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蕾(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川劇“變臉”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研究
劉蕾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極具特色的一種表演方式之一,主要是表達劇中人物內心豐富的情感,把內心深處不可感知的情緒狀態表現出來。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川劇不是一種藝術,更像是一種游戲。本文對川劇變臉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刻探討。
川劇變臉;藝術手法;音樂活動
變臉可以分為:抹臉、吹臉、扯臉。臉譜是變臉過程中必備的道具,各臉譜之間的迅速轉換,表達了人物的心理動態,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沖擊,并且帶來很多樂趣,它把人們不可感知的心理活動轉化為可感知的具體東西。臉譜的具體表現手法就是讓特效來吸引觀眾。幼兒園的小朋友現階段對世界萬物都充滿了好奇感,變臉就非常符合小朋友的興趣。小朋友主要是對舞臺上穿花衣服的“大花臉”感興趣,因為這些形象再加上夸張的藝術手法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樂趣。由此可見,視覺效果良好、劇情內容幽默的變臉對小朋友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力。
在培養小朋友的興趣愛好時,我們應該把變臉藝術的教學內容與幼兒園藝術教學進行合理的融合,開展相關課程,讓川劇的藝術價值得以繼承、弘揚并發展。
(一)利用社區資源讓小朋友體驗川劇。為了讓小朋友真實地感受到川劇變臉的魅力,激發他們對川劇變臉藝術的熱情,幼兒園老師選擇合適的時間組織小朋友去附近的川劇劇場觀看川劇。在現場近距離觀看表演的時候,就連平時調皮的小朋友都對舞臺上的表演目不轉睛,所有的小朋友都被人物神秘莫測的變化所吸引了,就連回到教室中,小朋友還對剛才的表演不停地討論,甚至有的小朋友要求還想再看一次。每個月一次的變臉表演和每周一次的幼兒園組織的多媒體川劇展示,逐漸成為幼兒園川劇欣賞活動的重要內容與方式。通過組織這些活動,更讓我們覺得,家長資源和社區文化環境都可以作為培養小朋友喜愛川劇變臉的重要途徑。
(二)充分發揮家長和社會環境優勢,體驗川劇藝術的生活化美感。成都是一個民族文化氣息濃厚的城市,川劇變臉藝術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成都很多文化旅游景點或者茶館、酒店都能觀看到川劇變臉表演和臉譜等藝術表演,川劇變臉已經成為成都的一個文化標識、一張文化名片。
我們可以跟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知道我們的研究目的,與幼兒園積極配合。可以讓家長利用假期時間帶小朋友去看川劇,了解與川劇相關的景物,發揮小朋友的想象力,創造獨特的思維。讓他們通過各種平臺了解川劇變臉藝術,感受川劇帶來的藝術魅力,發掘小朋友的藝術細胞。家長應該買一些關于川劇變臉的器具,比如變臉臉譜面具,當小朋友戴著面具做游戲時,不僅僅感受到的是父母對他們的關愛還有變臉藝術給他們帶來的樂趣,讓變臉藝術真正成為小朋友所喜愛的東西。
(三)創設視覺化園內環境,讓小朋友體驗川劇變臉藝術魅力。環境的熏陶可以加深人對某一事物的印象。川劇變臉藝術對初步學習的小朋友來說是不熟悉的,幼兒園必須設計一個形象美觀、具有濃厚川劇變臉藝術氛圍的環境。幼兒園應該把園內一部分圍墻粉刷成川劇臉譜,再在室外空曠的地方搭建一個小型的皮影戲舞臺,主要用于請專業的川劇演員來給小朋友表演變臉;兩邊樓梯應該繪出一些簡單的變臉圖文介紹,相信在這些具體形象的環境中,小朋友可以把川劇藝術的豐富內涵牢記在腦海里。
(四)開展相關活動,使小朋友體驗川劇變臉帶來的樂趣。在進行川劇變臉藝術活動時,要把視覺和動感相結合。小朋友參加的變臉活動主要就是通過操作活動來獲取藝術作品,最重要的是小朋友的感知又能刺激其自身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應該教授一些簡單的色彩知識,讓小朋友在用美工創作臉譜時,能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優秀的臉譜作品。家長應該全力配合幫小朋友收集豐富的資料與材料,來激發小朋友臉譜創作的興趣,幫助他們把材料變化成具有美感和特色的臉譜、木偶、皮影戲道具等等。
通過游戲來表現川劇變臉藝術是最適合小朋友的途徑。在小班設置讓小朋友分辨臉譜顏色的游戲,在中班進行讓小朋友戴臉譜表演的游戲,在大班讓小朋友用材料進行美工臉譜的游戲。在游戲中,小朋友可以自己設計臉譜,還可以自己在臉上化妝,同時還要進行臉色分工,按小組討論如何進行表演,再讓老師對每組的表演進行評價,要完全像川劇劇場的社會活動。并且在六一兒童節時和元旦晚會中參加表演,來贏得大家的喜愛。
在開展川劇變臉藝術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依據重在參與、輕松愉悅的原則,讓川劇藝術教育和社會藝術教育恰當地融合在一起。并且要重視小朋友對川劇變臉藝術本身的領會,幫助小朋友在表演川劇藝術的同時,更深層次地了解川劇變臉藝術豐富的思想內涵。
[1]陳淑琴.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J].山東教育(幼教版),2000(09).
[2」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59.
J8
A
1007-0125(2015)05-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