是歌手”是歌手競技節目,演唱者是節目中的主角,他們的舞臺經驗都很豐富,并且在流行歌壇具有一定地位。歌手按年齡可以分為兩類,比如歌壇老將有齊秦、韋唯、韓磊和林志炫等;新生代歌手:尚雯婕、楊宗緯、鄧紫棋和周筆暢等。選擇不同年齡層次的歌手也是為拓寬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他們都具有較強的表演實力與音樂素養。在簽約公司與節目團隊的共同打造下,有非常清晰的演唱風格。歌手的二度創作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僅要求歌手有很高的藝術素養,也需要非常深厚的文化積淀。理解作品的內涵是聲樂表演的基礎,在二度創作之中,對作品理解越透徹演唱也就越動情。比如在林志炫演唱的《opera》是一首無詞歌,全曲全部是哼唱完成,伴奏也是采用無旋律伴奏,無論是轉音還是真假聲的切換,林志炫都用高亢空靈的聲線和完美的技巧鏈接得天衣無縫。在楊宗緯演唱的《最愛》時,他的第一段低聲吟唱,到了副歌部分巧妙的呼吸斷句,將旋律推向高潮。“自古多與恨的是我,千金換一笑的是我”在這一句中,“我”字都被弱化下來,表達了細膩而無奈的情緒。到歌曲最后的一句的時候,他說話般地把歌詞念出來,這樣的收尾不僅沒有使歌曲結束很突兀,反而讓情感更飽滿。韓磊演唱的《掀起你的蓋頭來》,在前奏時加入了一段無調試特色的哼唱,看似隨意,卻是要在有很深厚的唱功和對歌曲把握非常精準的情況下才能演唱出來。
2.演奏者 器樂的二度創作就是通過器樂演奏者的表演來賦予音樂作品新的生命與活力,同時又抒發自己的情感。用于聲樂伴奏時,能豐富歌曲的表現力。“我是歌手”的成功和它強大的器樂伴奏是分不開的。節目中會在每首歌曲表演開始時把舞臺上的器樂名稱和演奏者的姓名顯示出來,演奏嘉賓都是在國內甚至國際具有演奏級水平的演奏者,比如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北京新雅空氣室內樂團首席勒海音,被稱為“香港第一吉他”的黃仲賢,曾擔任黑豹樂隊主唱兼鍵盤手的音樂人欒樹,曾擔任崔健、魔巖三杰、王菲等演唱會打擊樂手的劉效松。節目中通常都有交響樂團、流行樂隊、鋼琴,除此之外還有二胡、三弦、馬頭琴等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傳統樂器,也有北非的打擊樂“hang drum”、印度彈撥樂“西塔琴”、蒙古民族樂器“胡茄朝爾”等。林志炫演唱的《回家》中,舞臺上有一名小提琴作為主旋律的伴奏,在整個樂曲的演奏過程中,與演唱者具有非常默契的配合,隨著她肢體語言的表達、旋律的抑揚頓挫,特別是在樂曲尾聲部分與演唱者對話式的演奏,最后一句的揉弦從舒緩到密集再到舒緩,一個由弱到強再漸弱的處理,使整個樂曲意猶未盡。在黃綺珊演唱的《牽手》中,為她伴奏的是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勒海音,在旋律開始時,是由雙排鍵的電子音色開始后小提琴再加入,在勒海音的演奏下,小提琴的音色婉轉悠揚,徐徐道來。揉弦的力度緊跟旋律的起伏,在高音部分小提琴音色淡化處理,保持不掩蓋主旋律使歌聲線條清晰,整首樂曲的演奏平穩而有力度。在韓磊演唱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時,蒙古族音樂人青格勒演奏的胡茄朝爾在樂曲一開始的時候伴著呼麥同時演奏,這是需要高難度的表演,就如韓磊說:“當胡茄朝爾的音色一出來,就像離開了高樓大廈,回到了八百年前。”演奏者運用了極高的發聲、換氣等技巧,在顫音的律動之中表現了民族音樂的魅力,為韓磊的演唱增彩不少。
(三)別具風格的視覺效果 “我是歌手”的舞臺燈光、音響、攝像都為節目增色不少。節目中采取的燈光效果可以分為純色、兩色搭配和多種光線混合。這幾
種燈光配合音樂的旋律變幻,一般在歌曲前奏旋律平緩或歌手低聲淺吟時通常使用純色的燈光營造意境。在歌曲副歌情緒高潮之前通常采用兩色搭配,一種采用對比色,給觀眾視覺沖擊,暗示歌曲情緒即將進入高潮,另一種是同種色調,使情緒加重,為歌手心境提供了恰如其分的表達方式。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或結尾時通常采用多種光線混合在一起,將歌曲推向高潮。燈光的“節奏感”非常強烈,對于鼓點、休止、強拍都有很好的處理,結合音樂的此起彼伏與音樂渾然一體,給觀眾帶來極致的視聽盛宴。在節目音響方面,“我是歌手”采用了英國DiGiCo品牌的SD5、SD7以及SD8型號調音臺,現場配置的音響也是由華匯代理的法國L-ACOUSTICS音響品牌,麥克風正是森海skm5200二代,而黃貫中和周曉鷗則使用的是舒爾頂級的UHF-R/Beta58無線話筒。{3}所采用的音響設備是國際頂級的配備,音響師是曾擔任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和宋祖英音樂會御用的音響師何彪。在攝像方面,節目組安排38臺攝像機跟蹤拍攝,包括拍攝歌手幕后編曲、排練以及生活狀態。在表演時,舞臺下共有13個固定機位、1個搖臂和一個軌道,其中12個固定機位都是對著觀眾席位的,加上觀眾席位中的3個機位,共有15個機位對著觀眾席。{4}另外,節目總共有來自兩岸三地近20位樂評人,包括恒大音樂董事總經理宋柯、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副團長甲丁、索尼唱片大中華區經紀總監敖君怡等,他們都是在華語流行樂壇很有影響力的人物,在節目中對歌手的點評更像是解說,讓觀眾更好地理解節目中的音樂。這樣多方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詮釋了節目中音樂的獨特魅力。
二、“我是歌手”中音樂的藝術特征
(一)高度的審美性 “我是歌手”是一檔以音樂為主的綜藝節目,它主要是給人視聽上的享受,包括舞臺上的燈光、音響,配合歌手的表演,都努力給觀眾帶來美感。節目中會剪接現場觀眾的畫面,觀眾們時而歡笑,時而吶喊,時而淚流滿面,這都是節目帶給觀眾不同的審美情趣產生的效果。歌手在選歌上也非常重視曲目的審美性,沙寶亮演唱的《鴻雁》配上馬頭琴的音色,仿佛讓人置身于美麗遼闊的大草原之中。韓磊演唱的新疆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表達了小伙子對姑娘的一種愛慕之情,全曲活潑歡快,使聽者心情愉悅。鄧紫棋演唱的《lady marmalade》,在演唱時配有舞蹈表演,舞曲歡快,現場氣氛熱烈。歌壇老將偏向選擇沉穩大氣的懷舊老歌,新生代歌手會偏向現代感強的熱門歌曲,但是這些選擇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引起不同年齡觀眾的共鳴。這些曲目的表演,都體現節目中的音樂給觀眾帶來了高度的審美享受。
(二)鮮明的時代性 每個不同時代的藝術作品都具備不同時代的藝術特征,而“我是歌手”中,音樂都是帶有時代印記的。它主打懷舊風,主要是通過勾起觀眾的時代記憶而引起共鳴。比如著名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先生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歌曲是王洛賓先生創作于1939年并流傳至今的歌曲,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這首歌的創作為王洛賓成為“西部歌王”打下基礎,歌曲旋律婉轉悠揚,意境優美,具有20世紀30年代末的音樂特色。弘一大師的《送別》作于1914年,旋律取自于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后由日本的犬童球溪改編為《旅愁》,弘一大師曾在日本留學,根據《旅愁》創作了《送別》。韓磊在演唱時,首先采用童聲伴唱將歌曲帶入,表演方式有一種回憶的性質,增強了歌曲的時代感。beyond的《大地》創作于1988年,是樂隊的代表作,歌曲表達了beyond的愛國主義情懷,成為80年代的黃金歌曲。Whitney Houstond的《one moment in time》是1988年漢城奧運會美國隊隊歌,歌詞鼓勵人們積極向上勇往直前,一推出后就成為奧運歌曲的代表作品。這些歌曲都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堪稱時代經典。
三、“我是歌手”給國內音樂類綜藝節目發展啟示
(一)提高受眾全面性 在“我是歌手”的節目中,演唱的曲目針對不同年齡層次欣賞性。節目嘉賓有年輕的偶像歌手也有五十多歲的歌壇老將。現場的500名按照12歲—19歲(如系未成年人,需有監護人陪同)、20歲—29歲、30歲—39歲、40歲—49歲、50歲以上,這五大年齡階段組成。這樣的策劃讓節目的受眾年齡更為廣泛,不再讓綜藝類節目成為年輕人的專屬。對30歲以上的觀眾吸引,使節目的受眾年齡更廣泛。
(二)增加節目的敘事性 在節目的編排上,對歌手一直是跟蹤報道,從前期歌手為比賽做的準備包括選曲、彩排、在生活中的狀態,節目組都在片頭和歌手演唱前有針對性的播放,讓觀眾了解歌手在現實生活中的狀態,表演后專家評審對歌手演唱的評價和節目在宣布競演成績前對歌手的采訪,總導演洪濤宣布歌手演唱成績時,鏡頭在每個歌手和節目中的經紀人之中切換,導演宣布成績時的語氣和神態,都表現了一種緊張的氣氛,節目充滿懸疑性,環環相扣。這種敘事性的節目編排更讓觀眾被節目的情節所吸引,觀眾在觀看節目時不會半途而廢,而是完整地觀看節目。
(三)尊重音樂的本源 節目擁有國內頂級的音樂制作團隊,優質音樂作品的完美呈現,不僅需要歌手的充分演繹,還需要整個團隊的完美配合。擔任節目音樂總監的梁翹柏曾擔任過王菲演唱會的音樂總監,制作過《流年》《浮夸》等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在歌手演唱前,主持人沒有嘩眾取寵的語言,在串詞部分也是以介紹歌手即將演唱的歌曲為主,讓觀眾有一個學習的過程,使觀眾更好地了解歌曲的背景。除了演唱的歌手外,節目給每位參與演出的樂手在屏幕中都給出名字字幕,也表現了節目對每位音樂人的最大尊重。除此之外,在硬件設施方面,節目中運用的是國內頂級的音響設備,舞臺燈光設計。
“我是歌手”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無論是前期對歌手的跟蹤報道還是后期節目剪輯制作,都是為詮釋音樂而做的努力。國內的音樂類電視節目必須以音樂為主,在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之中,將美好的音樂通過電視展示給觀眾,豐富人們的生活。
{1} 蒲希茜.“我是歌手”嘉賓太大牌,音樂人都不敢當評委.http://www.chinanews.com/yl/2013/02-06/4553445.shtml,2013(02).
{2} 吳踴.論聲樂表演的二度創作[J].文教資料,2009(36).
{3} 陳妙鈿.我是歌手與中國好聲音音響設備孰優孰劣? http://info.audio.hc360.com/2013/04/161000405309.shtml,2013(04).
{4} 朱秦冀.揭秘芒果臺“我是歌手”音響配置好幕后大牌多.http://ent.big5.enorth.com.cn/system/2013/03/26/010785091.shtml,2013(03).
作者:李柏慧,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藝術史;蘇 峰,碩士,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編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