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瞄瞄等



摘 要 以7個榨菜地方品種為試材,研究了榨菜在不同施氮量、不同海拔條件下的瘤莖空心發生情況。結果表明:(1)施氮量、海拔高度對榨菜空心有明顯影響,即施氮愈少、海拔愈高,空心愈輕;(2)不同參試材料(基因型)耐空心能力不同,其中‘雅興菜頭耐空心能力最強,其次為‘達縣青菜和‘仁平苦菜,可作為榨菜耐空心的優良育種材料。
關鍵詞 榨菜;瘤莖空心;耐空心;品種選育;重慶市涪陵區
中圖分類號:S63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6-048-02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710.1114.011.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7/10 11:14:00
榨菜是我國特有的鮮食和加工蔬菜,分布于我國重慶、四川和浙江等10余個省市,其瘤莖為主要經濟收獲物,瘤莖空心與否是衡量榨菜加工品質和商品性的重要指標[1-3]。目前,許多專家學者對榨菜瘤莖空心進行過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術優化控制方面的研究,對瘤莖空心的遺傳、育種方面的研究較少[1-8]。為此,對比研究了7份榨菜地方品種材料在不同施氮量、不同海拔條件下的瘤莖空心情況,希對榨菜耐空心品種的選育有所幫助。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在重慶市涪陵區李渡辦事處(海拔300 m)和百勝鎮叢林(海拔600 m)兩地進行。
1.2 試驗材料
以‘雅興菜頭、‘仁平苦菜、‘達縣青菜、‘內江青菜、‘永安小葉、‘小溪菜、‘種都榨菜等7份榨菜地方品種為試材。
1.3 試驗設計
(1)施氮試驗。在李渡進行,采用雙因素裂區設計,以施氮量為主區,設正常施氮量和高施氮量(本田施尿素分別為35 kg/667 m2、50 kg/667 m2)2個水平,以7份試材為副區,2012年9月8日播種,10月10日移栽。
(2)不同海拔試驗分別在李渡(300 m)、叢林(600 m)進行,2012年9月5日播種,10月7日移栽。
試驗小區株行距均為0.33 m,小區長4 m,寬1.67 m,每小區栽植60株,重復3次,田間管理除高施氮處理外,其他均與大面積栽培相同。
1.4 調查內容
2013年2月15—16日,每小區收獲正常生長植株,參照張先淑等[3]提出的瘤莖空心分級標準(表1),測定各個試材瘤莖空心級別,并計算出瘤莖空心指數。
空心指數=[(Σ各級數×相應個數) /(4×調查總個數)]×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瘤莖空心比較
不同施氮量各參試材料瘤莖空心指數見表2。
從表2可看出,榨菜空心受施氮量影響較大,施高氮處理空心指數為13.71,較正常施氮處理的空心指數增加44.93%,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因此,生產上要嚴控氮肥施用量,這可大大降低榨菜空心的發生。
從7個參試材料來看,空心指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說明材料間有不同的耐空心能力;‘內江青菜空心最嚴重,空心指數高達23.12,其次為‘永安小葉、‘小溪菜和‘種都榨菜,空心較為嚴重,空心指數在10以上,空心較低的是‘達縣青菜、‘仁平苦菜,最低的是‘雅興菜頭,空心指數僅為1.71,因此耐空心能力最強。
2.2 不同海拔瘤莖空心比較
不同海拔試點各參試材料瘤莖空心指數見表3。
從表3可看出,不同海拔間榨菜空心指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海拔600 m試點榨菜空心較海拔300 m低8.25%,說明海拔高度對榨菜空心有較大影響,海拔愈低榨菜較易空心,海拔愈高,榨菜空心發生愈輕。因此,生產上要根據栽培環境變化調整技術措施來實現榨菜的優質與豐產。
從7個參試材料來看,空心指數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內江青菜空心最高,極易空心,‘永安小葉、‘小溪菜和‘種都榨菜較易空心,‘達縣青菜、‘仁平苦菜和‘雅興菜頭空心指數低,不易空心,特別是‘雅興菜頭空心最低,空心指數為1.29。
3 小結與討論
榨菜空心是榨菜栽培上的“四大問題”(先期抽薹、病毒病、空心和凍害)之一[1]。目前,控制榨菜空心的途徑主要有2個:(1)優化環境,包括栽培基地選擇、技術措施的改善等;(2)培育耐空心品種。相對而言,培育耐空心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解決途徑。
本試驗以7個榨菜地方品種為試材,在不同施氮量、不同海拔條件下對空心進行了鑒定,結果表明:(1)施氮量、海拔對榨菜空心有較大影響,且參試材料間空心發生情況有顯著差異;(2)各個材料在不同施氮量、不同海拔條件下瘤莖空心指數大小排序相同,說明空心不僅受環境因素影響,還受基因型控制;(3)不同參試材料耐空心能力不同,‘雅興菜頭、‘仁平苦菜和‘達縣青菜空心指數較低,耐空心能力較強,是耐空心育種的優良材料。
‘雅興菜頭耐空心能力最強,下一步應重點研究其耐空心基因的遺傳、分子標記、定位和克隆,以加快榨菜耐空心育種的步伐和進程。
參考文獻:
[1] 劉佩瑛.中國芥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 沈學根,汪炳良,王健敏.浙江省榨菜生產中常見問題研究[J].中國農技推廣,2004,(1):54-56.
[3] 張先淑,謝朝懷,胡相云,等.不同栽培條件下莖瘤芥(榨菜)瘤莖產量與空心的變化[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5):1606-1608.
[4] 曹小芝,壽森炎.地膜覆蓋與不同基肥用量對莖用芥菜產量與空心的影響[J].中國蔬菜,1989,(3):4-7.
[5] 汪炳良,朱祝軍,陳竹君.采收期對榨菜空心率和氮磷鉀及內源激素含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大學學報,1996,22(3):185-190.
[6] 劉義華,張召榮,肖麗,等.莖瘤芥莖/葉性狀的遺傳體系分析[J].中國蔬菜,2013,(1):46-48.
[7] 劉義華,張召榮,冷蓉,等.莖瘤芥(榨菜)瘤莖形狀的遺傳研究[J].植物科學學報,2014,32(1):34-39.
[8] 張郎郎,劉斌,李俊星,等.榨菜瘤狀莖膨大性狀遺傳分析[J].核農學報,2014,28(1):22-28.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