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慶東等



摘 要 2014年,在綜合利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措施條件下,研究“福戈+愛苗+枯草芽孢桿菌”組合藥劑對水稻“三蟲兩病”的防治效果。試驗結果表明,組合藥劑具有高效、低毒、低使用劑量的特點,可作為水稻綠色防控措施之一。采用組合藥劑可減少2次施藥,對稻飛虱、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和稻瘟病的平均防效分別達到97.30%、99.49%、97.47%、92.38%、100%,比常規(guī)防控效果分別提高22.24, 13.07, 10.26, 26.54, 31.06個百分點;水稻667 m2平均產量達到677.26 kg,比常規(guī)防控增產98.5 kg,增幅17.03%。
關鍵詞 福戈+愛苗+枯草芽孢桿菌;藥劑組合;水稻;綠色防控;防效
中圖分類號:S435.1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90X(2015)16-050-03
知網出版網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0710.1139.022.html 網絡出版時間:2015/7/10 11:39:00
開縣地處渝東北平行嶺谷區(qū),海拔134~2626 m,有長江流域小江支流的江、東、浦3條河流縱橫,形成“六山三丘一分壩”的地貌結構,年均氣溫 18.5℃,年均雨量 1221.7 mm,空氣相對濕度80%,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1]。在這種氣候條件影響下,水稻病蟲種類繁多,除長發(fā)性的稻瘟病、紋枯病、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等病蟲害外,還有遷飛性害蟲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近年來,由于農民常規(guī)防控中盲目用藥,使得農藥施用次數(shù)多,劑量大,導致環(huán)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突出。為貫徹“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2],降低化學農藥施用量、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為害、提升農產品質量、改善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筆者開展了組合藥劑在水稻綠色防控中的防效及應用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藥劑選擇依據
水稻病蟲害防控試驗表明,福戈能夠防治稻飛虱、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等主要蟲害,兼治薊馬、稻象甲,同時可以促進分蘗,健株壯苗;愛苗能夠防控水稻紋枯病、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3-5];枯草芽孢桿菌能夠有效防控稻瘟病[6]。本試驗根據農藥特性,結合開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種類以及發(fā)生規(guī)律,以綠色防控為指導,堅持高效、低毒、低使用劑量的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防控方向,2014年選擇福戈、愛苗、枯草芽孢桿菌3種藥劑進行組合,開展水稻“三蟲兩病”等主要病蟲防效研究。
1.1.2 供試藥劑
福戈(低毒):含量40%,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愛苗(低毒) :含量30%,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枯草芽孢桿菌(低毒) :含量1000億/g,哈爾濱德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2 方法
1.2.1 施藥方法
試驗根據開縣水稻主要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實施預防為主的防治方針,抓住病蟲害發(fā)生及防治關鍵時期,生育期內只使用2次藥。組合藥劑第一次施藥在水稻分蘗始盛期,即秧苗移栽后15~20 d,平壩以及低海拔(500 m以下)地區(qū),時間在5月中下旬(5月20日左右),中高山區(qū)在5月30日左右,每667 m2使用福戈8 g、愛苗10 mL、枯草芽孢桿菌10 g組合藥劑噴施1次,防治水稻螟蟲、稻飛虱、稻瘟病,兼治薊馬和稻象甲等蟲害,并預防紋枯病;第二次施藥在破口前期,平壩以及低海拔(500 m以下)地區(qū),時間在7月中上旬(7月10日左右),中高山區(qū)時間在7月下旬(7月25日左右),每667 m2使用相同組合藥劑噴施1次,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紋枯病和稻葉瘟病,并預防稻曲病、稻頸瘟和稻粒黑粉病。常規(guī)防控由農民自防。
1.2.2 調查方法
病蟲害調查在病蟲為害穩(wěn)定后進行,用調查數(shù)據計算相對防效。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采取平行跳躍式取樣調查,稻飛虱每小區(qū)對角線5點取樣調查,共查50叢水稻,統(tǒng)計枯心率、白穗率、卷葉率,稻飛虱活蟲數(shù),與對照區(qū)比較,計算相對防效;紋枯病、稻瘟病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法,每點固定調查相連10叢,共50叢,記錄總株數(shù)、病株數(shù)和病級數(shù),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治效果。
螟蟲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藥后螟害率-藥劑處理區(qū)藥后螟害率)/空白對照區(qū)藥后螟害率×100
稻縱卷葉螟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藥后卷葉率-藥劑處理區(qū)藥后卷葉率)/空白對照區(qū)藥后卷葉率×100
稻飛虱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活蟲數(shù)-藥劑處理區(qū)活蟲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活蟲數(shù)×100
病害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藥劑處理區(qū)病情指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病情指數(shù)×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組合藥劑對水稻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從表1和表2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組合藥劑對水稻稻飛虱、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和稻瘟病的平均防控效果分別達到97.30%、99.47%、97.47%、92.38%、100%,比常規(guī)防控效果分別提高22.24, 13.07, 10.26, 26.54, 31.06個百分點。平均防效多重比較(LSD)結果表明,組合藥劑防效與常規(guī)防控間存在極顯著差異,防效顯著提高。
2.2 組合藥劑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從產量相關數(shù)據測算可以看出(見表3),組合藥劑防控小區(qū)667 m2有效穗數(shù)增加0.34萬穗,穗粒數(shù)增加8.45粒/穗,結實率增加4.39個百分點,千粒重增加0.92 g,667 m2平均產量達到677.26 kg,比常規(guī)防控增產98.5 kg,增幅17.03%,經多重比較可以看出,在0.01水平下,組合藥劑防控區(qū)和常規(guī)藥劑防控區(qū)產量存在極顯著差異,產量顯著提高。按照市價4.8元/kg計算,組合藥劑比常規(guī)增收236.52元,綜合比較藥劑成本和人工費用,組合藥劑防控區(qū)較常規(guī)區(qū)增收240.52元。
3 小結
試驗初步表明,“福戈+愛苗+枯草芽孢桿菌”組合藥劑具有高效、低毒、低使用劑量、廣譜性的特點,抓住防控關鍵時間,綜合利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措施,5月中下旬和7月上中旬分別開展1次化學防控,能夠有效控制水稻稻飛虱、水稻螟蟲、稻縱卷葉螟、紋枯病和稻瘟病的為害,減少農藥使用次數(shù)2次,提升水稻產量和品質,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有利于農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可作為水稻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之一。
參考文獻:
[1] 崔曉偉,張磊,朱亮,等.三峽庫區(qū)開縣蓄水前后景觀格局變化特征[J].農業(yè)工程學報,2012,28(4):227-232.
[2] 寸待菊,趙仙菊,孫興侃,等.淺談水稻病蟲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推廣和應用[J].云南農業(yè),2014,(12):15-16.
[3] 鐘習兵,鄧德軍,宋奇輪,等.福戈+愛苗藥劑組合防控再生稻病蟲試驗研究[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2,(1):53-54.
[4] 曾勇.福戈+愛苗藥效在中稻上示范試驗總結[J].種子世界,2014,(2):33-34.
[5] 鐘習兵,鄧德軍,宋奇輪,等. 福戈+愛苗再生稻控害增產新藥劑[J].四川農業(yè)科技,2011,(11):39.
[6] 劉培平,衷敬峰.枯草芽孢桿菌防治稻瘟病藥效示范試驗[J].農業(yè)科技與裝備,2013,(9):12-14.
(責任編輯:丁志祥)