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友者
說到近代海派文化,不得不提的是程十發。程十發在當今中國畫壇被稱之為“茹古涵今,獨臥蹊徑”的藝術大師。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造詣。作為南方國畫界泰斗地位的程十發,其作品歷來受到藏家青睞,是收藏市場上的寵兒。因此其作品在書畫市場上非常搶手,很多作品都在幾百萬元以上,且很容易出手,所以在業內也有“硬通貨”之譽。但同時,程十發也是目前國內市場上碩果僅存的沒有被炒作過的大師,雖然精品價格仍處于一線,但其整體行情還低于其藝術價值。作為國內一代海派國畫大師,程十發因收藏價值高而受到藝術愛好者和收藏家的追捧。
人物、花鳥成市場主力
程十發最早主攻山水,之后相繼以人物、花鳥聞名。在生活的磨礪下,他打破了花鳥畫家一般不畫人物,山水畫家一般不畫人物,即使有人物,也只是作為山水的點綴和陪襯的慣例,做到兼擅人物、花鳥、山水。
總的來講,程老的畫這些年越來越受歡迎,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他的人物花鳥畫取法于梁楷、貫休、陳洪綬、任伯年諸家,并吸收民間藝術之營養,融會貫通,筆墨灑脫精湛,氣韻生動,抒情而浪漫。他既繼承傳統,又超越古人,他的作品既有傳統的筆墨,也不乏現代精神,非常具有中國特色,這在當代畫家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尤其是他的人物畫初以描繪少數民族歡樂、祥和的情景,后以借歷史人物抒懷見長,由連環畫轉入,造型吸收了無錫泥人的特點,帶有較強的敘述性,形成了個人別開生面的藝術風格,給中國寫意人物畫帶來一種嶄新的視覺效果。如其作品《補袞圖》,一變以往畫家大多寫意的常貌,全用宋人雙鉤法,且匯山水、人物、花卉、鳥禽于一處,太湖山石爽朗勁利,參天松柏鐵針蒼虬,翠竹枯榮剛直精足,花墻清供細致入微,補袞五女神姿各異,令人旃檀。
2004年至2005年,程十發作品的拍賣行情驟然飆升。從以往每平方尺1萬元,攀升至一般作品每平方尺四五萬元,精品則高達10多萬元乃至數十萬元一平方尺。有輿論猜測,這是炒作的結果,其實不然。程十發的作品當時分散在海內外許多人手中,根本沒有大莊家操作行情。從以往的拍賣成績來看,其作品超過百萬元的已近40件,據有關專業機構給出的統計數據,其每平尺的價格在6萬至12萬元之間。
2006年起,由于國內書畫拍賣行情整體陷入低谷,同時市面上程十發的精品也越來越少,大藏家在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藏品后,對普通作品的興趣轉淡,造成了程十發作品行情的“下滑”。實際上,其精品力作的價格依然堅挺。如當年蘇富比香港春拍,程十發7平方尺的早年山水畫《東方欲曉》,以28萬港元起拍,直至180萬元才成交。
紅色革命題材開始升溫
與前兩年的藝術品投資市場相比,國畫市場明顯處于穩固期,價格大幅拉升的情況已有了很大變化,但是其中一類作品卻走出了獨立行情,這就是“紅色革命題材”國畫作品。
上海崇源2009春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第二場4月28日在上海龍之夢麗晶酒店落槌。海派畫家程十發創作于1958年的《鋼廠新建圖》,以168萬元的高價被一位浙江買家收入囊中,是最高估價的四倍。該作生動描繪了上鋼一廠新建轉爐車間的場景,表現出工農兵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滿腔熱情,以及對新生活的無比憧憬與向往。這幅作品體現出程十發從現實生活中發掘題材,著眼表現人們的精神面貌,令畫面跳動著強烈的時代脈搏。
程十發另一幅以紅色為題材的代表作是2006年香港蘇富比的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的《東方欲曉》,以28萬港元起拍,一些買家曾估算成交價不超過100萬元港幣,結果爭搶中追加到120萬元還沒有停下來,很多買家只好收牌。最后,這幅約7平方尺的山水畫以150萬元港幣成交,加上20%傭金,共計價值180萬元港幣。程十發在水墨畫中采用工筆畫用的重彩:朱砂、石青、石綠,以及朱標來渲染,特別是采用了北宋趙佶的“瑞鶴圖”的表現手法,在天空及樹梢中描繪了一大片飛翔中的仙鶴,選用毛主席的詩句“東方欲曉”作為畫的標題,恰如其分地點名了主題。寓意也是國運昌盛、祥瑞無限。
《東方欲曉》是程十發在1964年夏天創作的。當時國內政治運動逐漸高漲,流行“祖國山河一片紅”,“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所以描寫中共一大會址,是十分重大的政治題材。無獨有偶,在2005年中鼎國際秋拍中,程十發的巨幅紅色經典《紅太陽》,尺幅有37平尺,十分難得,估價180萬至220萬元,成交價為253萬元。此畫作于1976年,當時正值毛澤東逝世不久,程十發懷著對毛澤東的熱愛和崇敬,接受了一項政治任務,花了幾個星期完成了巨幅《紅太陽》的創作。
從上面的拍賣記錄可以看出,程十發先生作品成交率一直在上漲,其未來前景看好。
連環畫屢創高價
由于投資者關注的都是名家們的名作,他們的非主流作品相對少些,以致一些大師的小作、雜件,仍處于價格“低谷”、“原始”狀態,甚至被“冷凍”著。如果投資者眼光好,運氣好,可能“無心插柳”,花不多的錢,卻收效甚好。一些被冷落的佳品一旦有了人追捧,這些非主流藏品的市場行情便開始攀升。如一些名家的連環畫原稿就是不錯的投資對象。
名家的連環畫原稿真正受到追捧,還要從中國嘉德2004廣州夏季拍賣會說起,在這次拍賣會的《五六十年代書籍封面、插圖原稿和當代名家精品》拍賣專場上,推出了多套名家的連環畫原稿,其中劉繼卣的一幀連環畫原稿《野豬林》,起拍價僅為5000元,卻以超出41倍的20.9萬元的高價成交,他的另一幀連環畫原稿《李龍打虎》,也拍出了10.12萬元的高價。2004年開始,連環畫原稿在拍賣市場的表現就非常搶眼了,其中2004年戴敦邦繪《逼上梁山》連環畫原稿(16幅彩繪)在北京榮寶齋第47期藝術精品拍賣會上以22萬元成交;劉旦宅的《蟋蟀》連環畫原稿,以99000元成交。拍賣市場來看,一般名家線描的連環畫原稿,特別是成套的原稿,其價值也非常驚人。
作為當代連環畫的代表作家之一,程十發先生一生共創作了30多部連環畫,可以說這是一件非常浩大的藝術工程了。
2014年西泠印社的拍賣會上,程十發《歡迎毛主席》以700萬元起拍,一路沖上900萬元,新買家不斷加入,多輪買家相互競價后1200萬元落槌,以1380萬元成交,創造其個人作品書畫拍賣新紀錄。《歡迎毛主席》是程十發一生唯一一部以毛主席為主角而創作的連環畫。該作品創作于1958年,當時年輕的程十發剛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二年,充滿了對黨對毛主席的熱愛,在16幅作品中,畫毛主席的有6幅,每幅從不同的角度、姿勢,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領袖和群眾、孩童在一起的歡快場景。而在2009年,《歡迎毛主席》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拍,成交價僅358.4萬元。短短五年,竟足足漲了將近四倍。
值得大書一筆的是,2005年中國嘉德四季第3期拍賣會上,程十發先生創作于1957年的連環畫稿《召樹屯和喃諾娜》,最終以1100萬元成交,創下程十發個人作品迄今為止拍賣最高紀錄,同時也創造了連環畫原稿拍賣的最高紀錄,引爆連環畫收藏市場。
《召樹屯和喃諾娜》是程十發首次創作的少數民族題材的連環畫稿,也是第一次在拍場上露面。此冊乃為云南傣族民間故事《召樹屯》所作插圖,畫于1957年,共有40開。當時37歲的程十發,正值創作的巔峰時期,其采故事之精要,夜構思而晨揮灑,以數月之功,竭其所能,盡其所長,終成此集出版行世。傣家之服飾器用,其村寨民俗,異域情調,都出之有據,刻畫入微。
《召樹屯和喃諾娜》創下了驕人的成績,這也巨大地影響了程十發先生其他作品在拍市上的表現。僅2005年的11月,程十發先生的作品就連創佳績,《邊寨之節日》以253萬元人民幣成交;《閬苑長春》成交價為231萬元人民幣;《秋山蕭寺》成交價為220萬元人民幣。程十發作品過100萬元的拍賣紀錄,幾乎都是在2005年《召樹屯和喃諾娜》的東風勁吹之后落槌開花的。
還有,有的投資者幾年前低價買進程十發的連環畫,近年來,不僅身價居高不下,而且真品難求,十分搶手。
書畫投資不像買賣股票,只要買對品種就能漲。即使你買的是程十發真跡,也不一定就能快速增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投資具有其鮮明繪畫特點的精品,而不僅僅是習作。
需提防贗品偽作
在書畫市場投資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買到贗品,這點在程十發作品的投資中尤為需要關注。程十發的一位親人曾披露,如今一場拍賣會上經常會出現八九張程十發的拍賣品,但一般六七張都是假的,甚至有時連一張真跡也沒有。更為惡劣的是,一些造假者利用小型拍賣行把關不嚴的現狀,將一些水印木刻的印刷品拿來冒充真跡。由于包括朵云軒在內的許多文房名店,都曾印制過程十發的水印木刻作品,一些造假者通過添墨的方式,將這些作品帶入市場以迷惑投資者,這無疑是值得廣大投資者警惕的。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程十發的作品特征比較明顯,尤其是人物畫,題材類似,比較容易模仿,因此市場上假畫充斥,這也是妨礙其作品迅速走高的一個因素。
幾乎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仿冒程十發的偽作。由于該畫家作品真偽辨別不易,故那些仿品著實讓各地的不少藏家吃盡了苦頭。如今世面上關于程十發作品真偽的問題似乎顯得比較敏感與突出。
我的個人認識是肯定的:既然程十發所作書畫的內在要素具有“怪”和巧的特點,那么我們在鑒定時就不能純以傳統性的那一套一般性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而應該抓其要點把握它最突出的特質。否則就有可能以假當真或以真作假。
要說程十發作品的藝術特點,簡言之就是:他運筆時筆的走勢總是翻來覆去——筆尖、筆肚、筆根全都派上用場,筆法的“變”數之大似前所未見。看上去它有時中鋒,有時側鋒,有時短筆細線輕描,有時長筆粗線橫掃,甚至有的極端到只畫出一根由細轉粗的超長線條便完成了某一個表現對象具體的狀物過程,具一副將豪爽、率真與謹小慎微相融合形成的“跌宕”之勢,筆墨狀態非常奇特;他的用墨,很追求酣暢淋漓的效果,破墨或破色或色墨相破法被他經常施用,意象較佳;他的造型,受前輩畫家陳老蓮、任伯年的啟發頗多,并大膽吸收了民間美術的精華,著意于線、形局部的組合與搭配狀態以及畫面整體上的裝飾感和形式感,在得神似,凸顯畫中形象的奇妙、趣味與幽默感上取勝。我看過程十發先生作畫,至今留有深刻的印象,他有兩點不同于常人之處:一是行筆極快,猶如暴風驟雨掠過,氣勢逼人;二是用筆活脫,從他筆端流露出的線條,一會兒粗,一會兒細,一會兒干,一會兒濕,對比強烈。然而不管是粗筆還是細筆,所有的線條都柔韌、綿長,饒有韻致。
辨別程十發作品的真偽,還有一點要提醒廣大藏友:因為現在利用投影儀之類方式來輔助定位(造型)造假的較多,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單方面過于看重“形”的像不像或好不好,而一定要多根據當局畫作的筆和墨這些硬件做判斷,唯這樣才不容易走眼,或許這便是我鑒定程十發作品若干年后的經驗之談。
市場人士認為,程十發先生的作品在他去世后漲勢平穩,但市場前景仍十分看好。
程十發在當今中國畫壇被稱之為“茹古涵今,獨臥蹊徑”的藝術大師。其人物、山水、花鳥、走獸、魚蟲直至書法都堪稱一流。目前,全國各大拍賣會,程十發的作品成為主要征集對象之一。
另據分析,經過這兩年的市場流通,流散在民間的程十發作品大部分已經換手,目前多集中在實力較強的藏家手中,這對程十發作品市場前景也是利好因素。由于不存在炒作因素,其行情走向應該是穩步上升,近期不會大幅度起伏。隨著歲月推移,非藝術的因素漸漸淡化,程十發在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其作品所獨具的創造性、啟迪性和藝術品位,將進一步被人認識。程十發是個被遠遠低估的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